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真的急了,恨不得把心挖出来给大家看

李迎
2025-11-18 09:15

网友:我不在乎你说了什么,我只在乎你做了什么。

“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这和‘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矛盾吗?”

最近,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微博上连续发问,语气中充满了少见的愤慨与委屈。他坚持表示,自己的话被“断章取义、歪曲抹黑”,并翻出两年前的旧微博,试图证明小米对安全的一贯重视。

这位一向以隐忍、体面著称的企业家,似乎已经到了忍耐的极限。

一、被流量反噬的“雷神”

雷军和小米汽车,正饱尝流量反噬的滋味。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里,小米汽车凭借雷军的个人IP和出色的营销策略,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小米SU7成为现象级产品,仅凭一款车型便跻身国内新势力第一梯队,实现不到一年交付20万辆的惊人成绩。

但“成也流量,败也流量”。

“泼天的流量也让小米汽车的每一步发展都被消费者和媒体放在聚光灯下去审视。”当事故发生时,这种关注迅速转化为质疑和批评,形成排山倒海般的舆论压力。

在重重压力下,雷军一直试图保持冷静。

今年5月,雷军在个人微博发布动态称,“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情绪比较低落,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这是自小米SU7事故后,雷军的首次公开表态。

10月16日,在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雷军呼吁全行业“以安全为基础、质量为根本、创新为方向”,并“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

但到了11月16日,雷军的语气明显变得强硬。

他一天内连发3条微博,直接强调:“在去年4月的一次采访中,我在谈产品定义时说,‘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这和‘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矛盾吗?还是在这次采访,我谈设计时候说轮毂最难设计,这有啥问题?

在回复网友评论时,他也在反复强调“安全是基础,安全是前提”。

这番近乎失态的反应,与雷军一贯温和、体面的公众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图片图片

图源:微博

然而,雷军的不淡定,来得并非毫无征兆。

就在他连发微博的两天前,坊间传出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即将转岗的消息。这位在小米工作了十年、被誉为小米“公关一号位”的核心人物,将不再负责小米公关事务。

王化并非普通高管,他是小米应对舆论风波的老将,曾多次在小米与格力的口水战中屡次正面回应,化解危机。

他的转岗,在一部分人士看来,是小米对当前公关策略的一次彻底否定。

不过,据接近小米的消息人士透露,王化此次转岗“应该是升职了”,小米或将在下周发布正式通知。

与此同时,小米已开始寻找新的公关负责人,近期多位科技公司公关一号位参与了面试。

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小米和雷军走到今天这一步,一切要从今年小米汽车遭遇的连串危机说起。

3月29日,一辆小米SU7标准版在德上高速发生严重交通事故,造成3人死亡。

4月1日,小米通报了这起事故,确认车辆在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但最终仍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

这起事件,成为了小米汽车口碑的转折点。

彼时最大的争议在于为什么雷军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反而要等事件大面积曝光,舆论压力快爆炸的时候才站出来。

一部分理性的网友表示:“从来没听说宝马出事需要CEO出面道歉的”,还有人认为雷军要不就干脆别出来,直接冷处理,反而不会像现在“费力不讨好”。

图片

此前发文截图,原微博已被隐藏或删除 | 图源:微博

自那以后,互联网上开始频繁出现小米汽车事故现场曝光,其中虽然有不少车主自己发出来的,赞扬“小米SU7救了自己一命”的视频,但更多的,还是关于小米“绿化带战神”、小米SU7“鬼火少年之车”等负面消息。

更糟糕的是,就在上个月,成都突发一起涉及小米SU7 Ultra的交通事故,当场造成驾驶人邓某某死亡。

尽管交警通报邓某某涉嫌酒后驾驶,但公众的关注点却迅速聚焦于事故后“车门为什么打不开”等细节问题。

一位车主透露,现在“小米车主”几乎成了一种网络黑标签,一旦在社交平台上暴露身份,评论区免不了阴阳怪气和抽象发言。

资本市场同样反应剧烈,小米股价自9月初以来已经下跌22%,相比年内最高点下跌近30%。

图片

图源:百度股市通

曾经的热忱如何转变为失望?许多早期支持者的心路历程令人唏嘘。

据36kr特邀作者爆料,小林(化名)在首发当晚屏住呼吸、守着倒计时成功锁单小米YU7,之后天天刷视频,就盼着提车电话响起。

然而,实拍图出来后,他想更改配置却被告知“锁单定金不退”;随后刹车点头、异响共振等争议被曝出,他虽安慰自己“可能是个别情况”,心里却打起了鼓。

成都车祸事故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车主涉嫌酒驾,但我们还是希望小米能给出更多解释,比如发生什么水平的碰撞、车门为什么打不开。”小林无奈道,可大家首先等来的不是专业的技术报告,而是“抵制黑公关”的声明。

