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给美团和饿了么上了一课

首席电商观察
2025-05-15 08:57

商业不分先来后到,后来居上也是常态。

刘强东,给美团和饿了么送上一记重拳

近日,京东第一季度财报公开。

据京东财报,京东集团第一季度收入为3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远超市场预期2894.4亿元,创下近三年来的最高同比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季度中,包括外卖业务在内的新业务收入达到57.53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8.1%。

而且,在京东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京东首席执行官许冉表示,“京东外卖业务日均订单将很快超过2000万单,这对我们这个业务也是个很重要的里程碑,我们看到了外卖业务对于京东整体的平台流量和新用户的拉动作用,同时提升了平台整体流量的转化率。”

至今,距离京东入局外卖才过去了三个多月,京东外卖就取得了显著成果。

足以见得,京东外卖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

而这一切成果,都建立在京东对外卖市场的精准把握和超强执行力之上。

京东入局外卖以来,直击行业痛点,以“品质化定位+零佣金+骑手社保”组合拳,迅速占领舆论制高点,直接搅动了美团与饿了么长期垄断的外卖格局。

在此基础上,刘强东亲自挂帅的行为,更是为京东外卖赢得了泼天的流量以及消费者的大力支持。

4月21日,有网友发布刘强东送外卖的照片,并称“接到了东哥送的第一单外卖”。

图片2-800.png

图源:小红书

随后,网友频繁偶遇刘强东送外卖。

图片3-800.png

图源:微博

结束外卖配送工作后的刘强东,更是邀请了外卖骑手共同到海底捞吃饭。

图片4-800.png

图源:微博

期间,刘强东与猪猪侠的跨界联动也为京东外卖带来了一波流量。

图片5-800.png

图源:微博

近日,更有网友在日本偶遇刘强东。

图片6-800.png

图源:微博

如图所示,刘强东穿着印有猪猪侠图案的衣服,行走在日本街道上,如沐春风。

更让人意外的是,衣服的背后印有京东外卖的二维码,用户扫码即可跳转至京东外卖小程序或相关服务页面。

图片7-800.png

图源:微博

看到这里,不得不感叹,刘强东还是挺会做营销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京东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许冉明确表态,“随着规模增长,这个业务将会释放规模效应,同时改善效率,而且最关键的是这个业务根植于我们整个生态当中,未来对于我们的即时零售、核心的电商零售甚至物流业务,都有巨大的协同价值,在用户的流量、购物频次、跨品类购物等方面都可以带来增量的贡献,同时配送运力、技术数据等方面也可以带来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

这也意味着,京东外卖的发展,不仅有利于京东外卖市场的扩张,更有助于京东即时零售以及物流业务的升级与发展。

如此看来,京东财报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一封战书。

与此同时,京东与美团、饿了么的外卖大战也已超越外卖本身,成为即时零售、用户流量与生态协同的全面较量。

外卖,是即时零售的流量入口

从本质上来讲,京东、美团、饿了么的外卖大战,是在争夺本地生活服务的核心入口,也就是即时零售的流量入口。

从京东首席执行官许冉的谈话,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京东外卖是京东即时零售与其他业务升级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

而且,京东财报也向大众证明了,外卖作为即时零售的流量入口,是具有强大的协同价值的。

因而,京东入局外卖,本质是通过高频刚需的餐饮外卖流量,带动低频的零售消费,形成“餐饮+零售”的协同效应。

所以,在京东成为继美团、饿了么之后第三大外卖平台后,美团紧急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凭借外卖的即时配送网络和用户习惯,将“送外卖”扩展到“送万物”,直接对京东的核心业务发起攻击。

图片8-800.png

图源:美团页面截图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同比增长23%,远高于外卖增速的9.5%。

在此境况下,饿了么也不甘示弱,与淘宝合作,推出“淘宝闪购”业务。

图片9-800.png

图源:淘宝页面截图

同时,结合“饿补超百亿”大促,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仅用6天时间,淘宝闪购的日单量就突破了1000万单。

