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万亿讨薪成功,或将成为世界首位万亿富翁

李迎
2025-11-10 09:43

终于,特斯拉还是逃不出马斯克的手掌心。

一、7年博弈终落幕

马斯克堪称“宇宙第一”的天价薪酬方案,终于有了结果。

近期,特斯拉年度股东会议的投票结果震惊全球:超过75%的投资者投下赞成票,批准了马斯克价值近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

这意味着,该方案或将使已经是世界首富的特斯拉CEO马斯克成为世界首位万亿富翁。

有人怒斥这是“为不受制约的权力付费”,也有人坚信这是“留住改变世界者的必要代价”。

而在这场看似简单的薪酬博弈背后,藏着的是马斯克对特斯拉的控制权之争、对未来十年科技革命的野心,以及资本对尖端技术落地的集体押注。

当我们拨开“万亿财富”的迷雾,会发现这根本不是一次普通的讨薪,而是一场关乎电动汽车人工智能机器人乃至太空探索的科技豪赌。

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

这场牵动全球资本市场的薪酬之争,早在2018年就已埋下伏笔。

彼时的特斯拉刚刚跨过500亿美元市值门槛,汽车交付屡屡延期,甚至一度深陷“破产流言”,

谁能想到,埃隆·马斯克却在这一时期与董事会敲定了一份看似“天方夜谭”的薪酬协议:

马斯克放弃所有固定工资和现金奖金,全部报酬以股票期权形式发放,总计对应特斯拉12%的股份,潜在价值560亿美元。

要解锁这笔财富,他需要完成12个递进式里程碑——不仅要将公司市值从500亿美元提升至6500亿美元,还要实现营收从200亿美元到1750亿美元、EBITDA从15亿美元到140亿美元的跨越式增长。

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这组目标被多数分析师判定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马斯克用实际行动击碎了质疑。

他不仅带领特斯拉攻克电池技术瓶颈,推动Model 3实现规模化生产,还硬生生地将公司市值推上万亿美元台阶,提前完成了所有业绩指标。

就在他即将兑现报酬时,特拉华州法院却在2024年初一纸判决推翻了该方案。

法院的核心理由是“完全不公平”:一方面认为董事会缺乏独立性,方案制定过程受马斯克实质控制,属于“自我交易”;另一方面质疑560亿美元的薪酬规模远超合理范围,是同行业CEO薪酬中位数的250倍

这场判决让马斯克超500亿美元报酬悬空,也直接触发了2025年的新方案博弈。

图片

图源:微博

2025年9月,特斯拉董事会推出升级版薪酬方案,直接将潜在价值飙升至1万亿美元

这份新协议延续了“零固定薪酬+股票期权”的模式,仍分为12个解锁阶段,每完成一个里程碑可获得1%的公司股份,全部达成后总计获得12%的股票期权。

但新方案的目标难度堪称“地狱级”:

未来十年内,特斯拉市值需从当前的1.09万亿美元暴涨至8.5万亿美元;

运营层面要交付1200万至2000万辆电动汽车,运营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销售100万台人形机器人,智能辅助驾驶订购量突破1000万;

调整后收益更是要达到4000亿美元——相当于当前水平的24倍

图片

图源:华尔街见闻

然而,马斯克对此却势在必得:“如果股东不批准该方案,我将离开特斯拉或辞去CEO一职。”

他直言,需要将持股比例提升至25%左右,才能获得对公司长期战略的“一票否决权”,避免被短期市场波动和股东压力带偏方向。

这场博弈最终以马斯克的胜利告终,超过75%的股东用选票表明了立场:押注马斯克,就是押注特斯拉的未来。

二、万亿薪酬背后的底气是科技

为什么特斯拉股东愿意为马斯克的“天价薪酬”买单?答案藏在特斯拉和SpaceX的技术突破里。

这份万亿薪酬方案的核心目标,本质上是对四项颠覆性技术的落地要求,而这些技术不仅决定着特斯拉的估值上限,更可能改写多个行业的发展格局。

首先,自动驾驶是特斯拉估值的核心锚点,也是薪酬方案中“1000万订阅用户”目标的关键。

马斯克曾直言:“特斯拉的本质是一家AI公司,汽车只是AI的载体。”

目前特斯拉FSD已迭代至V14版本,采用纯视觉方案+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实现城市道路自动变道、避让行人、识别交通信号灯等复杂操作。

其核心突破在于“端到端”的AI训练模式——车辆不再依赖预编程规则,而是通过海量数据自主学习驾驶决策,目前已积累超10亿英里的真实道路行驶数据。

图片

图源:X

随着FSD的技术迭代,特斯拉Robotaxi逐渐走向现实。

马斯克设想的Robotaxi,并非简单的“无人出租车”,而是没有方向盘、没有踏板的智能移动空间。

其中,100万辆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的运营目标,是特斯拉从“汽车制造商”向“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的关键一步。

