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太难了,蔚来又一高管跑路,10年20位副总裁主动离职

李迎
2025-07-02 09:59

李斌:蔚来今年只有一个目标,四季度要盈利。

一、高管接连离职,蔚来到了关键时刻

时隔多月,蔚来再次传来了高管离职的消息。

近日,蔚来汽车技术规划首席专家、助理副总裁胡成臣在其个人微博上正式宣布离职。

他感慨道:“毕业了,1351天,感谢这段独一无二的旅程。”

图片

图源:微博

据了解,胡成臣于2021年加入蔚来,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加入蔚来前,胡成臣先是担任过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系主任,随后他又担任过赛灵思亚太地区实验室主任,积累了丰富的芯片前端设计经验。

在蔚来任职期间,胡成臣主导了多项关键技术突破。他推动成立芯片研发团队,主导架构设计与技术路线选型。

2025年4月,蔚来首款5nm车规级智驾芯片“神玑 NX9031”量产上车,单颗芯片算力对标四颗英伟达Orin X,处理延时低至5ms以下,支持城市NOA、高速领航等复杂场景。

这一成就的达成离不开背后胡成臣团队的辛勤付出,他们成功攻克了5nm车规工艺良率难题,实现能效比提升40%,还满足了ASIL-D最高功能安全标准。

很难想象如此有才华的人才,蔚来会轻易将他放走。

图片

图源:小红书

不过从胡成臣的微博来看,他的IP显示在美国,并表示自己要休整一段时间“江湖再见”,有一定概率他的离职是自己主动提出的,这与今年同样才离职的原乐道总裁艾铁成好像不太一样。

不久前,蔚来旗下子品牌乐道总裁艾铁成卸任了总裁一职。艾铁成离职时表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未让乐道L60 达到与它的产品力相匹配的销量。

行业人士倾向于将此次离职定义为艾铁成因未实现自己立下的“军令状”而被离职,不少媒体评价“李斌不再手软”

艾铁成卸任后,蔚来对乐道汽车进行了人事任命,宣布原能源业务负责人沈斐担任乐道汽车总裁,全面负责乐道销售工作和区域公司管理,这事儿也就此尘埃落定。

事实上,今年3月,在蔚来的一场闭门沟通会上,蔚来创始人李斌曾亲口承认,蔚来创立10年已有20多位副总裁主动离职。

图片

图源:微博

高层结构持续动荡,胡成臣的离职仿佛不再是一件大事。比起去年蔚来CFO奉玮的突然离职,今年的离职潮并没有动摇蔚来的舆论形象。

记得去年7月当CFO离职的消息传出时,网上不断传出对蔚来的唱衰,很多网友锐评:“一家公司管财务的都跑了,还能长久?”而现实是,蔚来依然坚挺,活到了现在。

面对高管离职现象,李斌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认为,公司的高管团队需要不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公司的发展战略。

他曾说过:“蔚来曾把美国团队从700人缩减到200多人。我们从来不去宣扬‘把谁干掉’这种事,也不会将其当作优点来宣传。我们不认可这种做法。如果有人道德败坏、违反法律,该抓就抓,我们也确实抓过很多人。” 

此外,李斌还强调,高管离职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重要的是如何在变化中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确保公司战略的顺利推进。

蔚来正处在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资格赛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未来两三年,只有少数优秀的企业能生存下来。

2025年成为蔚来发展的关键年,李斌要求全体成员持续推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提升运营效率,以实现第四季度盈利的目标。

在这个关键时刻,高管接连离职给蔚来带来了新的挑战,但蔚来也在积极应对,通过人事调整和战略优化,努力实现突围。

二、蔚来的冰火两重天

在汽车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看似普通的高管离职事件,实则折射出蔚来所面临的复杂处境。

胡成臣的离职,或许并非偶然。早在蔚来将其主导的自动驾驶芯片业务独立为安徽神玑技术有限公司时,胡成臣的名字就并未出现在新公司的管理层名单中。

这一细节,似乎暗示着蔚来在自研芯片这条道路上,已经不再像以往那般执着于赶超同行,而是有了新的方向。

图片

图源:微博

自研芯片的豪赌,曾是蔚来技术创新的重要一环。前面提到的胡成臣主导研发的5nm芯片“神玑 NX9031”,虽然已量产上车,但其背后巨大的研发投入却鲜有人知。

据蔚来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蔚来净亏损达224亿元,同比扩大8.1%,其中研发费用高达130.4亿元,占营收近20%,远超理想、小鹏等新势力品牌。

虽然芯片良率攻关使得能效提升了40%,但却未能扭转蔚来毛利率下滑的趋势,2025年Q1蔚来汽车车辆毛利率环比下降2.9个百分点。

不光是汽车圈,事实上在半导体行业内诸多企业都在芯片自研上折戟沉沙。

例如早在2023年,OPPO的芯片子公司ZEKU对外宣称因全球经济、手机市场不确定性而终止业务。

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由于造芯耗时费钱、回报周期长,最终导致OPPO放弃。

图片

图源:微博

相比之下,蔚来在行业内的市场地位则更加稚嫩,在自身尚未在市场中完全站稳脚跟时,就投入大量资源进行芯片自研,这一决策虽然具有前瞻性,但也分散了大量原本可用于其他业务发展的资源,使得公司在成本控制市场竞争中面临更大压力。

