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手握500亿,准备绝地翻盘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王健林在悄悄憋大招
10月16日,一则关于王健林成为被告的消息迅速冲上热搜。
据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法院公开海南万骏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起诉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王健林合同纠纷案件开庭信息。

图源:天眼查
与王健林成为被告同样引发广泛关注的,还有他身家大幅缩水的消息。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5新财富500创富榜》,王健林父子今年的财富为588.1亿元。与上年的1408.4亿元相比,短短一年时间里大幅缩水820多亿元,排名更是从上年的第9名急剧下滑至第51名。
近来关于王健林的负面消息一再传出,但王健林并未给予回应。甚至在前不久还现身新疆,面色红润,似乎有好事发生。
之前还曾传出王健林被“限高”的消息,不过也被证明是乌龙一场。第二日就被解除了“限高”。 如此看来,王健林似乎还留有我们不知道的后手。
目前,王健林依旧面临着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还债。
为了还债,从2023年至2024年间,万达已出售了超过30座万达广场。今年5月份,万达更是进行了近年来最大规模的资产出售。
由太盟投资集团牵头,联合腾讯、京东、高和资本、阳光人寿等机构,共同收购了万达旗下48家公司的股权,这些公司分别持有一座万达广场。据说这笔交易高达500亿元。
除此之外,今年4月份,万达还将旗下轻资产板块——万达酒店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以24.9亿元出售给了同程旅行。
当然,王健林和万达的这一系列动作,还要追溯到此前积累的巨额债务。
据了解,早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万达集团的总负债规模就已突破6000亿元。其中,大连万达商管在2025年内到期的债务约400亿元,而账面现金远不足以覆盖这个窟窿。同时,其流动负债也高达914亿元,短期偿债缺口巨大。
在债务积压深重的情况下,万达还要面对另一大困难——融资渠道受限。
由于IPO上市计划多次受挫,万达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主要通道被堵塞。此外,万达集团及其核心企业存在多条被执行人信息和股权冻结记录。
截至今年5月,累计被执行金额已超过75亿元,股权冻结总规模达百亿级别,这进一步恶化了其融资能力。
曾经的万达为寻求融资,与投资者签订了对赌协议,承诺在规定期限内完成上市。然而,珠海万达商管四次冲刺港股上市均告失败,触发了高达380亿元股权回购的条款,这成为压垮万达现金流的又一根沉重稻草。
总而言之,如今的万达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压力和资金流动性危机。
但王健林一直未曾停下自己的脚步,或许正在悄悄憋大招。
万达的新出路
这一次,王健林和万达成为被告,显然是其近期一系列法律与财务困境的延续。
这背后是万达集团面临的债务压力,以及为应对此压力而进行的资产出售所可能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
但这并不意味着王健林和万达已走入绝境。
从最初创业的摸索到万达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扩张,王健林和万达一直走在转型的路上。
刚转型商业地产时,王健林四年时间遭遇了222场官司。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万达最终摸索出了万达广场这样新型的城市综合体建筑。
这是万达的第一次转型。事实证明,这次转型是成功的。随后的几年里,万达以平均一年建设十几家万达广场的速度在全国迅速扩张。

图源:抖音
在万达发展得如日中天的实收,王健林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开始了万达的第二次转型。此次转型的方向是从单一房地产转向商业地产、文化旅游综合性企业。
显然,这次王健林瞄准了文旅方向。在王健林看来,文旅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和挖掘潜力。为此,万达在后续的发展中,投资了上千亿,在各地建立文化旅游城,最终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连锁百货四大产业。
王健林有着极大的野心。他曾经说过:“我有一个梦想,不光把企业做大,还要把中国酒店品牌打到全世界,我也知道,做豪华酒店这种超级奢侈品,至少也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建立这个品牌,所以很多企业一看要二三十年就不做了,那我来做这先行者,我来熬这个前面的二十年,一定要把中国的酒店品牌打到世界去。”
带着这个梦想,王健林开始布局,将万达从中国企业转向跨国企业。当然,这也是王健林基于国内房地产现状和产业资金需求所作出的综合性决定。
从万达的转型和发展之路看来,这背后有几条一以贯之的核心逻辑。
首先是追求长期稳定的现金流。王健林很早就认识到房地产是强周期性行业,且现金流不长远。因此,万达转型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发展商业、文化、体育等业务,获得不受经济周期剧烈波动的、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要把企业做大做强,就不能把鸡蛋只放在一个篮子里。万达的每一次转型,王健林都提到是为了“挖宽挖深护城河”,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从后来万达所涉足的领域来看,我们也能意识到,王健林是想让万达的各大产业形成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生态系统,从而提升整体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这也成为如今万达面临巨大债务压力却还能坚持下去的重要原因之一。
纵观万达的走来的每一步,我们不难发现,万达一直都是背负着包袱前行,有过坎坷,也到达过辉煌。
如今的万达,似乎又走到了转型的岔路口。这次王健林的选择是向“轻资产模式”转型。
所谓的“轻资产模式”,是指万达不再依赖持有物业来收租,而是转向输出品牌、负责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收取管理费。这样做能大幅减少资本投入,降低企业负债率,让公司变得更“轻”,抗风险能力更强。
从王健林2015年首提“轻资产模式”开始,万达就一直走在转型的道路上。
2017年,万达将13个文旅项目和76个酒店资产包转让给融创中国等企业,此举被视作轻资产战略的关键一步,加速了万达商业的轻资产化进程。
2020年,万达商管宣布从2021年开始全面实施“轻资产”战略,不再投资持有万达广场物业。这表明轻资产从“重要组成部分”升级为“唯一战略”。
除了转型之外,王健林也在为万达寻求未来新的增长点,其中一个重点方向就是重回文旅产业。
2025年8月底,王健林赴克拉玛依考察招商引资与文旅发展项目,这是他年内为数不多的公开露面,信号意义明显。

图源:微信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从王健林剩余的资产版图来看,其商业地产基本盘依旧稳定。
目前其持有约200座万达广场,多位于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保留运营权并收取管理费及租金分成,2024年管理费收入200亿元。而万达进行“轻资产模式”转型后,依旧管理着全国513座万达广场,出租率维持在95%以上。
除了财富榜上公开的500多亿,王健林还有许多隐藏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其房产、收藏品等。
如今的王健林已经七十有余,但依旧保持着高频工作,即便背负着债务也不曾“躺平”,还在积极还债。
或许,手握500亿的王健林,正在等待一个时机,实现绝地翻盘。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