刘强东最新发言惹众怒,遭全网审判

科技头版
2025-11-07 20:09

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

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站在前沿的刘强东已经开始了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刘强东在互联网大会上公开表示:“未来的员工每周只需要工作一天,甚至每周只工作一个小时。”

这句话一出,瞬间就冲上了热搜。

然而,与刘强东讲话时的激情高涨态度相反,网友们对这一言论表现出了嘲讽和担忧。

比起未来的时间自由,大众更担心的是就业机会的丧失。在大众看来,如果刘强东的“预言”成为现实,那么未来的就业选择就会大大减少。到时候,未来大众的基本生存又该如何保障呢?

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大众和刘强东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看法。

刘强东:未来员工一周只需要工作一天

你敢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一周只需要工作一天,甚至是一个小时。

这可不是主编的胡编乱造。这是刘强东基于行业发展状况,对未来做出的“预言”。

11月7日,刘强东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公开表示:“未来的员工每周主需要工作一天,甚至每周只工作一个小时。”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微博

刘强东在表达这一观点的时候,神情自信、语气高昂。看来,对于这一畅想,刘强东有相当的信心。

然而,当他的这番自信言论在互联网发酵开来时,网友们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情绪。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微博

对于刘强东的这一预言,有网友质疑:“没有工作哪来的工资?怎么生存?”这一灵魂发问,直接戳中了大众最关心的点。“刘强东描绘的未来工作图景很美好,但对普通打工人来说,现实考量远重于憧憬。”网友这样评价道。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微博

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大众和刘强东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看法。

作为一名企业家,刘强东将视线聚焦于科技发展的结果,从而对未来产生了长期而理想化的技术愿景。其核心逻辑是技术驱动社会变革,创造新需求与新职业。

刘强东站在技术演进和宏观经济的顶端,他看到的是自动化、人工智能将人类从重复性劳动中彻底解放的未来可能性。他论述的是一个生产力极度发达,社会财富充沛到可以重新定义“工作”与“生活”的终极状态。

这区别于大众的普遍视角。在当下的生活环境,大众感受到的是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和不断上涨的生活成本。

因此,刘强东说工作时间的减少,在他看来是员工实现时间自由,但在大众看来,这意味着就业机会的锐减,就业竞争和生存压力的进一步增大。

科技的快速发展在解放生产力、为员工减负的同时,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造成部分工作岗位的流失。这样一来,比起自由时间的增加,大众更担心的是未来的生存该如何保障。

简单来说,刘强东的愿景描绘了一个美好的终点,但抵达终点之前,社会与个人都需经历漫长的转型与调整。

过去,企业家们关于“技术创造美好未来”的预言层出不穷,但大众在日常生活中更多体验到的是“996”“内卷”和“35岁职场危机”

因此,对于这类远期的、宏伟的愿景,大众容易产生一种“画饼”免疫,甚至认为是资本家为了推进自动化而寻找的“漂亮借口”。

这是一种信任的赤字。

简单来说,这种认知冲突的本质是顶层设计的、技术驱动的乌托邦愿景与个体感受的、充满现实焦虑的生存体验之间的碰撞。

刘强东说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未来式”,而大众听到并与之对照的是“当下就业与收入的进行时”。两者之间,横亘着一条信任鸿沟。

刘强东的物流无人化蓝图

不过,单从刘强东提出的这一“预言”来看,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今年的互联网大会上,刘强东在发言时透露,京东的无人卡车在规定范围内测试超几十万公里,技术已成熟,目前在等待相关法规。明年4月,京东将在全球会建第一个全无人的配送站。

随着物流的发展和流程的完善,刘强东认为,未来“机器人完全可以通过你授权的方式,安全地打开你的家门,把包裹放到你的家里”

目前,京东在北京的分拣中心,90%的人力工作已由机器人完成。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微博

按照刘强东的发言,如果物流能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实现全流程的无人化操作,那么不仅仅是人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便利化,更是对整个社会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刘强东指出,如果社会化物流成本太高,会导致国家社会资源的浪费,环境、企业利润将会被大量低效的物流蚕食掉。

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成熟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在物流行业的普及,会助推物流成本的降低。

他表示:“五年之内,整个中国的社会化物流成本与GDP的比率应该能够降到10%以内,也就是未来5年的进步,可能会超过过去10年的进步,甚至15年的进步。”

一旦成本得以降低,那么“整个企业一年能增加数万亿的净利润,企业利润的增多会带来更多技术的进步。企业之间会比拼、争抢人才,会让员工得到更好的收入和待遇。有了更好的收入待遇,那么消费信心、整个经济就会进入一种正向的循环。”

这是刘强东从目前的物流行业发展状况对未来做出的合理预测。

除此之外,针对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垄断问题,刘强东提出,要向技术垄断企业征收高达90%的“暴利税”,并将税收反哺给养老和教育等公共事业,以促进社会公平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微博

这一切,支撑了刘强东对未来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状态的构想。

简而言之,当机器人承担了所有繁重的体力劳动后,大众将被解放出来,转而从事更多创造性、服务型及探索性的工作。他认为未来在人文、艺术、旅游等领域将产生巨大的新需求和新的就业机会。

不过,事物总是具有多面性。这一展望也引发了大众关于工作意义、社会财富分配以及未来社会保障体系的深入讨论。

技术发展在创造新机遇的同时,也确实会带来挑战,这需要个人、企业和社会共同思考与应对。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1月7日消息,低调现身乌镇互联网大会,将在开幕式上发表演讲。入场时有记者问:“今年比较关注哪几个方向?”微笑答道:把我照片拍好看点就行。不过他也透露,“所有科技企业我都很感兴趣”,会和杭州“六小龙”私下联系。
11月7日消息,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称:“未来五年的技术进步,可能会超过过去十年的成就。”介绍,京东在北京建设的分拣中心,已经实现了90%的人工全部用机器人替代。到明年4月份,京东会在全球建起第一个全无人的配送站,目前也在跟大量的机器人企业进行合作。
11月7日消息,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正式开幕。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致辞,谈及未来的智能科技。提到,员工未来可能一周只需要工作一天甚至一小时,未来快递配送也不需要人参与,机器人通过授权后可自动打开你家大门 ,将快递放在你家里。
互联网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用户体验的竞争。
京东营收登顶互联网大厂第一。
互联网的修罗场里,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永恒的竞争。
互联网行业,又将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6月26日消息,国务院总理日前在天津出席202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工商界代表座谈会。京东集团创始人、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作为本届达沃斯论坛联席主席、也是联席主席中唯一一家互联网企业代表,参加了此次总理座谈会。这也是近期再次在官方活动中露面。一个月曾参加由全国工商联、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的第七届全国青年企业家论坛,并发表演讲。
谁是互联网大厂实际掌控者?
互联网的战场上又将掀起新一轮的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