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了,欧洲多个港口大堵车,跨境物流被迫中断
一、港口拥堵
当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船在北海锚地排成看不到尽头的长龙,当港口堆场的集装箱堆积如山屹立在眼前,一场关乎全球贸易命脉的危机正在欧洲大陆边缘悄然蔓延。
近段时间以来,欧洲海运市场一直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其中,作为欧洲海上贸易的核心枢纽,安特卫普、汉堡、鹿特丹三大港口,正深陷前所未有的拥堵泥沼。船舶在港口外排队等待靠岸的场景随处可见,据相关数据显示,船舶在鹿特丹平均等待时间已长达77小时,而在安特卫普,驳船拥堵导致的延误更是长达90小时。

欧洲主要港口瘫痪 图源:trans.info
港口拥堵的连锁反应正逐渐显现。汉堡港因堆场饱和,已暂停接收进口冷藏箱;安特卫普港的铁路疏运系统因罢工瘫痪,导致内陆运输延误率飙升至65%。整个欧洲的物流供应链,宛如一张被拉扯得千疮百孔的大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而这仅仅是欧洲港口拥堵的冰山一角。实际上,港口拥堵的问题并非仅仅局限于欧洲。在地球的另一端,墨西哥的曼萨尼约港同样深陷困境。
自海关罢工事件发生以来,该港口货物延误问题已持续长达一个多月,尽管港口方面采取了延长周末营业时间、增加海关人员等措施,但拥堵状况依旧严峻,罢工带来的“后遗症”仍未消散。据专业航运数据平台Vizion此前监测到的数据,船舶在曼萨尼约港等待靠岸的平均时间一度飙升至1.8天,较罢工前增长了近三倍,集装箱吞吐量大幅下滑50%。

继续拥堵 图源:Shipco Transport
对于跨境电商卖家而言,港口拥堵带来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货物清关延误,大量从亚洲运往欧洲的电子产品、五金工具、机械零部件等商品,因港口拥堵无法按期完成通关交付,导致卖家难以及时将货物送达消费者手中,客户满意度急剧下降。与此同时,集装箱滞港费的不断攀升,如同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卖家的肩头。许多卖家无奈表示,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在港口拥堵的冲击下,被进一步压缩,甚至面临亏损的风险。
二、跨境卖家不容易
现在做跨境还真是不太容易。尤其是随着跨境电商旺季的日益临近,这本应是卖家们大显身手、收获利润的黄金时期。然而,每逢旺季似乎都会是一个多事之秋,一连串的意外情况打得卖家们措手不及。
在物流方面,除了欧洲港口的严重拥堵,全球范围内的物流难题也接踵而至。加拿大DHL因合同谈判停滞、劳工纠纷等问题,于2025年6月20日暂停在加拿大的运输业务,6月17日晚9点起已暂停收取发往或从加拿大发出的货件。所幸的是,这场风波得到了及时解决,DHL已于6月30日起恢复了所有运营。尽管如此,物流中断的事实已经发生,多多少少还是对卖家的销售环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此前暂停收货通知 图源:DHL
此外,秘鲁也在6月18日举行了无限期全国性交通运输罢工,全国运输工人和司机阵线停摆,导致秘鲁全国大面积交通中断,并可能造成供应短缺。这些物流中断事件,使得卖家们的货物配送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许多卖家担心货物无法按时送达目的地,从而影响销售业绩。

秘鲁罢工 图源:GEC distribution
说到销售业绩,就不得不提到亚马逊卖家们近期的境遇,单量下滑,有的人甚至已经连续下跌一个月,广告跑得好好的,订单却跌得死死的,单量挂零的后台截图更是让人倍感心酸。
“单量连跌,每天看着这数据,心都凉了,难道美国人都不买东西了吗?”
“每天打开后台看订单,都需要鼓起莫大的勇气,6月的销量差到让人怀疑人生。”
“辛辛苦苦卖三万,广告五万,我真的……”

卖家发帖吐槽单量 图源:小红书
需要注意的是,就算卖家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但也不能就这样被眼前的困难打倒,卖家还是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积极想办法应对这些状况。比如说,在物流方面,卖家们应密切关注港口拥堵和物流中断的最新动态,建立多元化的物流渠道。除了传统的海运和空运,还可以考虑中欧班列等新兴运输方式。同时,加强与可靠物流合作伙伴的合作,尽量避开拥堵严重的港口和运输路线。
或许有人会问:“做跨境要面临如此多的不确定风险,那这还是一门值得押注的生意吗?”答案是肯定的。只不过做任何事都有机遇也有挑战,有得有失是常态。总的来说,跨境电商虽有红利,但卖家在布局之前也要做好各项调研工作,并且衡量自身抗风险能力,从实际出发,切勿盲目跟风。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