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放手一搏,阿里重回巅峰
26岁的阿里,想要再赌一把。
阿里主动出击,大搞淘宝闪购
眼下,即时零售战火,正以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蔓延至社会各个角落。
然而,或许从一开始,谁也没想到,这场由京东发起的外卖大战,会来得如此猛烈——它不再是单一维度的速度比拼或流量争夺,而是从供应链、物流、商户资源到技术生态的全链路、全方位角力。
今年2月,京东高调入局外卖行业,并以“品质外卖+骑手社保+百亿补贴”策略打破美团、饿了么双寡头格局,而京东外卖的日订单量也迅速突破2500万单。
面对京东的突袭,阿里祭出了秘密武器——淘宝闪购。上线当天,淘宝闪购立即联合饿了么推出百亿补贴,并于今年7月初又追加了500亿补贴。
伴随着大额补贴的加持,淘宝闪购这场“闪电战”的效果也立竿见影。淘宝闪购仅上线6天,日订单量就超过1000万单;上线不到一个月,日订单量突破4000万单;7月初,日订单量就稳定在8000万单;7月底,淘宝闪购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均超9000万单。这足以见得,淘宝闪购的强劲势头。

图源:饿了么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消息透露,马云曾要求淘宝闪购的日订单量稳定在8000万单,然后先提升能力,巩固好基础,再往上冲。这足以见得,马云对淘宝闪购业务的重视,即使不身处一线,仍十分关注公司业务的发展。
然而,作为外卖行业的老大哥,美团也不是吃素的。面对阿里和京东的双重夹击,美团也紧急反击,并于7月初拿下了日订单量超1.2亿单的具有历史突破性的重大成绩。据最新数据,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已突破1.5亿单。
但是,很显然,在补贴战中所取得的这些成绩,绝大多数都只是泡沫。眼下,经过市场监管总局的二次约谈后,阿里、京东、美团的即时零售竞争已经逐渐回归理性,转向了供应链深耕以及线下市场的布局。
7月中旬,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了饿了么、京东、美团,要求其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图源:微博@中国新闻网
此后,外卖行业的补贴战开始熄火,而阿里、京东、美团也纷纷围绕品质外卖主题,加速供应链发展,推进即时零售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淘宝闪购、京东外卖,还是美团闪购,其发展逻辑都是一样的,通过高频刚需的餐饮外卖流量,带动低频的商超、3C数码、医药等品类消费,形成“餐饮+零售”的协同效应。其中,淘宝闪购和京东外卖通过外卖为平台的电商业务引流,从而实现转化,而美团闪购则凭借外卖的即时配送网络和用户习惯,将“送外卖”扩展到“送万物”。
在此背景下,即时零售的竞争决胜关键在于平台的组织整合能力,谁能调动更多的资源,发挥出平台的最大协同效应,谁才有可能成为最后赢家。
显然,阿里、京东、美团都深谙这个道理,从今年6月开始,它们纷纷加速组织重构,集中发力即时零售业务。
今年6月底,饿了么、飞猪加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这意味着,三者将全面打通各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和长项,从而构建更加完整的大消费服务体系,推动阿里在即时零售领域的战略布局。
几乎同一时间,美团也宣布将全面拓展即时零售,推动零售新业态提质升级。其中,闪购业务积极拓展品类,携手零售商、品牌商进一步拓展门店和闪电仓。小象超市继续扩大覆盖区域,逐步拓展到所有一二线城市。美团优选则退出部分亏损区域,集中资源聚焦优势区域,继续探索社区零售新业态。

