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拿下李子柒

互联网头条
2024-12-08 16:12

李子柒太火了,已被各大巨头盯上。

图片

李子柒已入驻支付宝

回归后的李子柒,正在被各大平台抢夺。

12月5日,支付宝面向内容MCN机构举办首场开放日,透露了全网超头部创作者@李子柒已入驻支付宝

同时,支付宝还首次对外公布创作者整体收入情况:过去一年,月入过万创作者增长10倍,有创作者实现年收入超百万元,优质MCN最高月收入超过150万元。

可见,支付宝的内容化布局已获得初步成果,李子柒的加入,意味着为支付宝引入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并通过内容进一步提升平台的用户活跃度

在支付宝生活号上,李子柒已于11月份中旬发布了三段视频,每段视频都获得了超过4万的点赞和数千条评论,目前她的粉丝数已达到8.3万

图片

 图源:支付宝

实际上,李子柒的粉丝遍布海内外,知名度高,粉丝数量庞大。作为一个超级大IP,李子柒早已被各大平台和各地文旅盯上。就在上个月她刚刚回归不久,抖音就迅速与李子柒达成合作,将她定位为“抖音传统文化创作者”,并且专门为她提供了单独的“banner推荐”。

图片

图源:抖音

各地文旅局也不甘示弱,纷纷邀请李子柒体验和推荐当地的非遗文化。“全国文旅邀请李子柒推荐各地非遗”的话题还登上了微博热搜,引发广泛关注。

图片

图源:微博

如今支付宝引入李子柒这一全网超头部创作者,体现了其继续加码内容化的决心。为了扶持内容创作者,支付宝在资源投入方面毫不吝啬。比如此次支付宝发布了全新的内容MCN激励计划,宣称预计全年投入5亿现金千亿流量,扶持10个年入千万MCN机构

与此同时,支付宝App事业群内容运营负责人郭宏也表示,支付宝将加强对优质原创内容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丰富内容生态供给,国民IP五福会持续面向内容创作者开放。

其实,早在2022年7月,支付宝就升级了生活号,从原来的单一图文信息,升级为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多种内容形式,并打通了生活号和小程序,实现从直播到小程序的交易链接。

自此,支付宝开始重点扶持生活号直播和短视频。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的支付宝还处于内容直播阶段,需要扩充平台内容生态。

到了2023年,支付宝开始进阶到带货直播,同年11月份,支付宝首次上线支付宝商品招商系统,以及升级“带货宝”达人选品中心和简化开播流程等,帮助商家开启直播带货。

一直以来,支付宝在外界普遍看来只是个“电子钱包”,在钱袋子里刷短视频和直播并不被外界看好。

也有不少人认为支付宝内容化或许只是小打小闹,不过,在今年6月份的2024支付宝内容开放日上,蚂蚁集团副总裁、支付宝App事业群总经理李俊强调:“我们会持续地、坚定地加大在内容领域的投入,这是公司的战略级投入,绝对不只是想在市场上试试水温。

内容化已经成为了支付宝2024年的关键词之一。

图片

支付宝需要一个流量IP

支付宝的短视频界面主要分为关注、直播、发现三大板块,并且短视频内容主要以土味视频、二次剪辑的影视作品和娱乐营销号的内容搬运为主。

图片

 图源:支付宝

直播板块也没有知名的头部主播,开播的主播基本是拥有几十个粉到几百、几千个粉的素人,即使是辛巴、小杨哥、董宇辉、李佳琦等头部流量IP,均未以官方身份加入支付宝短视频平台。

搜索上述头部主播,出现的视频均以营销号的内容搬运为主。在抖音、快手以及淘宝直播等平台的鲜明对比下,支付宝的短视频和直播显得平淡无奇。

同时,相比较其他内容平台,支付宝的使用时长远远落后竞争对手。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7天日均流量超过5000万的App中,微博、小红书、今日头条、抖音的用户使用时长依次为48.8分钟、69.2分钟、77分钟、102.7分钟,而支付宝App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只有7.8分钟

图片

图源:QuestMobile

显然,对于坐拥10亿用户的支付宝来说,其流量潜力和用户活跃度尚未完全发挥出来。

究其原因,一方面,用户尚未养成在支付宝浏览内容的习惯,另一方面,除了用户心智不强,支付宝上的短视频内容缺乏特色且质量不高也是关键因素。毕竟,只有优质的内容才能真正吸引并留住用户。

在这样的情况下,支付宝急需一个像李子柒那样具有高知名度的流量IP。要知道,李子柒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流量IP,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创作的内容具有高质量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她的视频内容是优质内容的代表,这也是她IP价值的根本。

支付宝通过引入流量IP,有利于补足支付宝的内容生态,提高平台的内容质量。目前来看,入驻支付宝的头部创作者并不多。

当然,这并不是说缺少头部创作者,支付宝的内容化和商业化就没有成效。今年4月份,支付宝发布了首份平台商业活力报告。报告显示,以短视频、直播为代表的支付宝内容生态规模持续增长,过去一年,支付宝平台上MCN数量翻倍,直播间数量增长14倍。 