当前,特斯拉已在加州、德州开展Robotaxi测试,测试车辆能够自主完成接单、行驶、充电、接单的全流程闭环。

其技术核心正是在于融合了FSD的自动驾驶能力与特斯拉的车联网系统,通过V2X(车与万物互联)技术实现车辆与交通设施、其他车辆的实时通信,提升行驶安全性。

而成本控制更是成为了Robotaxi商业化的关键。特斯拉通过4680电池、一体化压铸技术将整车制造成本降低30%以上,未来计划推出专门针对Robotaxi的车型,售价控制在2.5万美元以内。

按照马斯克的测算,一辆Robotaxi每天运营16小时,每英里成本仅0.18美元,远低于传统出租车的1.5美元,一旦规模化运营,将形成千亿级的出行服务市场。

图片

特斯拉Robotaxi运营中 | 图源:X

不过,万亿薪酬方案中最具科幻色彩的部分,还得是100万台Optimus机器人的销售目标。

特斯拉最新一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身高1.75米,体重73公斤,负载能力20公斤,采用特斯拉自研的电机、传感器和AI系统,售价预计控制在2万美元左右。

在讨薪成功之后,马斯克还和特斯拉Optimus V2.5在现场“热舞”。

尴尬的是,有媒体指出这段舞蹈似乎出现了“翻车”——在舞蹈中,Optimus的金属外壳出现了破损,有一处贴片外翻,Optimus的背部开出了一个小口。

Optimus热舞,背部贴片“开口”。

图源:微博

最后,从能源生态的角度来看,特斯拉早已不是单纯的汽车公司,而是构建了“光伏屋顶+储能电池+电动汽车”的可持续能源闭环。

比如在电池技术上,特斯拉的4680电池采用了无极耳设计,能量密度提升5倍,循环寿命达1000次以上,让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

同时,特斯拉的超级充电桩网络已覆盖全球超5万个站点,15分钟即可补充400公里续航,解决了电动汽车的补能痛点。

储能业务同样是增长引擎。特斯拉Powerwall家用储能电池和Megapack商用储能系统,已在全球多个新能源项目中应用。

2024年特斯拉储能业务收入达180亿美元,同比增长80%,成为公司第二大收入来源。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这套能源生态将为特斯拉的交付目标提供强大支撑。

事实上,马斯克的万亿薪酬,也凸显了人工智能时代“超级创始人”的稀缺性。

在技术迭代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具备战略眼光、执行力和号召力的创始人,成为科技公司最核心的资产。

这些“超级创始人”往往兼具科学家的远见和企业家的魄力:马斯克既懂火箭发动机技术,又能推动商业化落地;乔布斯既引领产品设计潮流,又能构建生态系统;扎克伯格从社交软件出发,布局元宇宙和AI。

他们的个人影响力甚至超过公司本身,成为资本追逐的核心标的。

马斯克曾说:“我不在乎是否受欢迎,我只在乎是否正确。”这场万亿赌约,究竟是正确的坚持还是盲目的偏执?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特斯拉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特斯拉第二季度营收169.34亿美元,同比增长42%。
4月17日消息,据财联社报道,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发布推文称,根据反馈,特斯拉将把移动充电线价格下调至200美元 。如果用户有特斯拉壁挂式连接器或者使用超级充电桩,则不需要移动连接器;建议用户在汽车到达之前安装好特斯拉壁挂式连接器。此前,特斯拉官网显示两款充电线售价分别为275美元和400美元。
特斯拉德国工厂正式开业,马斯克在现场向客户交付了首批30辆德国生产的Model Y,并宣布将在加拿大发布特斯拉FSD Beta。
马斯克在一次采访中自曝,特斯拉汽车这个名字不是公司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派人到名字拥有者的家门口坐着,花费7.5万美元软磨硬泡买来的。 ​​​
3月6日消息,今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Twitter表示,或许特斯拉应该制造一款可以连接到传统交通灯上的人工智能视觉设备,它可以只查看交通情况,并将吞吐量自动最大化。此前,Twitter上一名特斯拉粉丝发文称,Lucid可能会成为首家交付续航里程超过800公里电动汽车的公司。特斯拉虽然很早就生产了这种汽车,但似乎并不准备量产。
据报道,特斯拉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周三告诉投资者,Optimus人形机器人是特斯拉公司今年最重要的工作。
马斯克表示,特斯拉之所以还没有进入印度市场,是因为面临很多“与政府层面相关的挑战”。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全自动驾驶系统(FSD)售价将于1月17日涨至1.2万美元。
1月8日消息,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全自动驾驶系统售价将于1月17日涨至1.2万美元。
近日,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计划于2022年在上海超级工厂举办工厂参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