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王兴不要的生意,被刘强东捡起

吴昕
2025-08-25 09:42

刘强东:如果一个行业太完美,京东是从来不碰的,因为那意味着几乎没有机会。

1.京东杀回社区团购,京喜拼拼悄然落地多个门店

社区团购赛道在2025年再度迎来变局。

一度沉寂的京东拼拼,正在低调地重启其社区团购业务。

近期有消息称,京东旗下京东拼拼在北京悄然布局多家线下门店,是继今年4月京东拼拼在房山区启动首店后的又一举措。

图片

(京喜拼拼自提点在北京部分地区的分布情况 )图源:京喜拼拼微信小程序

除了北京,其他地区也在进一步扩张。

据京东拼拼微信小程序显示,京东拼拼目前已在北京、河北、安徽、江苏四地开设自提点,覆盖宿迁、保定、廊坊、合肥、芜湖多个地级市。此前还有消息称,后续京东拼拼会持续在北京、河北涿州等地布局门店。

图片

图源:京喜拼拼微信小程序

这一举动被业内视为京东对社区团购的“再次进攻”。

而有趣的是,就在一个多月前,原本的行业重要参与者——美团,却正在大幅收缩其同类业务。

去年年底以来,美团就在社区团购领域动作频频,但其方向不是扩张,而是战略撤退。

2024年12月,美团旗下“团买买”在微信小程序突然发布停运公告,声明将于2024年12月31日24时停止服务,并从2025年2月底起关闭全部登录入口。

图片

 图源:团买买微信小程序

据悉,团买买是美团旗下的微信社群团购业务,以微信小程序的形式,帮助团长精准匹配,转化私域价值,为消费者提供团购服务。

对于团买买的关闭,美团给出的解释是业务调整。

今年6月,又是突然间,成都、上海、长沙等多地用户发现美团优选无法正常下单。平台提示称“因业务局部调整,所在区域暂停服务”。美团对外回应,将“全面拓展即时零售”,并将资源集中于广东、杭州等优势区域,逐步退出长期亏损市场

图片

 图源:美团优选

有分析认为,美团此举意在减少团长中间环节,推动业务向B2C模式转型,进一步强化其即时零售体系的协同效应。

从其近期动向来看,美团确实正将更多资源倾斜至美团闪购、小象超市等业务,核心聚焦即时零售。其即时零售业务在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订单量持续走高,在外卖大战的催化下创造了日订单量1.5亿的历史。

值得注意的是,小象超市也凭借前置仓模式和冷链物流建设,在全国20个城市实现近千个网点覆盖,提供“30分钟送达”的生鲜食杂服务,年农产品销售额预计突破200亿元。美团对小象超市的下一步规划则是:继续扩大覆盖区域,逐步拓展到所有一二线城市。

而美团优选则保持着连年亏损状态。据美团财报,今年一季度美团优选分部实现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19.2%,经营亏损23亿元,同比收窄17.5%。

虽然亏得比去年少,但是还是无法改变其颓势,美团及时甩掉这个“包袱”是明智之举。

而如今,京东却拾起了这个曾被美团视为“包袱”的业务。

2.京东重返昔日战场

对于京东来说,社区团购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生意。

相反,京东在先前也经历过和美团相似的社区团购业务收缩。

自2018年以来,京东内部就曾孵化过“蛐蛐购”“友家铺子”等项目,但受制于资源分散与供应链协同不足,始终未能形成规模效应。

2021年初,京东推出京喜拼拼,其凭借京东主站供应链支持,以低价好货和次日达为卖点快速扩张,3个月左右的时间覆盖了12个省、70多个城市,一度被寄予厚望。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行业竞争白热化与内部战略调整,京喜拼拼自2021年中起开始大规模收缩,陆续退出福建、甘肃等多省业务,至2022年3月仅保留河南和京津冀地区的运营。

直至6月,京喜拼拼大面积关城,业务收缩仅剩下郑州、北京两地,社区团购业务进入沉寂期。

但2023年6月,一切又出现转机。

据悉,京东整合京喜拼拼、七鲜等业务成立独立业务单元,由资深高管闫小兵挂帅,标志着社区团购业务重新获得战略重视。随后7月,京东正式将“京喜拼拼”改名“京东拼拼”,并在安徽率先试点。

对于今年的新动作,京东相关负责人称,京东拼拼未来将在本地供应链基础上,借助京东在全球品牌合作、产业带、原产地和自有品牌商品开发的能力,尤其强调与原产地、产业带的直接合作,压缩中间成本,以可持续的低价策略争夺市场

