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CFO徐宏:双轮战略代表对中国市场持续发展的信心

刘峰
2025-07-29 14:53

7月29日消息,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徐宏在专访中首次谈及阿里巴巴双轮战略。今年初,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AI及云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金额超过过去十年总和,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投资纪录。近期,阿里巴巴又宣布加码500亿元用于服务业消费撬动内需。

徐宏表示,“这两笔投资,代表了我们相信的两个方向,也是我们非常确定的未来驱动阿里巴巴的两个轮子。这样大的投资是深入研判过的,最重要的就是对中国市场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民营企业对中国发展的信心。”

在AI方面,徐宏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塑各行各业,而中国在这场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当中一定是引领者。“巨大的AI需求会引发巨大的AI应用创新,这个想象空间是无限的”。在服务业方面,徐宏表示,过去25年淘宝干了一件事,就是把制造业搬到了平台上;未来,淘宝要把服务业搬到平台上,用技术、市场和平台力量推动服务供给和服务消费快速发展。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以下是新华网与徐宏的专访主要内容:

提问:今年2月,阿里宣布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AI,最近又加码500亿元。这两笔投入,是出于激烈竞争中的生存焦虑,还是出于对未来的深思熟虑?

徐宏:两笔投资金额的确比较大,在阿里巴巴历史上是最大的,在中国民营企业当中来看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两个投入计划是今年先后宣布的。2月份民营经济座谈会以后,民营企业很受鼓舞,我们之后就做了一系列这样的决策,包括技术的、人才的和资金上的,这样大的投资是深入研判过的,最重要的就是对中国市场未来持续发展的信心,民营企业对中国发展的信心。

提问:信心具体来自哪里?

徐宏:我们的两笔投资,代表了我们相信的两个方向,也是我们非常确定的未来驱动阿里巴巴的两个轮子。3800亿元是用于建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和基础设施的投入,500亿元则是用在撬动内需,中国市场未来的人工智能和内需的潜力就是我们看好的两个方向。

人工智能是我们面前的巨大机遇,今天我们面临的未来最大的增量和变量都是以AI为核心的驱动力带来的变革,人工智能将重塑各行各业,这是共识。中国在这场人工智能带来的变革当中,一定是引领者。

一方面,中国在大模型领域发展很快,同时,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巨大的AI需求会引发巨大的AI应用创新,这个想象空间是无限的。3800亿元的投入的确是过去十年阿里巴巴技术和基础设施投入的总和,现在看起来的确不小,但其实恐怕再过几年回过头看,也许大家不会这么看了,因为未来的市场的空间太大了。

提问:随着“人工智能+”行动的推进,阿里巴巴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硬件投入、大模型研发和AI应用之间是的关系?

徐宏:因为一个支撑各行各业AI创新的技术平台需要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是非常庞大而且是稳定和可持续的。目前阿里巴巴的3800亿元投资主要集中在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和AI技术等领域,我们已经进行了相当规模的投入,并将持续稳步推进。

如果说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投入是创新的基石,那么通义千问大模型的研发是创新的发动机。通义千问大模型这次在上海人工智能大会也发布了最新版本,此前我们上线的“千问3”把深度思考和常规思考结合,大大降低了算力的消耗。

通义从第一天就是开源的,就是要让AI技术在千行百业中生根发芽。因为AI要真正服务人类,真正解决今天的很多问题,需要一个繁荣的生态和全行业的创新。通过开源,通义系列模型全球下载量超4亿次,衍生模型突破14万,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之一。

提问:你认为人工智能如何呵护人间烟火、拉动消费大循环?

徐宏:人间烟火恰恰是科技发展之下我们要呵护的,一饮一食、一餐一饭,都是非常具象的人间烟火。如何用算法和技术让商家和消费者能够更加精准匹配,让这个行业中优质的服务被发掘出来,让消费者更放心,这都是技术应该需努力的方向。

过去25年淘宝干了一件事,把制造业搬到了平台上,接下来我们看好一件事,就是把服务业搬到平台上,用技术、市场和平台力量推动服务供给和服务消费快速发展。服务业涉及千行百业,但是其数字化还有着巨大的空间,即使是大家认为数字化渗透率很高的餐饮业,数字化程度也只有20%。这是我们看到的巨大增长空间,我们觉得大概花两到三年时间,新型服务业电商这个市场规模是十万亿以上的一个市场,这是我们投入500亿元想撬动的内需的潜在市场。

提问:阿里巴巴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给各行各业带来的挑战和改变,如何拥抱未来?

