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吸金500亿美元,或将拿下今年最大IPO
曾毓群:“宁德时代是新能源行业的开拓者。”
宁德时代或将拿下今年最大IPO
近日,宁德时代港股IPO认购热度及募资规模均刷新市场预期。
据悉,截至目前,宁德时代已获得机构下单超500亿美元,折合约3902亿港元,剔除约26亿美元基石认购部分后,超额认购达30倍。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除了公开发行的1.179亿股外,还有1770万股的额外授权发售、1770万股的“绿鞋机制”,若是这两项额外授权都使用,宁德时代此次的募资额可达到53亿美元,折合约410亿港元。这将使其成为今年募资额最大的IPO。
不过,什么是绿鞋机制呢?
绿鞋机制又称超额配售选择权,是一种在股票发行中的特殊机制。
具体来说,在新股发行时,发行人一般会授予承销商一项权利,允许承销商在新股上市后的 30 天内,以不超过发行价的价格从发行人处购买额外的股票,数量通常不超过本次发行总量的 15%。
此前,宁德时代披露发行阶段董事会公告及刊登注册招股书,宣布正式启动国际配售簿记,预计将于5月20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图源:宁德时代官网
根据公告,宁德时代港股IPO发行价格区间上限确定为每股263港元,与同期A股收盘价折合267.31港元形成基本持平的高位定价策略。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发行基石投资者阵容呈现国际化与多元化特征。
招股书显示,参与认购的机构覆盖能源、金融、主权基金等领域头部机构,包括中国石化、科威特投资局(KIA)、高瓴资本、瑞银(UBS)、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等重量级参与方,按发行价上限计算最高认购金额达203.71亿港元。
根据披露,宁德时代本次募集的资金使用计划凸显了其全球化的战略布局——
约90%将专项投入匈牙利生产基地一、二期项目建设,通过提升欧洲本土化产能规模强化区域供应链优势,进一步巩固其全球新能源产业核心地位。
不难看出,此次港股IPO不仅是宁德时代资本全球化的重要跳板,更是其系统性强化全球新能源产业链话语权的战略性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从2月11日递表到5月20日挂牌,宁德时代仅用100天完成港股上市全流程,创下中资企业境外上市速度之最。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港股IPO,证监会备案审批仅用40天,对比同类企业动辄半年的周期,监管层对新能源战略产业的支持力度可见一斑。
因此,宁德时代此次IPO既是本身实力的体现,也是新能源产业发展被看好和支持的体现。
宁德时代发展历程
宁德时代作为全球新能源技术革命的标杆企业,深耕动力电池与储能系统领域,以尖端技术驱动“移动式化石能源替代”及“固定式化石能源替代”的产业变革,通过“电动化+智能化”双引擎重构了全球能源应用生态。
根据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收突破3,620亿元,归母净利润攀升至507亿元,同比增长15.01%。
-800.jpg)
图源:宁德时代微博
这体现了宁德时代的技术实力和变现能力,也是港股市场对其看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自2018年A股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近600亿元,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分红率超50%,股息率始终高于行业均值。
-800.jpg)
图源:宁德时代微博
这彰显了宁德时代管理层对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念,也体现了宁德时代对于股东价值的守护和保证,自然也是港股市场反响良好的因素之一。
由此看来,宁德时代的发展可谓势头正猛,而这与其发展历程息息相关——
1989年,从上海交大船舶工程系毕业的曾毓群,带着对电池技术的痴迷潜入工业界。
在ATL公司破解聚合物锂电池鼓包技术难题后,他敏锐感知到新能源革命的浪潮。
2011年,当全球仍将锂电池视为手机配件时,曾毓群力排众议,带领团队从ATL动力电池部门独立,以宁德这座闽东小城为基地,开启了二次创业征程。
显然,这场孤注一掷的背后,是曾毓群的工程师基因与战略野心的碰撞——曾毓群押注的不仅是技术,更是新能源产业链重构的历史窗口期。
2012年,宁德时代尚无名气,却在动力电池安全测试中创下“零自燃”纪录,一举拿下宝马首张订单。
而这场合作也成为了宁德时代的关键转折点——德系车企严苛的技术标准倒逼宁德时代建立全流程品控体系,同时也替自身打开了国际市场。
此后,宁德时代一路高歌猛进,至2017年,其动力电池装机量已超越日韩巨头,全球市占率达17%。
但好景不长,宁德时代遇到了暗夜时刻——产能爬坡期遭遇补贴退坡冲击,国内新能源车市陷入低迷。
面对不景气的发展前景,曾毓群却逆势加码研发,将收入的6%投入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前沿领域,构筑技术壁垒。
不难看出,曾毓群对于技术可谓是格外看重,将自身的电池技术不断深耕,深谙技术为王的道理,因此,宁德时代才能转危为安——
2018年6月,宁德时代以“动力电池第一股”身份登陆深交所,首日市值突破786亿元。
此后五年,伴随全球碳中和浪潮,其市值一度冲破1.6万亿,成为创业板“定海神针”。
然而2024年的股价波动却提醒了宁德时代市场的隐忧:A股流动性溢价消退,欧美贸易壁垒高筑。
于是,宁德时代于2025年启动港股IPO,以263港元高位定价募资50亿美元,90%投入匈牙利超级工厂,按目前募资情况而言宁德时代或将成为今年最大IPO。
显而易见,面对贸易壁垒,宁德时代一边绑定宝马等客户,一边以本地化产能绕过限制。
如今的宁德时代,已构建覆盖中、德、匈、美的13大生产基地,手握全球40%动力电池份额。
回顾分析其成功密码,不难看出三个关键词——
技术为王:每年超百亿研发投入,麒麟电池能量密度突破255Wh/kg,超快充技术改写行业规则;
生态捆绑:通过合资建厂、锂矿收购、电池回收,打造“矿产-制造-退 役”全生命周期闭环;
地缘博弈:匈牙利基地承载的不仅是产能,更是“以资本换市场、以技术换准入”的顶层设计。
这三大维度实际上是“技术霸权-资源控制-规则制定”三位一体的系统作战,既呼应中国制造业“从规模优势向生态优势升级”的转型路径,更映射全球化竞争中“以创新突围替代成本竞争”的新生存法则。
宁德时代仍需不断发力
目前,新能源电池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2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3%,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与消费电子电池构成三大核心增长极。
就行业竞争格局而言,头部由双巨头主导,宁德时代的45.1%市占率与比亚迪的24.7%市占率合计占据国内近70%市场份额,形成“技术+规模”双垄断态势;
第二梯队企业(如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通过性价比路线和细分市场突破(如储能、商用车)加速追赶,合计市占率超15%。
就技术路线而言,宁德时代在三元锂电池方面占据主导,但面临成本压力;
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方面的市占率反超宁德时代,成本优势显著;
日韩企业(松下、LG新能源)在固态电池领域领先,宁德时代仍需追赶。
就国际化竞争而言,欧美政策壁垒抬高出口成本,宁德时代通过匈牙利基地突破封锁;
日韩企业凭借专利技术绑定特斯拉等车企,争夺高端市场。
不难看出,宁德时代需在技术迭代速度与全球化合规性之间寻求平衡,以及通过技术授权重构产业规则,同时以储能业务对冲动力电池增速放缓风险,进而巩固全球锂电龙头地位。
宁德时代的港股突围,或许正是全球化困难加剧的背景下,一次中国高端制造突围的尝试。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