图片图片

 图源:支付宝开放平台公众号

其中,泛财商成为增速最快的内容垂类,创作者开号量涨了6倍,超150家基金公司、券商入驻。此外,随着支付宝流量的持续开放,过去一年,支付宝实现活跃广告客户增长4倍,活跃广告代理商增长9倍。

支付宝意识到自身在内容创作方面的短板,所以我们看到,支付宝正在通过其他途径来维持用户活跃度和吸引流量。比如今年年初,支付宝将传统“集五福”活动升级为“五福节”,增加了不少游戏互动和新AI玩法。

与此同时,支付宝还内测一项名为“兴趣社区”的社交功能,用户可以结合自己的爱好加入不同的兴趣小组。显然,支付宝意在借助社交提高用户活跃度。

总之,支付宝的内容化道路,仍然任重道远。

图片

支付宝遭前后夹击

其实,支付宝搞内容化是出于无奈之举。面对各大互联网巨头对支付领域的加大投入,支付宝不得不做出行动来应对市场份额下滑挑战。

微信支付作为支付宝最大的竞争对手,依托于微信的社交功能,使得微信支付在日常使用中更加频繁。易观数据显示,2013年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一度接近80%,但微信支付出现后,2017年支付宝的市场份额逐渐下降到了54%左右

另外根据移动支付网的数据,按交易规模统计,2023年Q3,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交易量分别为118.19万亿元和67.81万亿元,合计占市场总份额94%以上。

图片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另外,其他互联网巨头也盯上了这块蛋糕。今年6月,央行同意抖音旗下支付公司武汉合众易宝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合众易宝”)变更名称为“抖音支付科技有限公司”。而早在2020年,抖音就通过了外部收购的方式,拿下“互联网支付”支付牌照,2021年1月19日,抖音支付在抖音APP内正式上线。

美团方面,则在2016年上线了支付功能,2020年又推出了“月付”,基本覆盖纸盒完了的支付需求。

京东和拼多多也各有京东支付、多多钱包。可见,各大互联网巨头都想把支付业务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京东和阿里开始打通,京东正式接入支付宝。

如今,在支付赛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下,支付宝急需寻找新的出路。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12月5日消息,支付宝面向内容MCN机构举办首场开放日,发布全新的内容MCN激励计划,预计全年投入5亿现金、千亿流量,扶持10个年入千万MCN机构。支付宝宣布将继续深耕财商、生活服务赛道,并首次对外公布创作者整体收入情况:过去一年,月入过万创作者增长10倍,创作者@李子 已入驻。
8月10日消息,深圳购物节如火如荼进行中,为持续助力全球入境游客来深圳旅行消费,8月8日,支付宝进一步优化退税服务,上线深圳离境退税地图,助力国际游客通过深圳离境退税专区服务畅享“中国购”。来深圳旅行消费的入境游客打开支付宝,在首页点击退税指南后,即可进入专区查看附近支持离境退税的商店;点击具体商店后,还可跟着导航一路前往该退税商店,购买退税商品更便捷,在中国买买买更顺畅。
8月6日消息,支付宝与分众传媒联合推出“碰一下抢红包”服务。即日起,全国20余个城市的用户在等电梯时,只需解锁手机“碰一下”分众广告屏幕旁的蓝环,即可领取红包、优惠券并在消费时使用。作为创新交互方式,“支付宝碰一下”首次被引入至电梯场景。8月6日起,“碰一下抢红包”更将加码发放1亿元支付宝现金红包、1000万份淘宝闪购免单及各类优惠。
7月31日消息,支付宝新增首页下拉快捷访问入口,用户进入后即可看到近期使用过的小程序,同时底部增加语音快捷搜索功能。用户只需在支付宝首页下拉后,点击底部“语音球”,并按照指引说出需求,即可直达服务。如对“语音球”说“充话电话费”“我要打车”“查医保情账户”,即可找到支付宝内的支付、出行、医疗等服务。
7月30日消息,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支付有限公司对外宣布,为进一步升级刷卡体验,一卡通公司携手支付宝推出免预充值的NFC智能手机交通卡——玲珑通PLUS。目前该卡已率先支持苹果用户开通,其他品牌机型陆续接入中。市民通过“北京一卡通”支付宝小程序免费开卡,无需预存充值金,成功签约支付宝免密代扣后便能享受“笔笔代扣,先乘后付”带来的便利。
7月24日消息,支付宝与理想汽车共同宣布,“支付宝车载助手”App正式上线理想汽车应用中心。该应用的推出,标志着支付宝生态服务进一步延伸至智能汽车场景。用户在理想汽车上安装该App后,可直接调用支付宝小程序及支付功能,实现点餐、生活缴费、快递查询等高频操作。通过语音指令,如“帮我点杯星巴克美式”或“帮我查一下快递”,即可在驾驶过程中快速完成相应服务,无需分心操作手机,提升行车便利性与安全性。
7月23日消息,支付宝芝麻租赁生态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公布数据显示:芝麻租赁年交易额同比增长超71%;95后用户占比超63%,来自00后消费者的订单增长2倍。为助力租赁商家经营增长,芝麻租赁在会上宣布升级“全域运营”和“AI智能经营”两大核心能力,并联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发布首份《循环经济背景下的消费租赁行业健康发展白皮书》。
互联网头条
凝聚百万行业精英,聚焦垂直、前瞻、头条等重磅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