徐宏:挑战就是机会,创新既应对挑战也抓住机会。工业时代,流水线上的大部分工作都是标准化的,标准化的东西容易被机器取代,但是人的体验和感受很难被机器取代,未来的趋势是有的服务业也许可以离开制造业独立存在,但制造业离开服务业可能无法生存,制造业的竞争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背后的体验、感受以及服务能力。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我们会致力于算法的不断进化,但是真正要推动的是社会的进步。对我们来说,算法只是工具,算法背后是人,算法面对的也是人,我们真正的关注的是如何用算法去解决问题,“科技不仅要星辰大海,更要呵护人间烟火”。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在今日举行的阿里巴巴电话会议上,阿里首席财务官表示,“市场是试金石,每个业务集团公司都可以在准备就绪时进行独立融资和IPO。”
8月16日消息,阿里巴巴日前公布2025财年Q1财报,在财报后的电话会上,阿里巴巴CFO表示:目前正在积极寻求将香港作为公司的主要上市地。公司将在8月22日举行股东大会,届时将向股东提交相关提案。如股东大会批准,预计8月底完成纽约香港双重主要上市。至于后续是否接入港股通,这主要取决于不同交易所的不同流程,我们会按照具体程序来执行。
3月30日消息,在阿里巴巴电话会上,阿里首席财务官在回应哪个业务板块会先独立上市时表示,在所有的业务板块和业务公司里,除了现在淘宝天猫商业集团之外,其他所有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都会形成可独立融资和分拆,包括寻找独立上市主体,阿里认为整个市场是最好的试金石,“未来所有具备条件的业务集团和公司,当他们都有独立融资和上市的主体后,我们会准备好一个上一个。在它们上市后,会进一步评估他们对整个阿里集团的
2023财年第三季度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勇,执行副董事长蔡崇信及CFO出席了随后召开的电话会议,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8月11日消息,阿里巴巴昨日晚间发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第一季度营收为2341.56亿元,同比增长14%;Non-GAAP净利润为449.22亿元,同比增长48%。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勇,执行副董事长蔡崇信,CFO,淘天集团CEO戴珊等高管出席了随后召开的电话会议,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2月25日消息,阿里巴巴2月24日晚间发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022财年第三季度财报 ,营收为人民币2425.80亿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为人民币192.24亿元,同比下滑75%。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勇,执行副董事长蔡崇信及CFO出席了随后召开的电话会议,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5月19日消息,阿里日前发布2023财年第四季度财报:营收为2082亿元,同比增长2%;Non-GAAP净利润为273.75亿元,同比增长38%。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张勇,执行副董事长蔡崇信,CFO,淘天集团CEO戴珊,以及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CEO蒋凡出席了随后召开的电话会议,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并回答了分析师提问。
1月14日消息,1月13日,阿里巴巴在内网发布了新一轮组织部晋升名单,涉及所有晋升到级别为P10 、M6(副总裁)、M7的中高级管理者,一共涉及37人。其中升任为M7的高管仅两人,分别是菜鸟总裁万霖和集团副CFO。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张凯夫、李博和王桂馨的晋升,三人负责的都是阿里的重点业务。高德在5年前推出的聚合打车业务,就是由王桂馨带领团队一手打造的,如今已经发展为共享出行领域的第二大打车平台。
2月5日消息,《电商报》获悉,2月2日,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的2021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据《电商报》了解,本次阿里财报将高鑫零售部分并入其中。在阿里发布最新财报之前,高鑫零售公布其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十二个月中期业绩。报告期内,高鑫零售实现营收亿元,同比增长;毛利亿元,同比减少;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