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道歉神反转,贾国龙又捅了自己一刀
一步错,步步错。
西贝大战罗永浩反转不断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9月13日晚,罗永浩曾发文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我要忙正事了,已经耽误了一些工作。感谢大家的关心。

图源:罗永浩微博
这一表态,似乎为这场持续数日的预制菜风波画上了一个暂时的句号。
大众也想着,倘若西贝能以此为契机,认真整改,这场纷争或许就此平息,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但谁也没想到,仅仅过了一天,风云突变。14日晚间,一则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在微信群的表态流传出来,再次将事件推向高潮。

图源:微博
贾国龙在群里的言论堪称“神转折”:先是“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可紧接着画风突变,直接给罗永浩扣上“网络黑嘴”、“网络黑社会”的帽子。
这般前后矛盾、阴阳怪气的言论,彻底激怒了罗永浩,他立刻发文表示,“好,贾国龙,那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

图源:罗永浩微博
因此,罗永浩和西贝贾国龙之间再次硝烟弥漫。
其实,早在 9 月 12 日晚,西贝内部就连夜召开了“1.8万名伙伴跟罗永浩之战”全员大会,贾国龙亲自出席,强调要“服务好顾客,把品质提升”。

图源:微博
从这一举措不难看出,西贝认为此次舆论危机完全是罗永浩个人针对西贝所引发的。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实则不然,西贝此次深陷舆论泥沼,根源在于公众信任危机。消费者对于餐厅出品食物的质疑,核心聚焦在食品卫生安全问题上。
罗永浩纵使是作为大网红吐槽西贝,可当他走进西贝餐厅消费的那一刻,就和千千万万普通消费者别无二致。
他对西贝预制菜及价格问题的吐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众的心声,代表了广大消费者对餐饮行业的期待与诉求。
对于预制菜的定义,尚未有明确规范。但作为企业选择强硬反击,就等同于把自己放在了群众的对立面。
此前,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相关信息,或许已经对西贝是否使用预制菜给出了答案。

图源:微博
数据显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
这一数据,犹如一记重锤,狠狠砸向西贝此前 “没有一道预制菜” 的声明。
贾国龙一句 “网络黑社会”,将原本围绕预制菜和食品安全的讨论,上升到对罗永浩人格的严重侮辱层面。
网友们不禁发问,吐槽一下餐厅,就成黑社会了?
有网友说,你一句话,就给我戴上“黑社会”帽子。那以后谁还敢对餐厅提供建议。
需要明确的是,罗永浩的意见绝非他一人之见,公众对于预制菜也并非全盘否定。
大家真正在意的,是餐饮企业的诚信与透明。你可以使用预制菜,但不能欺瞒消费者,不能一边标榜新鲜健康,一边暗自使用预制菜,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才是引发众怒的根本原因。
那就有人问了,预制菜之王是萨莉亚呀,为啥没人骂?
这其中的缘由并不复杂。首先,萨莉亚是公开使用预制菜的餐厅,价格也非常亲民,明码标价,而且也告知了顾客使用的是预制菜。
其次,萨莉亚从一开始就坦诚告知顾客菜品情况,将消费选择权完全交到顾客手中,不存在任何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自然不会引发消费者的反感与抵制。
反观西贝,菜品价格居高不下,一直以来塑造的品牌调性是新鲜健康,服务对象又以家庭儿童居多,在这种情况下,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显得尤为关键。

图源:西贝官网
早在舆论之初,西贝就不占上风,此次贾国龙对罗永浩的人身攻击,更是让西贝的处境雪上加霜,成为舆论场上屡战屡败的典型案例,其在舆论公关方面的无力与失策也暴露无遗。
西贝道歉整改,贾国龙完败
在 “网络黑社会” 言论掀起的舆论狂潮中,罗永浩与西贝贾国龙的矛盾彻底激化,局势愈发紧张。
凌晨罗永浩发文称,这次的事件,总是我说几句,你说几句,容易各说各话,媒体转来转去也容易出现信息偏差,我们还是找一个大的网络平台直播,当面公平公正冷静理性地对一次话吧。

