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王卫,正在外卖市场疯狂捡漏

电商行业
2025-07-16 09:07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商战风云,向来波谲云诡、变幻莫测。

最近这段时日,外卖补贴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阿里、美团、京东等巨头纷纷出手,各种大额红包、限时满减轮番上阵,看得人眼花缭乱。

有网友表示,即便在工作日,也能领到“满18减18元”这样的大额红包,实现“0元购”,甚至还有人开出了满18.8元减22.8元的红包。

图片

图源:微博

正当众人目光聚焦在阿里、美团、京东身上,猜测着谁能在这场大战中胜出时,另一边,国内规模最大的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 顺丰同城,已经吃到巨大红利,正在闷声发大财。

1.顺丰同城闷声发大财

今年2月,京东外卖正式上线,正式挑起外卖大战战火。此后,美团、阿里、京东便开启持续“撒钱”模式。

尤其最近一段时间,美团、阿里、京东更是火力全开,那架势简直杀红了眼。淘宝闪购率先出手,对外宣布启动高达500亿元的补贴计划;美团毫不示弱,放出大量大额满减券;京东也不甘落后,宣布启动“双百计划”,大力扶持优质商家。

图片

图源:淘宝

图片

图源:美团

图片

图源:京东

如此激烈的争夺下,外卖单量呈井喷式增长。7月订单峰值接连涌现,骑手单量与收入同步上扬。以7月周末为例,骑手日收入增长111%,日单量增长33%,超40万众包骑手日收入超500元,目前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已突破1.5亿单。

图片

图源:美团

与此同时,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不含自提及“0元购”,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刷新历史纪录。

图片

图源:淘宝

淘宝闪购与美团二者相加,中国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合计已超2.3亿单,而回溯至2025年初,这一数字尚在1亿单左右。

即时零售单量暴涨,无疑给配送环节带来了巨大压力。

有骑手透露,“为了让骑手尽快接单配送,当天平台补贴都很高。平时跑一单也就四五块钱,但当天可以补到十几块钱。”

但这还不够,阿里、美团、京东为了保障运力,还需要借助第三方即时配送平台的力量。

作为规模最大的即时配送平台,顺丰同城支持接入各大外卖及本地生活平台,因此成为了阿里、美团、京东维持运力的关键支撑。

顺丰同城统计,今年618期间,饮品、商超百货及快餐等品类实现单量翻倍增长,其中饮品涨幅最为显著。顺丰同城作为瑞幸咖啡、霸王茶姬、山姆会员商店、麦当劳等头部品牌的首选即配服务商,为他们提供定制化配送方案及全渠道运力支持,全方位保障配送服务的高效、稳定与优质。

图片

图源:顺丰同城

大促期间,来自抖音、美团、饿了么、京东秒送以及商家自有平台的单量均大幅上扬,订单量同比去年每日增幅超50%,高峰期同比增幅更是突破100%。

此外,顺丰同城618期间“最后一公里”单量同比去年激增,收派件各环节日均单量均远超去年单日峰值。

而近期,外卖补贴大战愈演愈烈,来自抖音、美团、饿了么、京东秒送及商家自有平台等渠道的顺丰同城订单,自然也会随之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

除了单量上涨,资本市场对顺丰同城的反应也相当热烈。

自今年5月开始,顺丰同城的股价一路飙升,从5月8日的7.93元上涨至最高19.26元,涨幅约为142%。仅过去两个月,顺丰同城的股价就翻了一倍。

显然,即便当前外卖大战激战正酣,赢家尚未分出,第三方的顺丰同城却已尝到红利,成功“捡漏”。

究其原因,核心在于其作为第三方即配平台的中立性与灵活性。

图片

一方面,它的“第三方中立性” 是关键。外卖大战的主角阿里、美团、京东均为平台方,彼此是直接竞争对手,谁也不愿依赖对手的配送体系。

而顺丰同城不依附任何一方,既能为美团、京东提供配送支持,也能承接阿里系的需求,这种“不站队”的属性让它成为各方都能接受的合作伙伴,轻松切入多平台的配送缺口。

另一方面,强配送能力打底。顺丰同城深耕即时配送多年,同城配送的时效性、稳定性都有保障,从快速响应订单到覆盖多场景(餐饮、生鲜、药品等),其运力网络和调度效率能满足大战中激增的订单需求。

以618为例,顺丰同城针对品牌需求,推出“仓储+转运+同城即时配送”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方案,助力医药、美妆、母婴等品类实现单量超两位数的高增长。

就这一组数据来看,当阿里、美团、京东因激烈竞争导致自有运力承压时,顺丰同城的专业配送团队自然能成为关键的“运力补充”。

今年6月,顺丰同城发布公告,修订了2024年至2026年同城即时配送服务合作框架协议项下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的年度上限。

