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诈骗事件反转,千亿债务曝光,内幕惊人
李斌虚惊一场。
一、蔚来涉嫌诈骗被起诉
五年前的“雷”,还是爆了。
10月16号上午,新加坡主权财富基金(以下简称“GIC”)对蔚来及其高管正式提起诉讼,理由是蔚来涉嫌证券欺诈。
此次诉讼将由美国法院受理,这也是GIC首次对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提起此类诉讼。

图源:百度
这件事的起因还要追溯到五年前,蔚来和宁德时代、国泰君安国际等公司共同成立了武汉蔚能电池资产有限公司(下称“蔚能”)。

图源:百度
这个公司主要负责蔚来的电池租赁业务,帮助蔚来实现了“车电分离”。
李斌曾在采访中提到:“一辆车的电池就算8、9万,十万辆车就要八九十亿,怎么扛?所以必须要有独立的电池资产公司去承接这个事。”
这样做主要有两个好处。
一是可以帮助蔚来摆脱沉重的电池资产,专注汽车研发。同时,成立独立的电池资产公司,可以吸引外部资本投资,分摊电池的整体成本,稳定资金流。
二是降低了车主的购车成本。蔚能的Baas(电池租用服务)模式,让车主在买车的时候,不需要买电池包,只需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租用不同容量的电池包,按月支付服务费。
这样下来,车主买车的时候可以少付7万元左右的电池费,转而每个月花费980元去租赁电池,免去了修换电池带来的额外成本。
蔚能成立以后,效果立竿见影。
蔚来2020年第四季度收入从28.5亿元骤增至66.4亿元,增幅达133%。

图源:新浪财经
因此,GIC开始持续买入蔚来的股份。
在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期间,GIC累计买入5445万股蔚来股份。
直到2022年6月29日,美国做空机构Grizzly Research(灰熊)发布了一份做空报告,指控蔚来利用蔚能夸大自己的收入和盈利能力。

图源:百度(灰熊做空报告部分)
不过,这件事并没有太大影响。
报告出来当天,就有专业人士出来打假,指出灰熊提供的数据错漏百出,不可信。
此外,包括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花旗等海外知名投行机构也纷纷给蔚来站台,帮助蔚来顺利度过了舆论危机。

图源:百度
但是可以注意到,这件事发生以后,GIC停止了继续买入蔚来的股票,或许这份报告已经在GIC心里埋下了一根刺。
通过GIC递交的证据来看,在2022年到2025年这三年内,GIC一直在关注未来和蔚能之间的交易往来,收集相关材料。
在一项具体证据中,GIC指出蔚来将其电池资产销售给关联公司蔚能时,立即确认了全部收入。
但是,蔚能提供的是电池租赁服务,收入只能在数年期限内逐步确认,无法一次性确认。
因此,GIC认为蔚来这种行为,目的是为了在短期内美化财务报表,涉嫌夸大收入与利润、隐瞒控制关系,导致投资者被误导。
据股价波动估算,GIC在蔚来股票上的损失可能达5亿~20亿美元。
二、铤而走险,只为生存
蔚来这几年,可以说赚的速度赶不上花的速度。
自2016年到2025年上半年,蔚来已经连续多年亏损,累计净亏损超过1000亿元。
其中,2021年到2024年三年间,蔚来的净亏损逐年上升,到2024年达到224.02亿的亏损高位。

图源:36氪
此外,蔚来的资产负债率已达到87.45%,为2018年以来次高点,排在中国汽车上市公司首位。
蔚来的钱都去哪了?这里可以归纳为三点。
第一,研发投入占比高。

图源:佐思汽研
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排行榜中,蔚来投入31.8亿元,位列第五名。
值得注意的是研发费用占比,蔚来以26.4%位于第一,比第二名极氪13.2%的研发费用占比高出一半。
自成立以来,蔚来在研发这块十分重视,电池、芯片、系统等各个方面,都要试一试。
以“换电模式”为例,截至目前,蔚来全国换电站数量有3000多座。今年7月,李斌曾透露,蔚来在充换电领域10年累计投入超180亿元。

图源:百度
而换电属于重资产业务,需要持续投入运维费用。2024年的数据显示,蔚来在换电网络上的支出达到创纪录的58亿元,但换电站日均服务次数仅增长15%。
在电车普遍卷充电效率的背景下,800V高压平台已经成为常态,这种超前的基础设施投入反而成为负担。
此外,随着新能源技术不断成熟,各大车企之间的技术差距被缩小,如何卖车成为了车企考虑的主要问题。
可是正如车圈调侃蔚来的一句话“李斌除了卖车啥都干”,卖车一直都是蔚来的一大痛点。
第二,营销费用增大。
蔚来定位高端市场,主力车型起售价在40万元以上。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蔚来推出乐道和萤火虫两大品牌,首款车型乐道L60于2024年5月正式上市。

图源:百度
对这款车,李斌曾提出月销破万的目标。不过截至目前,除了今年1月份销量达到目标以外,其他月销量都不及预期。

图源:车主指南
销量没抬上去,但钱却实实在在花出去了。

图源:36氪
数据显示,蔚来的销售和行政费用在2018年至2024年间持续上涨,从53.42亿元攀升至157.41亿元,累计增幅高达194.66%。
多品牌战略增加了渠道和营销成本,进一步缩减了利润。
第三,负债利息高。
论融资,车圈恐怕没有人比蔚来更在行。
光是今年上半年,蔚来就融到了100多亿。9月份,蔚来又宣布完成了一笔82亿的融资。
不过,高融资伴随着高负债。
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蔚来的总资产为1000.46亿,总负债934.3亿,资产负债率达93.4%。

图源:36氪
在这些债务中,有息负债几乎都保持在20%以上,“还本付息”是蔚来不得不面对的一笔开支。
此外,在总负债中,流动负债高达622.82亿元,比蔚来的流动资产高出了97.74亿元。
其中,最大的一项是向供应商的赊账,其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已经逼近350亿元,但现金储备仅为272亿元。
为了按期交付,今年大量融资无疑是解燃眉之急,但这种“以债养债”的模式也给蔚来埋下了更深的风险。
三、蔚来该何去何从
今年在央视的《对话》中,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提到“车圈恒大已经出现”,将车企的资产负债结构、盈利能力等核心议题推向前台。
近年来,蔚来累计亏损已超过千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的净亏损就有60亿元。
这样的财务状况如同走钢丝,牵动着行业和投资者的神经。
好在,2025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蔚来的销量有了转机。

图源:36氪
第二季度,交付72,056辆汽车,同比增长25.6%,环比增长71.2%,创了历史同期新高。
利润方面,第二季度综合毛利率回升至10.0%,较上一季度的7.6%明显提高;亏损规模仍是不小,净亏损49.95亿元,但同比和环比都在收窄。
第三季度的销量预计在87000多辆,同比增长40.7%至47.1%;营收预计在220亿元左右,均创历史新高。
不少人认蔚来的拐点已经来了。
在这个节点上,被曝出“涉嫌诈骗”的负面新闻,着实是给了蔚来一记重拳。
对此,蔚来一名高管做出回应,“此事是几年前做空机构的指控的后续,并称不清楚近期为何有人炒作此事。”
10月16号,该负面消息爆出时,蔚来股价大跌,港股下跌8.99%。而17号开盘时,蔚来股价回升,涨幅一度超过6%,反映出股市对蔚来的充分信任。
正如三年前那场做空报告舆论危机一样,在多家机构的支持下,蔚来再次化险为夷。
不过这份信任,是笃定蔚来有未来,还是因为已经被拴在同一条船上,这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