图源:罗永浩微博
这一邀约,表面上是期望通过直接对话来消除误解,实则暗藏深意。
一方面,罗永浩深知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下,媒体的传播可能会扭曲双方的观点,直播对话能最大程度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避免公众被误导。
另一方面,他也精准地抓住了西贝的痛点 —— 贾国龙若真如他所宣称的那般对自家菜品毫无隐瞒,后厨操作完全合规透明,又何必关闭后厨参观通道呢?
但西贝贾国龙对此并未作出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罗永浩还说道,相信这也能澄清西贝的真相,并且对中国预制菜产业和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做一些贡献。
这也就意味着罗永浩将一场个人吐槽升级成了关乎整个餐饮行业透明度的大讨论。他不再仅仅关注西贝是否使用预制菜这一单一问题,而是希望借助此次事件,促使餐饮行业在菜品透明度、食品安全等关键领域进行深刻反思与改进,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更加放心、透明的消费环境。
这一表态,无疑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支持与共鸣,也让罗永浩在这场舆论战中占据了道德与舆论的制高点。
西贝在这场风波中已然陷入了绝境,无论选择对罗永浩的邀约充耳不闻,还是硬着头皮应战直播对话,都难以挽回其受损的声誉。
沉默,会被公众视为理亏与逃避;而参与直播对话,西贝则需直面诸多棘手问题,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更严重的信任危机。
在舆论的重重压力下,9月15日下午,西贝发布致歉信称,深刻意识到西贝的生产工艺与顾客的期望有较大差异,没有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待,对此致歉。

图源:西贝微博
值得关注的是,西贝道歉信里面提到:2025年10月1日前,西贝全国门店会陆续完成九项调整,包括西贝所有使用大豆油烹调的菜品,调整为使用非转基因大豆油等。

图源:西贝微博
这些调整措施,看似是西贝积极整改的有力举措,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也像是在侧面证实了西贝此前确实存在诸多问题。
尤其是这些调整内容,几乎都与菜品的制作方式和食材使用相关,这无疑让公众更加确信,西贝之前使用预制菜的事实。
而贾国龙之前坚称西贝没有一道预制菜的言论,此刻也显得苍白无力,不攻自破。
而且,道歉信中的一句“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又让不少网友炸开了锅。这句看似讨好的话,在西贝此前的争议背景下,反而像在暗指消费者过度苛责。

图源:西贝微博
对此,罗永浩转发了这封致歉信,并回应称“顾客虐你什么了?顾客都被你打成网络黑社会了,谁虐谁呢?”

图源:罗永浩微博
一句话点出西贝 “倒打一耙” 的矛盾,让其所谓的 “善待顾客” 更显虚伪。
此外,道歉信的九大调整也引发了公众的诸多疑虑。此前库存的冷冻食品是否会继续售卖?这些冷冻食品的质量是否有保障?
但可惜的是,西贝并未在道歉信中给出明确的说明。这种模糊不清的表述,不仅未能消除公众的担忧,反而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西贝的不信任感。
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发酵,公众信任大厦就此崩塌,西贝企业的公众形象严重受损。
回顾整个事件,从最初的强硬否认到如今的低头致歉,西贝的这一系列操作,充分暴露了其决策层对消费者情绪的忽视,以及舆论公关的无力。
说到底,这场风波本没那么复杂:不过是罗永浩以普通消费者的身份,吐槽了西贝的预制菜问题与价格争议。
倘若贾国龙没有情绪失控、恶语相向,而是选择倾听反馈、理性应对,西贝或许根本不会走到今天这般信任尽失、被迫道歉的地步。
总的来说,这场始于预制菜的吐槽风波,最终以西贝的公开道歉和整改承诺落下帷幕。但这场风波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它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掀起了餐饮行业透明化的巨浪。
在这场风波中,消费者赢得了知情权,西贝却输掉了口碑。
而从长远来看,这场风波或许会成为餐饮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使整个行业更加重视消费者的需求与感受,逐步走向更加规范、透明的阳光大道。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