而根据今年京东拼拼开设的自提点信息来看,目前京东走的也许还是轻量级落地模式。

以房山长景新园小区为例,京东拼拼与中通兔喜生活驿站共用同一店面,门头明确标识出“京东拼拼团购店”字样。从其宣传来看,平台所涵盖的商品类目聚焦于高频刚需的民生品类,包括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米面粮油和日常百货等。在具体的商品价格方面,京东拼拼较劲多多买菜,很多商品价格普遍比多多买菜便宜。

图片

 图源:北京商报

据京东拼拼的内部人员透露,与京东拼拼合作,需要门店老板的店铺在小区门口附近,同时小区居民体量至少要超过600户,店内需提供1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以便摆放冷藏柜和货架。目前,京东拼拼的主要目标是在小区内拥有营业执照的烟酒店、便利店、快递驿站等。

而在合作模式上,商家在线上可获得营业额5%的提成;线下,可按进货价拿货,自行定价售卖。其产品来源一部分由折扣超市提供,一部分由京东采销提供。

可以看出,京东此次重启并非简单“复刻”,而是更注重供应链整合与区域深耕,其有意避开“烧钱扩张”模式,转而依靠供应链能力打持久战。

然而重返社区零售,京东拼拼还面对着另一位强劲的对手。

3.流水的对手,铁打的多多买菜

今年美团优选的撤退,客观上为其他仍在场的玩家腾出了市场空间——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或许是拼多多旗下的多多买菜。

据北京商报消息,在美团优选撤退一周后,多多买菜部分大仓和末端订单量暴涨。

据一位多多买菜的团长透露,以往不足50的日订单量如今直接翻倍,超过百单;还有仓库紧急招聘分拣员与司机,一度开出上万元薪资。

与此同时,原美团供应商也纷纷转向,寻求别的平台协助清理生鲜库存,以避免货物积压带来的损失。然而在这种情景下,能消耗大库存货物并迅速供给出去的,恐怕也只有多多买菜了。

回顾社区团购发展历程,自2016年萌芽,到2020年疫情催化行业爆发。彼时,十荟团、食享会,还有美团的美团优选、拼多多的多多买菜、滴滴的橙心优选、京东的京喜拼拼等巨头纷纷入场,团战一触即发。

但随着监管趋严、补贴退潮,行业迅速进入洗牌阶段:滴滴橙心优选全面下线,十荟团关停,京喜拼拼收缩。今年,淘菜菜也在多城停止自提服务,美团优选紧急收缩规模。

时至今日,仍在坚持大规模运营的头部玩家,除部分区域性的兴盛优选之外,主要只剩下多多买菜。

可以说,无论对手如何进退,拼多多始终稳坐牌桌,甚至越战越强。

社区团购从未是一门轻松的生意,它高度依赖供应链效率、区域运营密度和用户习惯培育,短期内很难实现盈利。

美团的选择,是基于资源优化和战略聚焦的理性撤退;而京东的再度入局,则是基于其供应链积累与对下沉市场的持续野心。

尽管当前拼多多优势明显,但这并不意味着竞争已经结束。京东此番回归,姿态更稳、策略更务实,未来能否凭借全球直采、产地合作与物流基础打一场翻身仗,仍值得观察。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消费者的体验诉求,是最坚定的商业之锚,只要有需求,就一定会存在市场。
饿了么遭遇强敌。
巨头回归,生鲜电商开启品质竞争。
7月29日消息,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2025年6月,淘宝、京东APP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分别提升7.3%、33.2%和18.2%,三者月度重合用户规模已达3.88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2.8%。
5月27日消息,北京市医保局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满足民众对便捷医疗服务的需求,方便本市参保人员使用医保个人账户线上购药,正在组织京东两家购药平台开展非处方药品线上支付系统测试工作,力争在2024年7月1日接入200家以上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后,开始正式向参保人员提供服务。
4月9日消息,北京电子商务协会第五届第二次会员大会暨“首都电商大讲堂”启动仪式近日在北京平谷区“村播学院总部基地”举行。作为北京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单位,以及唯一金融支付机构,易宝支付与京东、抖音等35家企业共同成为“首都电商大讲堂”讲师团成员。“首都电商大讲堂”系列培训活动将持续贯穿2024年,针对电商行业从业者或有意进入电商行业的社会人群、电商企业负责人,开展常态化、规模化电商人才系列培训活动。
阿里涨15.69%,京东涨15.68%,涨15.51%,腾讯涨11%。
多家企业公布“五五方案”,将推出一系列促销活动,发布企业级消费券。
饿了么需要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