图源:美团Meituan
京东则于今年1月就向达达提交了初步非约束性提案。4月,达达集团宣布达成私有化交易。6月,达达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私有化协议。日前,京东达达事业部正式更名为本地生活服务事业群,下设秒送(含外卖)、酒旅、家政、研发、整合营销、中台等业务部门,由郭庆担任负责人,向京东集团兼零售CEO许冉汇报。
如此看来,眼下,阿里、京东、美团正通过内部业务的整合,打破组织壁垒,激发平台的协同效应,以更高效、灵活的姿态发力即时零售。而即时零售的竞争,也已经从单一的业务较量,升级为平台组织能力与资源整合效率的全面比拼。
未来,在这场以“分钟”为单位的竞速中,谁能更快地打通内部协同、优化用户体验、拓宽服务边界,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占据主动。
蒋凡重回阿里核心管理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即时零售这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个熟悉又引人注目的身影正重新回到聚光灯下——蒋凡,这位曾缔造淘宝天猫增长神话的阿里“战将”,在沉寂一段时间之后,重新披挂上阵,试图通过“淘宝闪购”这把利刃,在即时零售的激烈厮杀中,为阿里再下一城,也为自己的人生旅途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日前,淘宝闪购和饿了么联合宣布,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量超9000万。而在屏幕背后指挥这场闪电战的,是40岁的蒋凡——这位曾淡出权力中心的阿里“战将”,如今不仅重掌淘天业务,更是在半年内将饿了么、飞猪尽收麾下,成为阿里“大消费平台”战略的实际操盘手。
可以说,蒋凡的职业生涯轨迹,堪称互联网史上最跌宕起伏的传奇。
2006年,蒋凡加入谷歌中国,并参与开发了谷歌地图、搜索等产品。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后,李开复向蒋凡抛出了橄榄枝,而后二人共同创办了移动开发者服务平台——友盟。2013年,阿里以8000万美元收购友盟,蒋凡也因此加入阿里。
2014年,蒋凡开始着手推进手机淘宝App的功能研发。仅用两年时间,他便实现了淘宝日活用户从3000万至1.1亿的巨大飞跃。
2019年,蒋凡同时执掌淘宝、天猫、阿里妈妈三大核心业务,成为阿里巴巴史上最年轻的合伙人。
当时,美团王兴还在朋友圈预言,“接下来这几年,看拼多多的黄峥和淘宝/天猫的蒋凡这两个非常聪明的人如何较量,应该很精彩。”
然而,2020年,蒋凡因个人家庭问题,被取消阿里合伙人的身份,而他也被调离出淘天业务,远赴海外“渡劫”。
当时,外界普遍认为这是蒋凡职业生涯的终点。然而,在远离聚光灯的海外市场,他却创造出了惊人成绩——2023年第一季度,他带领的阿里巴巴国际业务营收185.41亿元,同比增长近30%,国际零售收入同比增长41%,连续3个季度超出市场预期。
自此,蒋凡在阿里的地位一路高升。2023年3月,蒋凡成为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的CEO。5月,阿里宣布蒋凡担任国际数字商业、淘宝天猫和菜鸟三家业务集团的董事。7月,蒋凡以阿里合伙人身份,重新回到了核心管理层。
2024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宣布成立电商事业群,将淘宝天猫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1688、咸鱼等电商业务整合,并任命蒋凡担任CEO,向吴泳铭汇报。
今年6月,阿里巴巴再次迎来内部组织调整,饿了么、飞猪加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其中,范禹继续担任饿了么董事长兼CEO,向蒋凡汇报,南天继续担任飞猪CEO,向蒋凡汇报。
至此,阿里绝大部分的业务,都集中到了蒋凡手中。而蒋凡也完成了从“流放者”到阿里权力金字塔顶端的回归。
而蒋凡的回归,也推动了阿里巴巴各项业务的持续增长。
据2025财年报告,阿里巴巴集团收入9963.47亿元,同比增长6%。其中,蒋凡带领的国际数字商业集团AIDC整体收入达到1323亿元,同比增长29%,是阿里集团内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此外,2025财年第四季度,淘天集团收入1013.69亿元,同比增长9%。

图源:阿里巴巴
同时,在今年的618期间,淘天也取得了巨大成功。据天猫总裁刘博透露,今年618全周期天猫剔除退款后的GMV同比增长10%,达到了三年以来最大增幅,且平台购买用户数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图源:阿里巴巴
足以见得,蒋凡回归后,阿里巴巴各项业务都实现了新的增长。同时,蒋凡也完成了自己回归阿里后的第一次大考,重新走向了阿里巴巴的核心管理层。
眼下,蒋凡又迎来了新一轮的考核——阿里、京东、美团的即时零售竞争。这不仅是一场速度与效率的较量,更是生态整合、数据驱动与用户体验的的全面试炼。而他能否继续创造行业神话,关键在于他能否真正理解和满足消费者对“快、准、好”的极致追求。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