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造芯成功,阿里市值陡增3400亿

科技头版
2025-09-03 15:55

论先见之明,还得是马云。

阿里大搞AI芯片,市值飙升3400亿

阿里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大众的神经。

近日,阿里港股股价暴涨,引发市场关注。

9月1日,阿里港股开盘大涨16%,盘中一度飙升超18%,收盘定格在18.5%,仅仅一天时间,阿里市值暴增3400亿港元,这一情况直接引发了市场的热议。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百度股市通

消息面上,主要有两件事——

一方面,《华尔街日报》披露:阿里巴巴正在开发一款新的人工智能芯片,意在填补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空白。目前,这款芯片已进入测试阶段,主要面向更广泛的AI推理任务,由国内厂商代工,并与英伟达的架构兼容。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华尔街日报

对此,阿里并未正面回应,但在阿里云相关人士辟谣采购大批寒武纪芯片的消息中透露了一二。

阿里云相关人士表示,“阿里云确实一云多芯支持国产供应链,但传言阿里采购寒武纪15万片GPU的消息不实。阿里积极研发人工智能芯片,一云多芯支持国产供应链。”

不难看出,这番回应是在说:阿里云的技术确实能同时兼容多种国产芯片。但之前网传的“买了寒武纪15万块GPU芯片”是假的,实际上阿里自己在努力研发AI芯片,同时继续保持兼容多种国产芯片的技术策略。

作为互联网巨头的阿里造芯,对于市场来说可谓是一个重磅消息,阿里的股价则是市场热情和看好的体现。

另一方面,阿里在前几日发布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第二季度,阿里整体营收达到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为423.82亿元,同比增幅达76%,远高于市场此前的预期。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阿里巴巴

如此令人震惊的财报,引得市场纷纷看好阿里,其股价自然水涨船高。

并且,在阿里的财报中,“AI+云”的表现可以说是让人眼前一亮,成绩相当突出。

财报显示,第二季度,阿里云智能集团收入333.98亿元,同比增长26%,创下近三年最高增速。并且,过去四个季度,阿里在AI基础设施和研发上的累计投入已经超过1000亿元。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阿里巴巴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同比增长,成为核心增量来源;二是AI应用需求带动传统计算存储类产品增长,形成业务协同效应。

在财报电话会上,阿里CEO吴泳铭表示,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以创业心态开启新征程,通过围绕消费和“AI+云”等战略领域持续投资,推动业务强劲增长。阿里相信,对核心业务的这些投资将增强我们的竞争优势,并推动长期增长。

显然,阿里不再是只专注电商零售的企业,正在转型成拥有自身强大技术壁垒的科技企业。

未雨绸缪十六载,马云的先见之明

其实,阿里的AI业务布局,早在十六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彼时,当大多数企业还在为互联网浪潮的到来摩拳擦掌时,阿里已经敏锐地嗅到了人工智能潜藏的巨大能量,悄悄在技术研发的土壤里埋下了种子。

2009年,阿里成立了专门的算法团队,启动了代号为“飞天”的云计算项目。

最初的目标是为电商平台的搜索推荐、风控反欺诈等核心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看似基础的起步,却为后来的AI布局搭建了扎实的技术骨架——从用户浏览行为的数据分析,到商品匹配的精准算法,每一次优化都是对机器学习能力的实战打磨。

因此,在阿里云论坛上,“飞天”云计算还有一个新名字:“马云的核武器”。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阿里云

此后,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阿里的AI布局开始向更广阔的领域延伸。

2018年,阿里收购中天微,成立“平头哥”,正式踏入芯片自研的深水区。

此后,平头哥一分为二:“玄铁”交给达摩院,探索RISC-V架构;阿里云团队则专注服务器芯片研发,逐渐落地实际业务。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Xuan Tie玄铁

近年来,面对生成式AI的新浪潮,阿里的布局节奏进一步加快。

达摩院持续加码大模型研发,先后推出通义千问等多模态大模型,覆盖文本生成、图像理解、代码编写等多个领域;同时,将AI能力深度融入电商、金融、本地生活等生态体系。

再到今年年初,阿里CEO吴泳铭明确提出:阿里未来的战略就是全业务AI化,并将开发一系列基于AI的原生应用。并表示阿里将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创下彼时中国民营企业最大规模投资纪录。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微博

同年4月,马云在阿里内部强调,“高科技绝不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应该呵护人间烟火。科技人员的责任,不是让AI取代人类,而是让AI更懂人类、更好地服务人类。”

可见,阿里对于AI业务的布局是持续深耕的一盘大棋,从最初服务内部业务的技术工具,到如今支撑千行百业的智能基础设施,阿里十六年的AI布局,既是一场与技术趋势的长期赛跑,更是一次将技术创新与商业实践深度融合的持续探索。

