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业绩下滑,取消分红,释放重大信号

科技头版
2025-09-01 09:55

格力转身,开始多角度寻求出路。

格力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是市场变动的写照

作为家电行业龙头企业,格力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外界瞩目。8月28日晚间,格力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显示,格力今年上半年营收总收入976.19亿元,同比下降2.66%,归母净利润144.12亿元,同比增长1.95%,归母净利润率为14.76%,基本每股收益2.60元。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来源:微信

在格力的三大业务板块中,消费电器业务营收762.80亿元,同比减少5.09%,在总营收中占比为78.38%;工业制品及绿色能源营收95.91亿元,同比增加17.13%,在总营收中占比为9.85%;智能装备营收3.14亿元,同比增长20.90%。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来源:微信

从数据来看,格力的营收主要还是依靠于消费电器,消费电器占总营收的近八成。但作为基石的消费电器板块,营收状况并不乐观,营收规模有所萎缩,该板块的毛利率也呈现下降趋势。

这样的状况引起了市场的质疑。在高温天气持续的状况下,空调经济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今年国家还加大了对家用电器的购买补助,按理来说,作为家电行业巨头、以空调为主的格力来说,营收规模应该扩大才对,怎么会不升反降呢?

针对这个问题,格力在财报上表示,如今家用空调市场竞争逐渐加剧,线上低端机型销量激增,导致中高端需求承压。也就是说,如今大众消费降级,国内房地产行业也逐渐下行,格力的市场需求面临着压力;与此同时,入场家用电器行业的企业越来越多,不断对市场需求进行分化,以小米为例,在线上竞争方面,小米凭借着高性价比的策略迅速渗透市场,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一度反超格力。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格力都面临着多重挑战。

如此一来,以消费电器为营收支撑的格力,不仅要巩固自身优势,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路径,从而实现营收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的上升。

而这个问题,格力早就有所意识,并且明确了自己的目标——要从多维度出发,不仅要守住消费电器板块,还要拓宽自己的业务板块。 在上半年财报中,格力表示自己做到了“多维探路”。在消费电器业务疲软、较上年同期下降时,工业制品及绿色能源和智能装备实现了同比增长。

除了借助对其他业务板块的发展拉起扩大营收规模之外,格力还在降低成本上下了功夫。 参考同在28日晚间海尔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我们发现,海尔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为1564.94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为120.33亿元,同比增长15.6%。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来源:微信

将海尔和格力的数据统筹来看,在总营收上,海尔的营收规模远大于格力,但从利润角度出发,海尔的利润值要略低于格力。这意味着,格力对于成本的控制成效明显

从格力营收成本来看,其降幅超过了营收的降幅,包括销售费用等各项成本在内的支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降低。这表明,格力在“降本”的方向上做出了相当的努力,实现了成本支出结构的优化。

当然,除了成本和业务上的努力,格力还将目光投向了市场。在国内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海外市场成了格力的的关键目标。据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格力的海外营业收入达到了163.35亿元,同比增长10.19%。相较于往年海外市场的成就,今年已经是创下了“历史新高”。

从对优化成本结构,到拓展业务板块,再到扩大市场规模,可以看出格力在不断调整自身的战略方向,来适应市场需求和时代发展。但在其背后还是隐藏着深刻的问题。格力在国内的营收规模占总营收的73.12%,而国内的剧烈竞争导致其主业营收面临压力;抛开消费电器这个营收主力来看,工业制品及绿色能源和智能装备两个板块的营收规模有限,并不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格力降速发展的事实。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来源:微信

罕见的“零分红”,是业务调整的信号

格力今年的上半年财报,给大众带来了担忧。但这并非引发大众情绪的主要导火索,更让大众关注的是,格力还表示“公司计划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分红的落空进一步让大众对格力未来的发展产生质疑。 对于格力此次不分红的行为,有相关人士猜测,其根本原因在于此次格力的营收不达预期,尤其是第二季度的的业绩下滑,让格力陷入了市场竞争的被动地位。 这确实是格力不分红的原因之一。但综合格力此次财报的数据情况及其业务的调整来看,此次不分红,或许还蕴藏着公司将迎来更大的业务变动的信号。

事实上,这并不是格力第一次不分红。早在2018年,格力就有表示2017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那是格力近11年来首次年度不分红,引起了市场剧烈的反响,毕竟此前,格力一向以高分红著称。

就2017年格力发表的财报来看,当时公司账面并不缺钱,毕竟2017年格力的业绩非常亮眼:归属净利润224.02亿元,同比增长44.87%,创历史新高。并且,公司货币资金加理财产品超千亿,现金流健康。

但也正是因为这份亮眼的业绩,格力有了更远大的想法,计划将资金用于生产基地建设、智慧工厂升级,以及智能装备、智能家电、集成电路(芯片)等新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 这一想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格力电器董秘望靖东在事后电话会议中透露,“中兴通讯事件对我们的触动是非常大的,也让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的自控能力到底有多强......今年我们要加大在集成电路方面的投入。”

显然,中兴事件是格力此次规划布局的推手,毕竟格力一贯坚持“创造”,董明珠曾公开表示:“我们是创造性企业。” 从本质上看,格力不分红的原因,还是想借此次盈利的资金来实现自身产能的扩充和多元化拓展。

