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行业风向变了,阿里已经找到新出路
阿里另辟蹊径,在外卖市场上加速“跑马圈地”。
1.天猫上线校园外卖
说起外卖大战,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都是美团和京东的“龙争虎斗”,而常常会忽略同样在认真搞外卖的阿里。
作为阿里布局外卖的重要武器,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在6月23日的日订单数已超过6000万。或许是为了延续这一良好势头,淘宝闪购近日又对外宣布,自7月2日起,将在12个月直接补贴消费者与商家共计500亿。
这还没完,另一边,天猫又推出了全新外卖品牌“天猫校园外卖”,专注于校园外卖市场,并上线同名的“天猫校园外卖”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


图源:天猫校园外卖小程序
打开小程序,不难发现,天猫校园外卖目前仅在海南、湖南、山东、江西、四川、陕西、新疆等省份的部分高校内提供服务,其外卖配送品类丰富,涵盖餐食盲盒、烘焙甜点、校园超市、炸鸡汉堡、水饺面食、校园食堂、特色小吃、鲜果茶饮、烧烤夜宵等。
目前,这些外卖商品均可享受校园专属配送服务,配送时长大概在35分钟左右,并且配送费用全免。
从商家层面看,入驻天猫校园外卖平台的商家群体相当多元,不仅包含扎根于校园内部、熟悉学生日常消费习惯的校内商家,更有分布在学校周边、能提供丰富多样特色商品与服务的校外商家。

图源:天猫校园外卖小程序
其中,针对校内外卖商家,天猫校园外卖专门提供了校园跑腿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商家的日常经营。
而为了进一步激发校园市场的消费活力,天猫还特地在校园外卖小程序上打造了特价商品专区,以实惠的价格和丰富的品类,来吸引更多学生用户的使用。此外,小程序內设有会员专区,能为会员用户提供多样权益,适用于海量商家。

图源:天猫校园外卖小程序
相较于美团与饿了么,其点餐流程大同小异,消费者只需选好心仪餐品,准确填写收货地址与期望送达时间,便能提交订单。
配送方式上,除常规的外卖即时配送以及预约到店自提外,天猫校园外卖还额外增设了快递邮寄这一选项,此方式或许是为预制菜、特色包装食品等品类量身定制。
可以看到,在进军校园外卖市场这一战略布局上,天猫已然做好了全方位且充分的准备。
话说回来,天猫为什么会盯上校园外卖市场?其实原因很简单。
一方面,校园里聚集着数量庞大且消费活力旺盛的学生群体,他们对外卖有着持续且稳定的需求,这构成了一个潜力无限、规模巨大的市场。
《2024 - 2030年中国校园外卖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显示,在过去的几年间,中国校园外卖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校园外卖市场的交易额从2018年的150亿人民币增长至2022年的约500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3.5%;2024年中国校园外卖市场规模约为3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600亿元大关,至2027年更是有望达到1200亿元。
另一方面,学生群体消费观念相对开放,热衷于尝试各类新事物,对于新入驻的外卖平台以及独具特色的服务,往往展现出较高的接受度,这为天猫在校园市场推广和拓展外卖业务营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再一个,校园市场相对集中,配送半径较小,有利于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从而构建高效、优质的配送体系,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说白了,校园外卖市场有利可图,同时前期布局所面临的风险相对较低,天猫选择以此为切入点进军市场,再正常不过。
最关键的是,当前外卖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头部平台角逐正酣。这一背景下,天猫主攻校园外卖场景,也是为了寻求差异化突破,一边避开与对手在大众市场的正面消耗,一边锁定高潜力年轻客群,为外卖消费带来新的增长活力。
从美团闪购,到天猫校园外卖,阿里一直在暗中积蓄力量,希望能从外卖市场中开辟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2.阿里正在下一盘大棋
外卖融合电商,是阿里布下的一盘大棋。
外卖平台最初以满足人们“足不出户享美食”的需求兴起,而电商则凭借丰富的商品种类和便捷的购物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
如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于便捷、即时性的消费体验追求愈发强烈。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单一场景的消费,他们渴望一种无缝衔接的购物体验,既能随时随地享受到美食外卖,又能便捷地购买到各类生活所需商品。

图源:美团
这种不同场景下消费需求的融合,促使外卖与电商两大业态打破原有边界,催生了“即时零售”这一全新赛道的快速崛起。
阿里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正是因为捕捉到了这一市场趋势,于是开始推进饿了么与淘宝闪购的联合,以及天猫校园外卖的布局。
甚至在支付方面,阿里也做了联合。此前,有媒体透露,支付宝已在内测给予淘宝闪购首页的一级流量入口,这将为淘宝闪购带来更大的流量曝光。在6月21日-6月30日期间,淘宝闪购还联合支付宝推出了“每天一个亿,连续抢10天”的抢大额餐补活动。


图源:支付宝
种种行动表明,阿里正在发挥其技术和资源优势,推进饿了么与淘宝闪购,淘宝闪购与支付宝的协同,以及天猫对校园外卖的渗透。随着这些布局进一步落地,阿里与美团、京东之间的竞争,恐怕会愈发白热化。
当然,阿里的思路并非单纯“做外卖”,而是将外卖作为即时服务的入口,串联起电商、支付、本地生活的全生态能力,在“远场电商”之外,抢占“近场即时零售”的增量市场,最终实现从“货架电商”到“大消费平台”的转型。
只是外卖作为阿里这一转型中的关键支点,既承载着打通线上线下流量的重任,也面临着与美团、京东在外卖市场的直接角力。如何进一步扩大外卖市场份额,将差异化优势放大,仍是阿里必须直面的现实考题。
3.比拼内功的时候到了
自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被官方约谈后,外卖大战便从白热化的补贴厮杀转入相对平静的阶段。
此前动辄“低价”“满减”的激进打法逐渐收敛,平台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合规化运营和生态建设上,竞争火药味淡了许多。
近来,京东依托自营供应链加码即时零售,美团深耕到店+到家的协同生态,阿里则通过联动饿了么、支付宝、淘宝拓展外卖流量入口,巨头们的底层布局仍在加速。
表面上看,这场外卖大战即将偃旗息鼓,但其实退去的只是价格战的喧嚣,外卖大战正从简单的价格补贴,转向了供给能力、履约效率、服务体验等核心能力的综合较量。
供给端,比拼的是谁能聚合更多优质商家与特色品类;履约端,竞争的是谁能靠智能调度提升配送效率、降低成本;服务端,争夺的是谁能在合理定价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匹配。
换句话说,巨头们的底层布局仍在悄然加速,接下来各大平台将真正进入比拼内功的阶段。未来市场格局的走向,掌握在每个参与者手中。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