另一位“小米全家桶”用户小刘(化名)的失望来得更早——刚见到小米SU7实车照片,他就发现渲染图里立体酷炫的光环轮毂,在真车上变成了塑料感十足的黑色板片。

更让他不满的是,后视镜防眩目这种并不高级的配置,只给MAX版本用;落地近30万的电车,竟然还是手动方向盘。

图片

图源:36kr

此外,小米的营销手段也引发质疑。

续航650公里,被说成“1300公里中间只充1次电”;小米超强钢是“项目名称”、“逆光之王”指“产品设计目标”……这些精心设计的文字游戏和“小字营销”,不仅遭到无关网友的疯狂炮轰,甚至一度让许多车主开始考虑退订。

而或许是受此影响外加产能提升,小米SU7的交付压力近期反倒是有所减缓。

据小米汽车APP显示,除小米SU7标准版预计28-31周交付,Pro和Max版本的锁单后交付时间已缩短至6-9周。

三、小米的困境与出路

小米汽车能否从当前的危机中突围,关键在于其能否重新赢得公众信任。

业内专家指出,对小米汽车而言,当下最需要的是用实力弱化“营销”有关的印象,雷军可以更聚焦于小米在电池安全、自动驾驶等领域新突破,或小米汽车安全测试的最新数据,展现产品硬实力。

并且,“汽车的安全和颜值,并非是对立关系。”雷军需要更清晰地传达这一信息,而不是陷入话术争议。

同时,小米还需正视其业务布局带来的挑战。

有分析师指出,随着小米汽车负面评价的增多,小米的手机、IoT业务也开始同样被挑剔,正进入“全产品线被质疑”的周期。

更根本的是,公众对小米的期望已经改变。

“当一家企业体量足够大,人们就不再满足于它仅仅会‘卷价格’,更希望它在科技上实现引领。”而小米目前的“科技含量”,可能还未达到这一群人的期望。

雷军曾在5月坦言,过去一个多月是他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如今,半年过去了,这场“至暗时刻”似乎仍在延续。

那个曾经被无数创业者奉为楷模的雷军,如今在舆论场上且战且退;那位总能以隐忍和勤勉扭转危局的企业家,如今在微博上一字一句地辩解——也许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小米当前的困境了。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7月3日消息,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在直播间透露,小米汽车已经在纽北租用了办公室,一共2780平方米,预计明年年初开始启用。
7月3日消息,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在直播间透露,小米汽车目前国内排队的人实在太多,所以这两年先优先把国内的交付问题解决以后,大概2027年才会考虑出口。
6月17日消息,小米集团创始人在“活力中国调研行”活动上表示,“小米汽车工厂目前每月能生产两三万辆车,工厂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绝大部分工序都由机器完成。”
6月3日消息,在小米投资者日上,透露小米汽车业务预计将于今年三四季度盈利。
4月1日消息,小米集团董事长在微博发文称,小米汽车3月新增15家门店,全国65城已有235家门店;截止3月31日,全国已有127家服务网点,覆盖全国75城。4月计划新增33家门店,预计新增保定、德州、德阳、汕头、湘潭、柳州和马鞍山等7城门店。
3月18日消息,小米集团董事长在微博表示,小米汽车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
3月18日消息,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在微博发文称,刚刚交付了第20万辆小米汽车
2月13日消息,小米集团创办人对公司市值升穿万亿元表示,会努力工作,但万一短期股价有波动,“波动不要骂我就好”。在元宵节直播中谈及公司市值,他自言没有任何掌控力;股票涨了很高兴激动,但另一方面压力山大。他在直播中提到,小米汽车已经交付16万辆车,覆盖全国,上海、杭州、苏州是前三名,连续4个月每月交付超两万辆,比设计产能已经提升了一倍。他希望网友和准车主多点耐心,交车前要保证质量。
1月4日消息,在微博发文称,小米汽车工厂已开放对外参观预约。“我们将在2025年逐步开放参观,点击小米汽车App社区-官方-顶部banner,填写报名信息并选择参观时间。我们将在小米汽车App公布入选名单,并电话方式通知。”还表示,“为保证参观质量,每场参观限定20组客人。每周六14:00-17:00。我们提前一个月公布可预约时段,本月可预约时段为1月11日、18日、25日场次。”
11月20日消息,小米集团董事长在2024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作为产业代表发言称,目前A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小米各个业务板块,其中小米汽车的端到端全场景自动驾驶将在下月底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