如今,格力又一次站在的市场和时代的漩涡。家电行业如今可谓是巨头环伺,作为头部的格力不免压力巨大,进行产业和业务的调整,是其必然的抉择。

从目前的战略部署来看,格力可谓是“产品多元化”“品牌自主化”“经营本土化”全面推进。在产品多元化方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格力产品类型的不断拓展,从单一的空调到冰箱、洗衣机、环境电器等多品类产品,甚至从不同地区、不同审美、不同需求出发来设计产品,将消费群体细分,针对性满足市场需求;“品牌自主化”是格力实现全球性布局的起始点,据此次上半年财报数据,海外业务中自主品牌占出口总额70%,格力通过赞助体育赛事、打造杠杆工程提升企业的知名度,打造企业形象,有效推动了其在海外市场的份额扩展;在此基础上,格力极力推动“经营本土化”,在海外打造国际性的产销研一体化生产基地,借此来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此次的财报当中,有一项十分扎眼的数据——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42.75亿元,流出规模同比剧增1366.95%。也就是说,格力进行了巨额投资。

回看过往格力的动向,我们不难发现,格力在研发上的投入力度非常大;与此同时,格力也顺应市场潮流,试图突破传统家具卖场模式,借助电商浪潮,打造新型销售模式。从数据上来看,格力今年上半年直播电商销售额突破50亿元,并已完成超800家“董明珠健康家”线下门店的体验式升级。

站在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如何变换方向跟上时代的脚步而不被市场淘汰,是格力如今面临的关键问题;深耕主业,开疆拓土,是格力当下的战略选择。

此次不分红的选择,背后或许是一盘大棋的酝酿和部署。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近日,在《初入职场的我们》节目中,董明珠谈到自己和雷军的赌约,雷军输了没给钱。董明珠称,这就是男老板和女老板的区别,是女老板一定会给。2018年是两人赌约结束时,小米和格力全年显示,小米营收亿元,格力营收为2000-2010亿元,雷军与董明珠的五年之约,以董明珠胜出告终。她认为,格力和小米不在同一个平台,格力是重资产,小米则是轻资产。
4月16日消息,据《中国企业家》道,昨晚,董明珠在“全球木兰论坛”的直播现场谈起多个话题。针对“高瓴将派人进入格力管理层”这一传闻,董明珠回应表示,高瓴仍未派人进入董事会。董明珠表示,格力和高瓴也早在多个方面达成了共识。此外,谈及接班人的问题,董明珠透露自己20年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她认为人才是最重要的。
6月18日消息,据中新经纬道,董明珠谈及创新时表示,对格力来讲,我们一直致力于要永远在创新的路上。那就是能承载国际化的企业,拥有领先的技术。我觉得要成为领先的创造者,那自身要具备一种迸发力量可以。董明珠说道,现在格力的新技术,可以使格力的碳排放,也就是耗电这一部分节能80%。
本次分派对象为:截止2021年5月18日下午深圳证券交易所收市后,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登记在册的本公司全体股东。本公司此次委托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代派的A股股东现金红利将于2021年5月19日通过股东托管证券公司直接划入其资金账户。根据,天元股份2020年度营业收入为亿元,同比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万元,同比下降;基本每股收益为元/股。
5月26日消息,阿里巴巴显示,蚂蚁集团于2022年3月经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公司分红议案,截至3月31日,阿里集团应收股利为39.4亿元。按持股比例推算,蚂蚁此次利润分配规模超过百亿元。这也是该公司市场化融资以来首次启动分红。对此,蚂蚁集团回应称,本次利润分配方案着眼于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和股东合理回报,综合考虑了公司财务状况、经营发展规划等因素。此次分红,长期支持蚂蚁的股东将获得首笔现金回报。
2月22日消息,携程集团在中披露,自2023年9月至本次公告日,公司根据其现有的股票回购计划共购买了约680万股美国存托股份,总对价约为2亿2400万美元。根据董事会于2023年11月授权的定期资本回报政策,于2024年2月,董事会批准并授权公司不定期的实施总额不超过3亿美元的策略性资本回报计划,2024资本回报计划可能包括年度股票回购、年度现金股利宣告或两者结合。
5月19日消息,近日,美国优步公司 与初创外卖企业Gopuff合作,扩大外卖配送业务。预计今年6月开始,双方将在美国95个城市开展合作,年底扩展到全国范围。受疫情影响,人们自发进行的社交隔离,让不少服务行业遭受重创,而其中就有Uber。据道,Uber近日发布了2021财年第一季度
近日据媒体报道,Uber称其3月网约车服务创下了过去12个月中最好的月度成绩,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字。Uber数据显示,过去12个月,其出行服务交易额为300亿美元,日均环比增长9%。而此前,Uber第四季度还显示,快递业务预订量为亿美元,同比增长130%;货运业务预订量为亿美元,同比增长43%。为此,Uber设立了一项亿美元的激励措施,以鼓励司机重新回归。Uber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将在未来几个月时间里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补贴司机。
4月2日消息,据新浪数码道,今天是苹果公司成立45周年的日子,苹果CEO蒂姆·库克 向苹果员工发送了一封备忘录,鼓励他们留下“值得一讲”的故事。库克称,尽管这些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但苹果公司的目标并未改变。另据了解,苹果公司是由乔布斯等人创立于1976年4月1日,起初被命名为“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后在2007年1月9日正式更名为苹果公司。
飞猪双12款清单出炉
12月10日消息,飞猪2022年双12旅行款清单出炉,部分双11套餐返场。12月10日晚上8点,正式开售。绝大部分套餐都是花呗囤货,使用后需还款,不约可退。其中,本次双12,未来飞无论是去东南亚、日本、韩国、欧洲等国都有。和之前双11的未来飞一样的规则,最长预约有效期从官方宣布回国无需隔离之日起到2023年6月30日,可预约最晚9月30日的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