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杀回来了,复活宣言冲上热搜第一,行业震惊
威马汽车:2030年要营收1200亿,成为行业新标杆。
威马汽车官宣复活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沉寂已久的威马汽车突然有了动向,引发市场关注。
近日,据红星资本局消息,沉寂两年半的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公众号发布《致供应商白皮书》,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以威马汽车重整投资人和新股东的身份,向供应商发出倡议,希望供应商配合威马汽车复工复产。
在威马汽车宣布对供应商欠款的清偿计划中,债权金额15万元(含)以下的普通债权人,将在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后的6个月内获得全额现金清偿;债权金额在15万元以上的,除15万元现金清偿外,超出部分通过信托受益份额按比例清偿。

图源:微博
说明中还提到,根据2025年4月3日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翔飞已接管威马四公司,正在全力以赴推动威马EX5和E5车型在温州基地快速恢复量产。
并且,新威马制定了分三步走的2025~2030经营发展规划,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第一步,复兴阶段(2025~2026):2025年9月复产EX5/E.5车型,确保年产销1万台,争取实现产销2万辆;同时海外破局,布局泰国KD工厂,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市场。2026年量产10万台。
第二步,发展阶段(2027~2028):年销量跃升2540万台,高阶辅助驾驶车型量产,AI赋能研发、生产、营销全链条,启动IPO筹备。
第三步,跨越阶段(2029~2030):2030年产量挑战100万台营收1200亿,构造智慧出行生态圈,成为行业新标杆。
不得不说,威马汽车的这个发展计划可谓是石破天惊,相当激进,几乎无异于让刚出ICU的重症患者健步如飞,令人震惊。

威马汽车《致供应商白皮书》部分截图 图源:威马汽车微信公众号
与此同时,新威马还表示,新威马计划未来5年向市场推出10款以上的新产品;新威马目前已完成对215家历史供应商的联络,绝大多数供应商已表态愿意与新威马共同发展;新威马已重启经销商网络建立;新威马的复工复产获得了上海及温州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此外,针对公司重启,新威马的公开联系人叶先生表示,目前已与80%的供应商达成一致。
不过,威马汽车的APP、官网、官方客服目前还未恢复正常运行。
综上可见,威马汽车复活在即,将重新加入新能源汽车这一赛道,给市场增添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对于威马汽车复活这一消息,网友可谓是炸了锅,直接冲上了微博科技榜第一。

图源:微博
有的网友对于威马汽车的规划表示,“想象很丰满。”

图源:微博
也有的网友对威马汽车的声明感到夸张,“破产重整写的比IPO上市还夸张,招股书都不敢这么写的。”

图源:微博
还有的网友一语中的直击要害,“基本都是退市的车谁敢买?”

图源:微博
与此同时,对于威马汽车的发展规划,更有业内人士认为很难实现。
该业内人士表示,品牌方面,威马汽车此前负面信息不断,难以迅速获得消费者和经销商的信任;产品方面,威马EX5/E.5车型已落后不止一代,只能走低价策略;渠道方面,威马、宝能和观致的全国经销商网络都已大幅萎缩。
不难看出,大部分人对于威马汽车的复活发展都不太看好。
毕竟,时过境迁,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大不一样了,重新回归的威马汽车面对的第一关便是如何生存下去,而这对于一个曾经破产的企业而言,无疑是更加艰巨的,因为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倒塌,就很难再重建了。
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威马汽车的重整投资人和新股东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而翔飞与宝能集团存在深度关联。
今年初披露的《重整投资协议》显示,威马重整主体债权超148亿元,另有逾112亿元暂缓债权;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后,战略投资人后续还将投入超100亿元。
天眼查信息显示,翔飞成立于2023年9月,注册资本1亿元,其法定代表人、实控人黄晶同时担任昆山宝能汽车有限公司实控人。

图源:天眼查
翔飞持有深圳市悠宝佳汽车销售有限公司99%股权,后者法定代表人张晓不仅是宝能新能源汽车集团董事,还在宝能汽车销售、昆山宝能汽车销售等多家关联企业任职。
此前,据南方都市报消息,今年6月深圳市罗湖区梨园路的宝能汽车展示中心内,曾停放两台威马汽车,店内工作人员明确表示“威马已被宝能收购”。
耐人寻味的是,宝能汽车旗下乘用车品牌悠宝利曾于今年6月通过公众号宣布,首批A00级轿车“悠宝利A3”在深圳宝能工厂下线,但该车型至今未上市。而新威马恰好计划引入A00级轿车,这一品类并非威马过往的产品规划范畴。
更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5年6月,宝能系企业及实控人面临严重的债务压力: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被执行总金额超500亿元,宝能汽车集团被执行金额逾120亿元,实控人姚振华个人被执行金额超310亿元,三者均已被限制高消费。
本身就债务压力缠身的宝能系还为威马汽车输血,难免让人更加忧心忡忡,加重市场的负面情绪。
当然了,威马汽车的复活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中,未来威马汽车是否能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立足,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威马汽车的发展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威马汽车曾与“蔚小理”(蔚来、小鹏、理想)齐名,巅峰时期估值一度飙升至470亿元,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
然而,如今的威马汽车却陷入破产重整的境地,这样的落差不禁让人追问:它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这一步的?
或许,从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关键节点能找到答案。
2015年,威马汽车正式启航,作为最早入局的造车新势力之一,其凭借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精准洞察与先发优势,迅速在行业内站稳脚跟。

图源:微博
2018年,首款量产车型EX5的上市成为威马汽车的重要里程碑。这款车以高性价比和贴合市场需求的定位,快速赢得消费者青睐,销量一路攀升。
然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狂飙突进与竞争白热化,让威马汽车逐渐显露疲态——
首先,在技术上,威马汽车的核心研发节奏滞后于行业迭代速度。
在续航能力、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领域,威马汽车的产品性能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不断拉大,难以匹配消费者持续升级的需求。
其次,在产品端,威马汽车的乏力同样明显。
当其他新势力加速推出新款车型、构建多元产品矩阵时,威马汽车的产品线长期单一,旧款车型升级有限,既无法维持消费者的新鲜感,也难以留住用户忠诚度,在层出不穷的新车型冲击下,市场竞争力持续下滑。
再次,在市场策略上的失当更让威马汽车的危机雪上加霜。
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威马汽车未能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渠道建设与品牌推广双双失利——
一方面,线下门店扩张无序、管理混乱,部分区域经销商网络动荡,直接影响产品销售与用户体验;
另一方面,品牌声量打造不足,未能形成差异化认知,在“蔚小理”等车企持续完善生态布局、强化品牌影响力的对比下,威马汽车的市场话语权不断萎缩,份额被持续挤压。
最后,资金链的断裂则成为了压垮威马汽车的最后一击。
新能源汽车行业有着“重资产、高投入”的特性,对资金储备有着极高的要求。
但是威马汽车的融资之路屡屡受挫,多次尝试均未达预期,导致资金链持续紧绷。
这直接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研发进度停滞、生产计划搁浅,企业陷入“缺钱—停滞—更缺钱”的恶性循环。
因此,在多重困境的叠加下,曾风光无限的威马汽车步入了破产重整阶段,再到如今时隔数年宣布复活,令人唏嘘。
威马汽车的兴衰轨迹为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在高速迭代的市场中,唯有以技术为基、以产品为核、以策略为翼,持续锻造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屹立不倒。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