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大获全胜,小米手机连续拿下全国第一
着重造车的雷军,依旧心系手机业务。
小米手机二季度激活量国内第一
小米YU7杀疯的同时,小米手机也不甘落后。
近日,据供应链权威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以16.63%的份额,排名中国手机市场新机激活量第一,激活量1141.76万台,同比增长7.39%。

图源:微博
而vivo、OPPO、华为分列二至四名,即中国厂商包揽了前四。
苹果持续推出降价措施后,二季度新机激活量同比增长,以1103.79万台占市场份额16.08%,与华为持平。
对于小米手机取得的成绩,雷军第一时间转发并艾特小米手机总裁卢伟冰,表示,“祝贺小米手机团队。”

图源:微博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今年第二季度激活量拿下国内第一之外,第一季度的成绩更是醒目——
据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出货量达1330万部,同比增长40%,时隔十年重回第一,市场份额19%。

图源:微博
这意味着,第一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的7090万部中,小米就占了六分之一。
分析认为,小米的重要增长动能来自于产品和渠道的协同效应,才能使其时隔十年重返中国市场出货第一的位置。
而更早一些,从供应链获得的权威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3月中国手机市场新机激活量最新排名,小米高居榜首,新机激活量达到324.37万台,市场份额17.98%,同比增长16.99%,是3月唯二同比增长的品牌之一。

图源:微博
另外,根据调研机构Counterpoint公布的排名,在2025年第一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小米的势头依然十分强劲,位列第三,仅次于苹果、三星,是排名最高的中国手机品牌。

图源:新浪科技
Counterpoint指出,小米通过扩大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使其在国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
可见,一方面,小米手机的产品策略推动了销量增长,另一方面,小米汽车的知名度提升带动了小米手机的品牌影响力。
提到小米汽车,不久前发布的小米YU7,3分钟大定20万台,可谓是创造了销量神话。

图源:微博
近日,小米YU7更是在三大专业媒体的实测活动中,续航、性能及静谧性等表现都非常优异,取得了多达13项第一。

图源:微博
三大专业媒体实测拿下13项第一,证明了小米YU7卓越的产品实力,再加上此前获得双榜第一的小米SU7,可以说小米的汽车业务是相当惊艳。

图源:微博
除了手机业务和汽车业务,小米的家电业务也势头正猛——
官方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小米科技家电收入同比增长56.4%。

图源:微博
其中,小米空调全渠道出货量高达680万台,相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位列行业第四;小米冰箱出货量超270万台,同比增长超30%;小米洗衣机出货量超190万台,同比增长超45%。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家电业务继续增长。科技家电收入同比直接翻倍,猛涨113.8%。

图源:微博
其中,空调出货量超110万台,同比增长超65%;冰箱和洗衣机出货量分别为88万台和74万台,前者同比增长超65%,后者同比增长超100%。
可见,小米的家电业务表现也十分不俗,或许这正是小米要做行业前三的底气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小米要做家电行业前三的目标,不久前还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在一场直播中,小米总裁卢伟冰在面对“美的、海尔、格力,现在的行业前三,小米要把谁挤下去”这个问题时,表示小米非常期待将来有机会能和美的、海尔一起作为中国家电头部行业。

图源:微博

图源:微博
小米创始人雷军也转发了微博,回应“小米要和美的、海尔并列”一事,称:“美的、海尔都是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们需要认真向这些优秀企业学习。”

图源:微博
无论是卢伟冰还是雷军,都没有半个字提到格力。然而这种刻意的避开,显得格外意味深长。
话说回来,不难看出,小米和格力在家电领域必有一战,究竟谁会是最终的前三,让我们拭目以待。
总的来说,小米的手机业务、汽车业务和家电业务都在捷报频传,说明小米的人车家生态已经逐步构建完善,不断推动着小米的发展。
在小米的飞速发展下,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正式进入了ATM时代——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当下互联网公司市值Top10已经洗牌。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小米一飞冲天,强势杀入前三甲。

图源:新浪财经
十年前,互联网江湖是“BAT”的天下,百度、阿里、腾讯三足鼎立,各领风骚。
如今,上面的榜单却血淋淋地告诉我们,互联网已经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A(阿里)T(腾讯)M(小米)时代。
小米亮眼成绩的背后
小米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其精妙的战略布局与卓越的运营思维在发挥关键作用。
首先,技术创新为小米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近几年,小米研发投入超500亿,在自研澎湃OS系统、影像芯片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3nm制程手机处理器芯片玄戒O1的发布,使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掌握该技术的企业,更是极大地增强了市场对小米的信心。
在智能制造方面,小米汽车工厂通过自主研发的“澎湃智能制造平台”,打通智能制造各流程,涵盖从生产管理到细节调控的全链条自主优化,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减少了生产环节的资源消耗。
这些底层技术革新,不仅为用户带来更流畅、高效的使用体验,更是打通了手机、汽车、家电跨端智联的技术通路,让小米生态体系中的各类设备实现无缝连接与协同工作。
其次,高端化战略的转型是推动小米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手机业务为例,小米手机如今已逐步实现全产品线的高端化。2025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大幅增长,高端机型占比达到了24.3%,逐渐摆脱“低价低利”的刻板印象。
高端化战略的推进,不仅提升了小米的品牌溢价能力,还强化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高端印象,吸引更多中高端用户,进而带动中低端产品的销售,实现全产品线的良性发展。
最后,用户运营和营销也是小米发展的重要动力。
小米构建起庞大且活跃的用户社区,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收集用户反馈,将其融入产品研发与改进中。
无论是手机功能的优化、汽车性能的调校,还是家电使用痛点的解决,都围绕用户需求展开。
例如,小米通过社区了解到用户对手机续航焦虑的问题,在后续产品研发中加大电池容量、优化电源管理系统,以提升用户体验。
小米对用户的运营,不仅提高了用户满意度,还增强了用户对小米品牌的忠诚度与认同感,口口相传间吸引了更多潜在用户。
与此同时,小米还很擅长营销,将自身的产品语言转换成用户语言去宣传,收获了许多用户,为小米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不过,小米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一方面,小米的“性价比”标签深入人心,消费者对小米的高端化存疑,限制了小米的溢价与高利润市场拓展。
另一方面,小米汽车的销量虽然高,但是产能不确定,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及时需求。
此外,小米的负面消息从未间断。如小米SU7车祸事件、小米SU7 Ultra设计与宣传问题、小米YU7纸巾盒争议和小米路由器减配争议……
在行业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自带流量的小米,将何去何从,让我们拭目以待。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