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联手英伟达,市值一日狂飙3000亿
市场一片沸腾。
1.阿里、英伟达强强联手,实现首次深度合作
昨日,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阿里巴巴再次被拉到聚光灯下。
截至24日收盘,阿里巴巴港股涨超9%,市值约3.32万亿港元,暴涨3000亿;美股涨超8%,美股市值突破4200亿美元,触达近4年来的峰值。
而前段时间,阿里就已迎来一波股价大涨。
有外媒称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中引入自研芯片,以部分替代英伟达产品。平地起惊雷,该消息迅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一时间,阿里巴巴港股大涨6%,业内各种围绕英伟达中国市场地位或被取代的消息也不绝于耳。
这次股价异动仍然与英伟达有关,不过双方的关系从潜在竞争变成了握手言和。
9月24日,阿里云召开了2025云栖大会。在会上,阿里发布重磅消息,宣布与英伟达在Physical AI领域达成合作。具体而言,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英伟达包括NVIDIA Isaac Sim、NVIDIAIsaac Lab、NVIDIA Cosmos和Physical AI数据集在内的Physical AI软件栈,为企业用户提供数据预处理、仿真数据生成、模型训练评估、机器人强化学习、仿真测试等全链路平台服务,进一步缩短具身智能、辅助驾驶等应用的开发周期。

图源:电商派网站
据了解,这是双方首次在同一套平台上共建物理AI开发生态。从硬件采购到平台共建,双方合作已由服务器机房延伸到AI开发生态,阿里获得全球顶级AI算力与软件栈,英伟达则锁定中国云巨头这一关键入口,形成深度互绑的伙伴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物理AI的研究尚处于早期阶段,公开明确在该领域进行大规模投入和合作的企业还不多,属于一片蓝海。阿里与英伟达有望抢占全球先机。
今年3月,在全球AI界顶级峰会GTC 2025上,黄仁勋就曾指出:AI已经经历了三代技术范式的转移,从意识AI(Perception AI)到生成式AI(Generative AI),再到目前的代理式AI(Agentic AI),接下来将是物理AI(Physical AI),也就是机器人的时代。

图源:NVIDIA GTC 主题演讲回放
据介绍,黄仁勋所说的物理AI,可以让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空间等自主系统感知、理解并在现实(物理)世界中执行复杂动作。由于它能生成洞察与行动,也常被称为“生成式物理AI”。
简单来说,就是让AI具备理解、推理并主动操作物理世界的能力。
不同于现在的大模型开发和AI智能体研究,物理AI将AI与真实世界联系起来,让AI真正走向现实。
也许是受黄仁勋此番言论影响,多只相关概念股纷纷大涨。
随后7月,阿里云和英伟达的两位领军人物还公开就AI话题进行了讨论。
在第三届链博会先进制造链主题活动现场,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与之江实验室主任、阿里云创始人王坚进行炉边谈话。在这次谈话中,黄仁勋再次表示,人工智能的下个浪潮是物理AI。

图源:中新社
可以看出,英伟达坚定押注物理AI赛道,而物理AI也正是阿里战略版图的重要板块,双方一拍即合。
2.阿里手握两张王牌,一路高歌猛进
马云曾公开指出:AI时代比互联网机遇还要大。
一句话高度概括了AI对于阿里的重要意义。
而事实也如此,阿里正在因为AI而有望重回昔日巅峰。
无论是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应、公司战略的坚定执行,还是财务业绩的切实改善,都指向阿里正凭借其在AI领域的全面布局,迎来一个强劲的增长新周期。
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与弗若斯特沙利文联合发布的《2025年中国大模型云价值影响力矩阵》中,阿里云在技术能力、市场表现两个维度均获得第一,并整体获评“全量领导者”。通义千问模型家族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位居全球第一。

图源:阿里云官网
可以说,无论是技术权威性,还是开源影响力,阿里都做到了行业top。
在昨日的阿里云栖大会上,阿里更上一层楼,提出了ASI概念。
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提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确定性事件,最终目标是基于AGI发展出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图源:科技头版视频号
吴泳铭表示,通用人工智能AGI不仅会放大人类的智力,还将解放人类的潜能,为超级人工智能ASI的到来铺平道路。
阿里云将通过两大路径实施AI战略:第一,通义千问坚定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其二,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超级AI云,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
为此,阿里巴巴或将再次“下血本”。
据吴泳铭透露,未来五年全球AI投资预计达4万亿美元,阿里必须保持同步。
而早在此前2月,吴泳铭就提出,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这个数额超过去十年总和,是阿里乃至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有史以来的最大规模投资。
此外,吴泳铭还在大会上表示,为了迎接ASI时代的到来,对比2022年这个GenAI的元年,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根据这个趋势,预计阿里将进一步追加投资。
所幸,阿里的战略正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一方面,强大的开源模型吸引了大量开发者和企业用户,这反过来促进了阿里云平台的使用和收入增长。
另一方面,云业务的增长又为下一代AI技术研发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从而加速模型迭代和基础设施扩建。这种“模型-平台-应用”的飞轮一旦转动,就会建立起强大的竞争壁垒。
与此同时,阿里的老本行——电商,也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去年5月 ,拼多多发布2024年Q1财报,收入达868亿元,同比增长130%;净利润280亿元,同比增长246%,让拼多多市值一度突破2180亿美元,超过阿里巴巴。
为此,阿里员工在其内网发表感慨:“ 简单买、简单退,少一点套路、多一点实惠。。。让天下没有难做生意的初衷,本就应该是服务和成就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么。”

图源:即刻App
马云在这条评论下回复道“ 特别好 ”,并表示“我坚信阿里会变,阿里会改”,还直言会“回到我们的使命和愿景”。

图源:证券时报
而今年,阿里强势出击,先是成立淘宝闪购,投下500亿补贴加入外卖大战;强势争夺市场份额的同时,将旗下天猫店铺悉数接入淘宝闪购,布局近场电商;此外还将饿了么、飞猪并入电商事业群,与淘天统一作战,形成“远场货架-近场履约-途中酒旅”的全场景大消费版图。
多家证券分析师对阿里的电商业务表示肯定,认为AI和电商正一起成为阿里的增长引擎,对于阿里对即时零售“饱和式投入”所造成的亏损也给予乐观态度。
但同时,AI时代拥有更大的机遇,自然也伴随着更激烈的竞争。
阿里在国内面临华为、百度“双栈”硬碰硬,在国际上仍需与OpenAI、Google等巨头比拼模型性能和生态规模,ASI赛道远未到终局。
此外,据FactSet披露的数据,阿里估值为预期收益的18.3倍,低于美股科技板块31倍的平均水平,意味着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潜在风险。
总的来说,马云的“阿里会变,阿里会改”正在成为现实,但未来能否走向“阿里再次伟大”,仍等待时间的验证。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