具体来看,2025年年度上限由原来的94.55亿元提高至128.45亿元,而2026年年度上限则从122.7亿元提高至205.51亿元。

从餐饮外卖到日用百货,即时配送服务已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现代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即时配送行业订单规模达482.8亿单,同比增长17.6%;预计到2030年,我国即时配送规模有望突破千亿,未来6年年均增长率将保持13.1%的双位数增长‌。

图片

图源:观研报告网

如此看来,顺丰同城对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务的年度上限进行调整,也是因为看好即时配送业务的发展前景。

回顾过去,顺丰同城的业绩其实在2024年,才迎来真正的逆转。

根据顺丰同城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收入达157.46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7.1%;全年净利润约 1.33 亿元,同比激增 161.8%,无论营收还是利润规模,均创下历史最佳。

而2025年,将是顺丰同城的关键一年。这一年,能否保持业绩的稳固增长,在即时配送赛道持续领跑,备受行业关注

目前看来,顺丰同城的表现还算,不依附任何外卖平台,既能承接美团的订单峰值,又能消化京东的运力缺口,更能适配阿里系的场景需求,似乎成为了各方都愿借力的“万能搭档”。

在头部平台厮杀正酣时,顺丰同城避开了前端补贴战的消耗,凭借不可替代的配送能力,持续收割多平台的运力需求红利,有望成为这场“外卖大战”里的最大赢家。

3.顺丰不能掉以轻心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即时零售之所以会爆火,与高配送效率息息相关。

对用户而言,从下单到签收的时效长短,直接影响对平台的信任度,超时送达的餐品可能变凉、生鲜可能腐坏,这类体验会直接拉低复购率;对平台来说,高效配送能支撑其拓展更远的服务半径、覆盖更多品类,进而抢占更大市场份额。

配送效率直接关乎外卖平台的用户体验与市场竞争力,外卖与即时配送实则互为支撑、密不可分。

2022年,顺丰同城开始与快手、有赞等平台合作,并陆续接入即时配送APP的聚合平台,让自家骑手与美团、饿了么等一同参与外卖配送。

得益于此,顺丰同城才在这次外卖大战中,实现了业务规模与市场认可度的双重突破。

不过,现下阿里、京东、美团都已将即时零售视作未来布局重点。他们正通过改善骑手待遇、增强骑手保障等手段吸纳更多骑手,提升自身运力。

比如,美团近日启动“2025夏季清凉行动”,从7月1日起分批次为全国300多万骑手购买“防暑险”;饿了么加码订单激励、推出跑单奖励活动、加大新人权益等举措,带动骑手收入快速增长……

图片

图源:美团

随着巨头加速运力建设,顺丰同城这类第三方玩家必然会面临更严峻的挤压。接下来,顺丰同城或许得在差异化竞争上下功夫,才有可能在巨头的包围中找到破局支点。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不会单纯只是一家快递公司。
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12月20日消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今日晚间发布了第六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公告。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选举担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三年,自2022年12月20日起至第六届董事会届满为止。公告附件显示,控股创始人及实际控制人,现任控股董事长兼总经理,2021年2月至今任托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非执行董事,2021年10月至今任嘉里物流董事会主席兼非执行董事。
4月13日消息,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杭州同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企业注册资本从77003.6555万元人民币变更80227.6907万元人民币,增幅约4.19%。此外,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兴睿永瀛股权投资合伙企业退出该公司股东行列,新增嘉兴荣股权投资合伙企业、BAI Capital HK Investment Holding Limited股东。杭州同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6月,公司经营范围包含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商务信息咨询,市场营销策划,最终受益人创始人
将赴港上市
需要一个国际化的资本平台,实现规模快速扩张。
其实并不快,是其他人太慢了!
真正所要面对竞争的,绝对是科技含量很高的公司。
4月27日消息,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托周一已开始进行上市前路演,拟集资3亿美元 ,这意味公司最快可于5月上市。报道称,星展托独家保荐人,瑞信及摩根大通是联席全球协调人。据悉,2月10日,控股发布公告披露,托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招股书显示,托在2020年10月于香港注册成立,由控股100%持股,董事长担任董事会主席。
4月16日消息,控股分拆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在港上市,最新消息称托最快月内预路演,期望可在未来两周争取获证监会、港交所批准香港上市申请,意味公司最快可于5月上市。根据招股书显示,托在2020年10月于香港注册成立,由控股100%持有,董事长担任董事会主席。在经营业绩上,托近八成的营收来自控股,三大物业的租赁客户也多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