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雷军成为中国最佳CEO
实至名归,雷军是干大事的人。
福布斯2025中国最佳CEO揭榜
如果把企业比作一艘巨轮,那么公司CEO就是船长般的存在,负责掌舵,指引方向。
近日,2025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正式发布,福布斯参考上市公司市值、区间股价涨跌幅、净利润及增长率、ROE等基础财务指标与股东回报指标,挑选出综合得分排名前50的上市公司CEO。

图源:福布斯公众号
新榜单中,有19位CEO连续入选,25位首次入选,6位重回榜单,其中,马化腾是最重磅的一位,距离其最近一次入选已时隔4年。
据介绍,本届榜单中,50位CEO所带领的公司在业绩考核期内股价平均上涨79%,最近财务年度的净利润平均增长率也超过了50%。
在前十位榜单中,腾讯控股马化腾;小米集团雷军;比亚迪王传福;美的集团方洪波;网易丁磊;紫金矿业邹来昌;泡泡玛特王宁;塞力斯张正萍;蜜雪集团张红甫;蓝思科技周群飞赫然在列,涵盖了互联网、科技、制造业、消费等多个领域。

图源:福布斯公众号
作为榜单的“老熟人”,王传福已经连续五年蝉联“最佳CEO”头衔,这无疑是对他在比亚迪领导能力的高度认可。
在他的带领下,比亚迪一路高歌猛进: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实现了1703.6亿元人民币营收,同比增长36%;归母净利润达到91.6亿元,创下单季盈利纪录。
雷军登上中国最佳CEO榜单,同样是实至名归。从去年到现在,从SU7到YU7,小米汽车热度持续高涨。
今年一季度,小米也发布了“史上最强”的一季度财报:总营收1113亿元,同比增长47.4%,首次单季度突破千亿规模;经调整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64.5%,首次单季净利润超百亿。

图源:小米集团公告
去年,雷军同样登上榜单。对此,福布斯特别提到,“从16个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三,到如今的首款电动车SU7的热销,雷军再一次扫清了市场的疑虑,也更大范围的推动了一项共识——CEO 的‘明星化’将改变很多企业的营销范式。”
在小米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过程中,雷军的“明星效应”确实是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在社交媒体上的积极互动和分享,雷军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大大增强了品牌的亲和力和用户粘性。
在这份榜单中,泡泡玛特的王宁同样值得关注。
LABUBU火爆全球,泡泡玛特股价大涨,他本人财富也随之水涨船高。今年6月,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身家为203亿美元,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身家为163亿美元。王宁已取代秦英林,成为河南新首富。

Labubu 图源:小红书
当然了,市场风云变化,王宁河南首富的位置刚坐了半个月就换人了。据新财富500创富榜,榜单显示,蜜雪冰城创始人张红超、张红波两兄弟晋升为新一任河南首富。
如今,张红超、张红波掌舵的蜜雪冰城全球门店超过4.6万家,超越星巴克居全球现制饮品门店规模第一。
需要注意,市场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榜单是对过去历史成就的总结,但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过去的成绩,更应该着眼于未来。
汽车爆单、小米手机拿下第一,雷军赢麻了
雷军有一句名言,“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起来。”现在来看,雷军确实是顺势而为,踩中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一飞冲天。
自去年3月小米SU7发布后,小米汽车很快在市场上掀起了波澜。
7月1日,小米汽车公布6月交付量数据,当月交付量超过2.5万辆,在新势力品牌中排名第四,仅次于零跑汽车、理想汽车和小鹏汽车。
另一边,小米YU7也颇受市场青睐,不断爆单,创下行业记录。数据显示,YU7开售3分钟大定突破20万台,1小时突破28.9万台;开售18小时,小米YU7锁单量突破24万台。
前段时间,雷军交付小米YU7,再次延续了此前SU7交付时的风格,不仅与每位车主合影留念,更以90度鞠躬致谢,并亲自为车主献花交车。

图源:小米汽车微博
近日,雷军在微博发文称,小米汽车上市15个月,交付已超过30万。感谢所有车主朋友们的信任。我们将持续努力,用十倍投入认真造车。

图源:雷军微博
至于小米汽车出海,雷军也透露了一点苗头。
在不久前的一场直播中,雷军表示:“小米汽车目前国内排队的人实在太多,所以这两年先优先把国内的交付问题解决以后,大概2027年才会考虑出口。”
据了解,小米汽车已经在纽北正式租用了办公室,面积高达2780平方米,预计明年年初就可以开始启用。
另一边,小米的手机业务也捷报连连。
近日,据供应链权威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以16.63%的份额,排名中国手机市场新机激活量第一,激活量1141.76万台,同比增长7.39%。
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手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据Canalys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小米出货量达1330万部,同比增长40%,时隔十年重回第一,市场份额19%。
小米发展势头迅猛,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前,互联网江湖是“BAT”的天下,百度、阿里、腾讯三足鼎立,各领风骚。如今,互联网可能已经正式进入了A(阿里)T(腾讯)M(小米)时代。
据第三方数据统计显示,当下互联网公司市值Top10已经洗牌。其中,小米一飞冲天,强势杀入前三甲。

图源:新浪财经
截至2025年7月11日港股收盘,小米集团最新市值1.49万亿港元。

小米集团港股 图源:百度股市通
一场硬仗才刚刚开始
当然了,荣誉的背后,雷军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小米汽车确实火了,但同时也伴随着挑战。
比如说,小米YU7的产能问题已经浮出水面,不容忽视。小米YU7开启预售后,有不少车主在付了定金后,冷静下来才发现自己要一年后才能提车,于是后悔了。
从部分车主的发文来看,不少人提到:一年后提车,自己等不起,而且到时候可能一些国补、省补等补贴也取消了,希望小米能给交付时间过长的订单开放定金退款通道,客户按需自愿申请退款。
在这场风波中,一些小米汽车的友商也闻风而动,开始推销自家汽车、跟小米抢客。
彼时,已经有多家车企的销售表示,愿意帮用户全数补齐小米YU7的5000元定金。具体补贴政策有所不同,有的车企任何车型都可补齐5000元定金,有的则提出定金直接抵扣车款等等。
当然了,雷军也没有“惯”着友商,在直播中坦言,有些友商专门为拦截用户买小米YU7,培训自家销售。他认真研究后认为,友商的部分话术内容并不准确,甚至带诋毁歪曲,直言“大可不必”。
雷军强调,产品各有优点,友商若自信,讲好自身优势就行。
小米YU7“退单风波”之外,前不久,“赛道测试中小米YU7刹车片起火”一事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起因是,起因是某位博主驾驶小米YU7 Max在天津V1赛车场跑了一个暖胎圈和一个飞行圈后,直接驻车,没有进行散热圈操作。结果高温导致制动片有机物材料发生起火。
对此,小米汽车表示:“制动系统整体未出现任何制动失效等问题,功能健全,使用正常。”
没等这波舆论彻底平息,小米YU7“首撞”又开始刷屏了。
前段时间,关于小米YU7的碰撞事故照片和视频开始在网络上刷屏,追尾事故、车辆冲上绿化带、剐蹭情况……全网的事故视频纷纷刷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图源:小红书
新车上市初期的风波难免,但负面的用户体验容易随着流量的曝光不断发酵,企业往往面临着巨大的营销公关压力。当流量狂欢退去,真正决定小米汽车命运的,将是其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以及对用户价值的永恒坚守。这场硬仗才刚刚开始。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