日后,随着AI技术继续发展,这种“技术扎根业务、业务反哺技术”的模式,或许会成为阿里在AI赛道上持续突破的关键底气。

AI时代,互联网大厂纷纷押注

近年来,随着AI的热门,国内的互联网大厂们也纷纷押注,顺时而动——

就腾讯而言,腾讯在AI视为AI大模型领域持续发力。

其推出的混元大模型已深度融入社交、内容、金融等核心业务场景,微信的智能助手能基于用户聊天语境提供更精准的服务建议,腾讯视频借助AI技术实现视频内容的智能剪辑与标签化,大幅提升内容分发效率。

就百度而言,百度凭借在搜索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将AI布局聚焦于“深度学习+场景落地”。

百度的文心大模型自发布以来,不断迭代升级,已在办公、电商、汽车等多个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百度智能云更是将AI与云计算深度融合,推出面向制造业的“AI质检方案”,助力传统工厂降本增效。

就字节跳动而言,字节跳动以“AI驱动内容生态”为核心策略,在推荐算法领域的深厚积累为其AI布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旗下抖音通过AI技术不断优化内容推荐机制,让用户粘性持续提升;同时,字节跳动积极探索AI在创意领域的应用,推出的AI绘画、AI作曲工具,降低了内容创作的门槛,吸引了大量创作者入驻。 互联网大厂们押注AI,既是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洞察,也是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在技术研发上,它们不惜投入巨额资金,组建顶尖的AI团队,争夺核心技术专利;在应用场景上,它们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将AI技术与现有业务深度融合,探索商业化路径;在生态构建上,它们通过开放平台、投资并购等方式,整合产业链资源,试图构建属于自己的AI生态体系。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大厂之间的竞争也将愈发激烈。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厂的持续投入和探索,也将加速AI技术的落地应用,推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为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国产AI芯片突围战,一触即发。
11月9日消息,今年双11期间,平头哥自研AI推理芯片“含光800”作为搜索推荐等场景算力的主力,支持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商搜索任务,这意味着含光800已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据介绍,2021双11期间,含光800通过阿里云平台支持了淘宝搜索、推荐等业务,其中淘宝主搜100%的AI算力由该芯片提供。
2月14日消息,近日,阿里云开源社区龙蜥 宣布,与国内ASIC芯片设计企业嘉楠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探索基于龙蜥开源操作系统和勘智系列芯片平台的开发应用,积极推动本土开源项目在端侧AI芯片领域的实践。据了解,OpenAnolis(龙蜥)社区成立于2020年9月,是一个操作系统开源社区及创新平台,由国内外领先操作系统、芯片、云计算公司共同发起,致力于通过开放的社区合作,构建国内自主Linux开源发行版及开源创新技术。
7月1日消息,根据IDC的最新报告,2024年中国AI基础设施(AIIaaS)市场份额,阿里云占比23%,位列中国市场第一;在生成式AI基础设施领域,阿里云取得模型训练和模型推理市场的双项冠军。AIIaaS是以GPU等AI专用芯片为算力支撑的基础设施,包括以大模型为核心的生成式AIIaaS(GenAIIaaS)和传统的非生成式AIIaaS。IDC报告指出,2024年下半年中国GenAIIaaS市场同比激增165%,达87.4亿元,首次在整体AIIaaS市场中占比超过七成。
2月1日消息,据36氪报道,阿里巴巴达摩院表示,目前其已设立14个实验室,在AI、量子、芯片、自动驾驶等领域获得60多项世界第一,在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并先后孵化平头哥和小蛮驴两家技术公司。资料显示,阿里巴巴达摩院是阿里在全球多点设立的科研机构,立足基础科学、颠覆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阿里巴巴达摩院表示,目前已设立14个实验室,在AI、量子、芯片、自动驾驶等领域获得60多项世界第一,在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并先后孵化平头哥和小蛮驴两家技术公司。
2月21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阿里巴巴达摩院 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去除智联网、芯片技术、量子计算等数据通信、电子产品、软件和硬件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新增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第一、第二、第三类医疗器械生产、租赁等。阿里巴巴达摩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法定代表人为季磊,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由阿里巴巴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1月31日消息,天眼查资料显示,近日,达摩院 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建锋,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互联网信息服务、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产品销售、人工智能基础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理论与算法软件开发等。该公司由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公开资料显示,阿里巴巴达摩院成立于2017年10月11日,针对机器智能、数据计算、机器人、金融科技、X实验室五大领域,开设有14个实验室。据介绍,目前,阿里巴巴达摩院在AI、量子、芯片、自动驾驶等领域已获得60多项世界第一,在国际学术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1000多篇,并先后孵化“平头哥”和“小蛮驴”两家技术公司。
3月28日《电商报》获悉,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芯片厂商MediaTek联发科,已成功在天玑9300等旗舰芯片上部署通义千问大模型,首次实现大模型在手机芯片端深度适配。通义千问在离线情况下依然可以流畅运行多轮AI对话。阿里云方面表示,将和联发科深度合作,向全球手机厂商提供端侧大模型解决方案。联发科是全球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最高的半导体公司,2023年第4季度出货超1.17亿部,苹果以7800万出货量位居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