图片10-800.png

图源:饿了么微信公众号

就目前而言,京东、美团和饿了么主要通过“百亿补贴”的形式抢用户、抢流量。

图片11-800.png

图源:京东黑板报

但是,我们都深知,“百亿补贴”不具有可持续性。当市场局势逐渐趋向平稳后,“百亿补贴”的时代也终将落幕。

这也意味着,想要把握住外卖市场——即时零售的流量入口,不能仅仅通过补贴大战来落实,更应该在供应链体系和配送效率上下手,积极发挥平台的生态协同效应。

接下来,我们浅看一下京东、美团和饿了么在这场外卖大战中的优势以及尚可提升的地方。

作为最大的电商之一,京东拥有强大的物流网络和供应链能力,其物流体系基本覆盖全国,这为京东外卖提供了高效的配送保障和稳定的服务水平。

而且,在漫长的电商市场沉淀下,京东具备丰富的供应商资源和采购经验

因而,在供应链管理上,京东具有天然优势,不仅可以为商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商品选择。

此外,京东在电商领域的积累,也使得京东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品牌影响力

但是,相比于早已在外卖市场深耕多年的美团和饿了么,京东外卖的品牌认知和用户粘性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而且,从京东财报来看,京东新业务的亏损也有所扩大。这意味着,京东外卖仍处于发展早期,需要持续加大资本投入。

美团作为最大的外卖平台,其在外卖行业中仍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市场地位。

据美团2024年财报,公司全年营收达到337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

而且,美团在外卖领域的积累,以及在闪购、酒店、旅游等多个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布局,都成就了美团庞大的用户基础、深厚的本地生活服务经验以及较为完整的生态体系

此外,美团还拥有庞大的骑手团队和配送网络,能够提供高效、稳定的配送服务。

但是,在供应链建设上,美团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饿了么作为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务的重要板块,背靠阿里强大的生态协同效应,能够整合淘宝、盒马鲜生等生态资源,形成差异化竞争力。

同时,阿里的AI技术赋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饿了么的平台治理与运营效率。

但是,在配送效率的提升上,饿了么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总的来说,外卖行业的市场格局正在经历重大变化。

虽说,京东、美团、饿了么各具优势。但是,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平台的持续发展,就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发展策略。

毕竟,在市场竞争中,永远没有躺赢的剧本,只有奋斗的进行曲。

如果一味地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最终只会被时代列车所抛弃。

外卖大战的终局,是完成“社会价值”的蜕变

外卖大战的开展,必然引起外卖市场的格局变化。结合京东、美团、饿了么的市场竞争,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见未来外卖行业的发展格局。

首先,即时零售的市场生态将加速推进。外卖平台不再局限于餐饮领域,而是向更多零售品类拓展,逐步构建综合性的即时零售平台。

其次,外卖竞争将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逐渐趋严的社会监管以及用户需求的升级,都意味着未来的外卖平台将更加注重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的提升,而非简单地通过低价留住用户。

此外,技术创新将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AI技术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外卖行业将逐渐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

在此背景下,外卖平台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善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化平台调度系统以及配送线路,提升配送效率与用户体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

也就是说,这场外卖大战,既是平台商业模式的较量,也是社会责任与技术创新的比拼。未来,只有真正平衡用户、骑手、商家利益的平台,才能在这场持久战中脱颖而出。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外卖大战的终局,或许不是谁打败谁,而是整个行业能否在监管与市场的双重引导下,完成从“资本游戏”到“社会价值”的蜕变。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多家企业公布“五五方案”,将推出一系列促销活动,发布企业级消费券。
饿遭遇强敌。
或许饿远没有看上去的冷静。
饿需要突破点
1月29日消息,为做好春节年夜饭和节日期间的餐饮需求保障,成都市商务局推出春节期间餐饮服务企业清单,共收集可提供年夜饭外卖套餐、特色菜品及促销活动的餐饮门店500家。同时,商家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提供线上点餐、电话点餐,以及市民自提、无接触配送等多种服务,饿、闪送、京东、滴滴等平台也将积极投身年夜饭保障服务,有效减少人员聚集,大力提升市民服务便利度。
饿将取消超时扣款
饿闷声干大事,京东
 京东打得火热,饿靠“宠骑手”另辟蹊径。
在开年外卖市场战背后,本质是京东两家走自营路线平台的正面肉搏,走差异化路线的饿,将成为这场战局中尤为值得关注的变量。
饿该着急
京东、苏宁和国美平台发放166元、66元和16元三档“随机红包”消费券,在小米平台发放一档66元“定额红包”消费券,在饿平台发放一档16元“定额红包”消费券。消费券可用于线上购买年货商品或订购外卖,当日有效。年货消费券不设消费门槛,可在京东、小米、苏宁、国美、饿共6家平台领取并使用,线上购买年货商品或订购外卖。
首席电商观察
第三只眼看电商,客观、独到、劲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