好在,近期的蔚来表现正在慢慢攀升。2025年4 - 5月,交付量分别达到2.39万辆和2.32万辆,乐道品牌更是实现了环比43%的增长。

就连旗下刚出的萤火虫品牌也在首个完整交付月完成3680辆产品交付,多品牌布局初见成效。

不过,蔚来的危机却没有解除。就拿其大规模铺设的换电网络来说,虽为蔚来赢得了市场赞誉,但超3000座换电站的建设和运营,本质上是吞噬资金的巨兽,持续在吸蔚来的血,是蔚来资金流转中的隐患。

换言之,如今的蔚来正处于冰火两重天的尴尬境地。随着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拓展,若不能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现金储备或将面临巨大挑战。

三、李斌背水一战,蔚来四季度必须盈利

2025年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李斌掷地有声:“蔚来今年只有一个目标——四季度实现盈利。”

这句宣言背后是残酷的现实:蔚来作为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在过去几年里持续投入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长期处于亏损状态,7年亏损超950亿

李斌深知,如果今年蔚来再不能实现盈利,蔚来的未来可能将走向他最不希望的方向。

目前来看,蔚来距离第四季度盈利目标仍有不小的距离。

从财务数据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蔚来整体毛利率仅为7.6%,汽车毛利率为10.2%。而李斌的目标是到第四季度实现整车毛利率20%乐道毛利率15%整体毛利率达到17%-18%

同时,销售和管理费用需控制在销售额的10%左右,研发费用率控制在6%-7%。

对比之下,小鹏2025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已达15.6%,整车毛利率10.5%,净亏损仅为6.6亿元,现金储备高达452.8亿元;

理想汽车更是连续九个季度实现盈利,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约6.5亿元;

蔚来在毛利率和亏损控制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在实现盈利目标的过程中,蔚来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成本控制。尽管今日李斌宣布,自研芯片神玑NX9031的应用可降低单车成本约1万元,但整体成本仍需进一步优化。

其次是市场拓展。前面提到,李斌既然知道了乐道品牌因知名度低而销量不佳,所以在近十条微博中,乐道多次出现在李斌的宣传话语中,力图靠自己的个人IP流量为乐道做好营销。

当然,蔚来也有一些关键支撑点。宁德时代对蔚来能源不超过25亿元的战略投资,将缓解换电网络扩张的资金压力。

同时,蔚来在2025年被定义为“产品大年”,计划推出9款新车,其中乐道 L90和L80等车型有望提升销量和毛利率。

并且,李斌也对乐道 L60回归月销量1万辆的销售水平充满信心,并计划到第四季度实现三个品牌每月共销售5万辆的目标。

李斌表示,只要执行到位,这一目标并非遥不可及。

目前来看,距离李斌立下的军令状只剩180天左右。在这接下来的180天里,蔚来需要在成本、市场、技术等多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才有望实现四季度盈利的目标。

属于蔚来的关键时刻,已经悄然而至。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要做的很简单,就是用户造一部好用的手机,而且每年就开发一款手机,像苹果一样。”
4月30日消息,今日,在汽车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创始人兼CEO表示,100度电池包推出以来,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选购率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同时,称,4月18日,也将正式开放预订按年灵活升级100度电池包,并将于6月正式开启服务。
4月15日消息,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在第10万辆量产车下线仪式上,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表示,一直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成为用户最满意的公司。同时,提到,3年前,所有人说没有工厂,还想卖车?认为,在汽车市场,消费者绝对不会纯情怀埋单。此外,还表示,10万辆对于说只是很小的起点。而的100万辆,会在比我们以为的更早的时间到来。
1月11日消息,日前,在媒体沟通会上,当被问及特斯拉国产Model Y对汽车的影响时,创始人、董事长、CEO表示,特斯拉选择的路挺好,也有自己的路,这条路也挺好。称,并不是每一个公司都要推出每个人都买得起的车,其实特斯拉也做不到。汽车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聚焦的是宝马、奔驰、奥迪这些主流高端市场。
昨日,第四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峰会在南京举行。会上,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在演讲中提到,与已经有百年历史的传统汽车业巨头相比,还是个一年级的学生。
5月24日消息,日前,汽车创始人兼CEO在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发表演讲。他提到,从定位的角度讲,跟中国一般的汽车公司不一样。“我们上来就进军高端市场,传统像宝马、奔驰、奥迪这样的市场,可能...
3月25日消息,近日,《晚点LatePost》分享了一则其与汽车创始人的对话。在采访中表示,自己是一个危机意识比较强的人。谈及2019年哪个时刻最难,称,电池召回那时候是最难的,因为它触及了用户利益,也不是预期中的事情。此外,认为,从现在到2025年,是智能汽车寻找终极产品的时间,过程之中各种技术都会慢慢收敛。至于的终极形态预期,主要还是在自动驾驶。
3月2日消息,汽车今日公布截至12月31日的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随后,公司创始人兼CEO等高管出席财报电话会议。在财报会议上透露,汽车在2020年研发投入达到亿元,2021年计划翻番至50亿元。汽车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其第四季度营收亿元,同比增长;全年营收达亿元,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