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被友商贴钱截胡,雷军怒怼:大可不必诋毁歪曲
雷军谈友商截胡:诋毁歪曲大可不必,讲好自身优势就行
小米YU7上市即爆卖,18小时锁单24万辆,但雷军也被网友调侃欠了“两屁股车”。
从交付周期看,小米汽车订购页面显示,YU7 标准版锁单后交付周期为57-60周,Pro 版为50-53周,Max 版为37-40周。也就是说,今年下定金的部分车主,明年才能提车。

图源:小米汽车APP
一位小米汽车销售人员表示:“如果想早提车,建议考虑Max版本。”
面对漫长的交付周期,一些车主交完定金冷静下来就后悔了。更扎心的是,有人锁单后才发现交付周期这么长,但这时已经退不了定金了。
很多人可能对车并不太了解,只是被雷军的个人魅力打动就下了单,事后才发现要等一年提车。也有些人等不起,甚至担心一年后可能国补、省补也没了,反而会多花钱。
这也让友商们趁机钻了空子。智己、蔚来、极氪、智界、阿维塔等品牌近期开始花式截胡雷军的订单。也就是说,下单了小米YU7定金的用户,如果转买其他品牌的车,就会有相应的“补偿”,称“愿意为YU7用户提供退订补齐定金的福利。”
蔚来、阿维塔以“抵扣车价”的方式进行全额补偿,极氪则奖励相应金额的积分;智己和极氪也有相关优惠活动,不过不同地区的门店政策有所区别。


图源:小红书
具体来说,在长沙,YU7车主转购智己可享受定金报销;而在西安,YU7车主转购智己后,其定金将转换为电卡费用;阿维塔汽车的湖北和成都线下门店的销售透露可报销YU7定金。
更狠的是,有的友商还专门写了“截单话术”,主动联系YU7车主劝其转单。

图源:微博
面对铺天盖地的“截胡”消息,雷军也毫不留情,在最近的一场直播中直接回怼,硬刚友商。
谈及部分车企针对小米YU7使出“拦截话术”这类新竞争手段时,雷军表示,有些友商专门为拦截用户买小米YU7,培训自家销售。他认真研究后认为,友商的部分话术内容并不准确,甚至带诋毁歪曲,直言“大可不必”。
雷军强调,产品各有优点,友商若自信,讲好自身优势就行。

图源:微博
雷军表示,“我们会努力提升产能,但排队的人确实比较多,恳请大家耐心等待。”
不过,雷军也很大度地帮同行带起了货,称“如果大家着急用车,国产系能源其实都很不错,比如可以关注一下明天即将发布的小鹏G7 ,还有月底将要发布的理想 i8。另外,Model Y 这辆车不错,特斯拉昨天还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大家也可以考虑。”
从交付能力来看,7月1日,小米汽车公布6月交付量数据,当月交付量超过2.5万辆,在新势力品牌中排名第四,仅次于零跑汽车、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至此,小米汽车上半年交付量超过了15万辆,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小米汽车去年全年的交付数据。
为防止“黄牛”倒卖延长车主的交付周期,小米汽车也开始采取措施打击黄牛。具体来说,小米汽车要求开售后24小时内,准现车和定制新车各限购1单;
支付定金后的168小时(即7天)内,可随时修改YU7的车辆配置;满168小时后,车辆订单自动锁定。小米汽车同时强调,订单锁单后,配置、车牌所有人、交付中心等订单信息无法再修改,定金不退。
针对在6月26日YU7发布会之后,部分锁单用户存在更改配置的需求。据悉,更改配置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方向盘、轮毂、后视镜等方面。
对此,雷军也给出了解决方案,称“我们破例一次,本周日(7月6日)上午10点开始,接受限时改配,但改配后需要重新排队。”
直播中,雷军还称表示,小米汽车目前国内排队的人实在太多,所以这两年先优先把国内的交付问题解决以后,大概2027年才会考虑出口。
雷军透露了小米YU7的用户画像。雷军称,小米YU7车主的平均年龄约为33岁,比小米SU7用户大三岁;女性车主的比例为30%,比小米SU7的首销期大概高出4.5%。同时,小米YU7车主中,苹果iPhone的用户占到了52.4%,比小米SU7高出4.4%。
目前来说,小米YU7再次成为新能源车市场的现象级产品,足矣证明小米品牌的号召力,其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份量。
对于一个刚刚跨界进入汽车行业的品牌来说,用户的认可就是最大的底气。雷军能从容应对友商的夹击,也可以见得其对YU7表现的信心。
小米YU7爆火,雷军的麻烦不断
随着小米YU7的上市,雷军的烦恼似乎也接踵而至。
前不久,“赛道测试中小米YU7刹车片起火”一事,让YU7瞬间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
起因是,起因是某位博主驾驶小米YU7 Max在天津V1赛车场跑了一个暖胎圈和一个飞行圈后,直接驻车,没有进行散热圈操作。结果高温导致制动片有机物材料发生起火。小米汽车表示:“制动系统整体未出现任何制动失效等问题,功能健全,使用正常。”

图源:微博
小米YU7 Max采用的是低金属制动片,有机物在>300℃时开始裂解,>600℃可能产生明火,这都是正常的物理现象。总体来看,官方的解释合情合理的,YU7在性能和安全性上确实没有大问题。
从官方解释来看,主编认为,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因为极端操作,跟车应该关系不大。
然而,没等这波舆论彻底平息,小米YU7“首撞”又开始刷屏了。最近,关于小米YU7的碰撞事故照片和视频开始在网络上刷屏。
各种事故场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有测试车跟出租车剐蹭的,有追尾的,有撞马路的,甚至还有冲进绿化带或者撞上地下车库柱子的……


图源:小红书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一辆白色的小米YU7被后车追尾的照片。从画面来看,YU7的车尾被撞得有些凹陷,标志性的小米LOGO也跟着消失不见。
后车是一辆埃安Y,右前大灯损坏严重。从照片可以看出,这次事故的撞击强度并不大,双方损伤都算轻微,YU7的程度较小,可见质量不错。

图源:小红书
根据当前的交付节奏推测,这辆YU7很可能是一辆试驾车,因为即便是最快的Max版本也得等33到36周才能交付。
事实上,每当一款新车上市,“首撞”几乎都是逃不开的话题。
首先是,用户对新车不熟悉。新车上市初期,刚上手一辆新车,很多用户对车辆性能、操控特性并不了解,误操作的概率自然比平时高。
再一个是,有人追求刺激。部分车主因为“新鲜”想尝试新车的性能,开始“激进”选择更驾驶,比如急加速、急刹车等,导致事故风险增加。
还有,小米汽车本身就是流量,任何动态都会被无限放大。一些常规的事故和小问题,放在别的品牌可能没人关注,但发生在小米身上,立刻就被放大成“热点”。

图源:小红书
接连不断的“热搜事件”,也将小米YU7的热度推高。新车上市初期的风波难免,但随着时间推移,车主们会给出最终的答案。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