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杀入预制菜行业,一众商家天要塌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罗永浩官宣测评预制菜
当罗永浩官宣测评预制菜,这一消息瞬间在舆论场再掀波澜。
此前,罗永浩的微博 IP 属地在 “中国香港” 与 “日本” 之间切换引发 “避险跑路” 猜想时,这位自带流量风暴的创业者用一则凌晨发文击碎了传闻 。
近日,罗永浩在微博上抛出的一则消息,再度将他与预制菜这一话题推至公众视野焦点 —— 他明确表示:“接下来一段时期,我想和团队一起,抽空把市面在售的大部分预制菜都详细测试一遍,看看哪些是可以放心吃的……”

图源:罗永浩的微博
这条看似平静的声明,瞬间点燃舆论场。评论区里,网友的期待与质疑交织,有人好奇:“老罗这是要转型预制菜测评博主?”
也有网友调侃道,“气氛都烘托到这了,要不转型做预制菜吧。”

图源:罗永浩微博评论区
更有不少网友直指核心疑问:“会不会最后还是带货?”“上链接,推荐一些放心的预制菜吧!买来家里用,方便,关键价格要实惠!”

图源:罗永浩微博评论区
面对追问,罗永浩斩钉截铁回应:“不会。为了避嫌,预制菜我只做评测,不做直播带货。”
尽管态度明确,但罗永浩最终能否坚守 “只测评、不带货” 的承诺,仍是悬在公众视野中的一团迷雾。
目前没有任何人能给出确切答案,结局的走向仍藏在无数变量与可能性里,我们唯有保持观察,静待时间给出最终答复。
而此次罗永浩官宣测评预制菜,并非他与预制菜行业的首次 “交锋”。
前段时间,他与西贝之间爆发的一场舆论风波,就曾着实吸引无数大众目光,成功占据舆论焦点。
后来,西贝发布道歉声明,罗永浩也表示不再追究,这场舆论大战才渐渐偃旗息鼓。
不过,网络上针对此事的讨论热度并未随之消散,依旧保持着较高关注度,这也为他此次进一步介入预制菜领域埋下了伏笔。
事实上,罗永浩对预制菜的“较真”由来已久。

图源:罗永浩微博
早在2024年11月,他曾在微博炮轰餐厅隐瞒预制菜使用:“不反对预制菜,但餐厅卖预制菜却不注明,本质就是欺骗。即使真的做到了宣传的“安全美味”,它也是欺骗。”
而他这一观点与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不谋而合。

图源:国家市场监督总局通知
该通知明确要求“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需明示”,但现实是,多数餐厅仍以“中央厨房配送”“标准化出品”等话术模糊边界,消费者在不知情中为“伪现做”支付溢价。
此外,通知还明确了预制菜的定义,即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过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需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
同时,以下几种情况不纳入预制菜范围:连锁餐饮中央厨房向自有门店配送的净菜、半成品等,主食类食品,如速冻面米食品、方便食品、盒饭、盖浇饭、馒头、糕点、肉夹馍、面包、汉堡、三明治、比萨等。
然而,尽管有了这样的通知,预制菜领域尚未形成更为详尽的标准体系,消费者对其安全性和质量标准仍存疑虑。
从当初炮轰餐厅隐瞒使用预制菜,到如今计划测评市面上的预制菜,罗永浩的一系列动作,无论初衷为何,都实实在在地将预制菜行业里的乱象摆到了明面上,也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
对于做预制菜的企业而言,可以说是警钟长鸣:要是还不把食品安全当回事,消费者可就不买账了。
预制菜将何去何从
当下,预制菜行业乱象仍未得到有效整治,消费者权益保护依旧任重道远,在此背景下,罗永浩选择通过实际测评行动来延续自己的坚定立场。
在预制菜行业,消费者长期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弱势地位。餐厅是否使用预制菜、预制程度如何,消费者往往难以知晓。
有网友直言,“饭店就应该是当天买新鲜蔬菜现做,谁要花高价钱去吃剩菜啊”

图源:微博网友评论
这代表了部分消费者对传统餐饮现做现卖模式的坚持,以及对预制菜可能影响菜品新鲜度和品质的担忧。
也有网友表示,“我觉得预制菜应该跟方便面是一样的存在,可以我自己懒得做饭买预制菜屯在家里自己煮,标明的外卖也可以接受,但是去餐厅里花堂食的价格吃饭,还用预制菜就真是欺负人了。”

图源:微博网友评论
这种观点则体现了消费者对预制菜使用场景的明确区分,认为预制菜更适合家庭便捷消费和明确标注的外卖场景,而不应在餐厅堂食中以高价出现。
类似这样两极分化的言论,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总而言之,无论态度如何,消费者的核心诉求高度一致:渴望透明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消费者有权利知晓所购菜品的具体情况。
若商家能清晰标注菜品是否为预制菜、预制程度如何,消费者便能根据自身需求做出选择。
那么,追求便捷的上班族可能更倾向于接受预制菜,而注重食材新鲜度和烹饪过程的食客则会有不同的考量。
不难发现,罗永浩的测评行动,恰好戳中了行业的核心痛点。
有意思的是,因为罗永浩对预制菜的质疑,引发了行业信任危机集中爆发,各种相关争议也随之甚嚣尘上——
比如,太二酸菜鱼屡次登上热搜,消费者持续追问其门店售卖的鱼是否为当日现杀?
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核心指向是对品牌是否使用预制菜的质疑与担忧。
毕竟,在大众的传统认知里,现杀现做代表着食材的新鲜与烹饪的诚意,而预制菜则似乎与之背道而驰。

图源:微博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反映,在太二酸菜鱼门店,从下单到上鱼仅需6分钟,甚至有网友称7分钟就能上齐3道菜。

图源:微博
如此惊人的上菜速度,令不少网友心生疑虑:太二酸菜鱼会不会用的是预制菜?所谓的“活鱼现杀”,难道只是虚假宣传?
据悉,尽管太二酸菜鱼一直声称是“活鱼现做”,否认使用预制菜。
-800.jpg?x-oss-process=image/auto-orient,1/quality,q_90/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微博
但实际上,据相关行业人士透露以及相关行业报告显示,太二酸菜鱼大部分菜品通过集采的方式进行统一的供应管理,通过多地的中央厨房进行加工,包括鱼片、酸菜、调味品等都是提前准备的原材料,门店只需进行简单烹饪。
这一案例充分说明,预制菜行业存在着信息不透明、消费者信任度低等问题。
而罗永浩的实测行动,正为化解这些问题注入了动力。
一方面,它将倒逼企业更注重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透明度。
另一方面,也将推动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 —— 更关键的是,这一行动引发的社会关注,也促使监管层面迅速响应。
如今,针对这一焦点,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迅速响应,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研究,于2025年9月21日明确表态: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更好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图源:国家市场监督总局通知
这一举措无疑为预制菜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罗永浩入局预制菜测评,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他的行动不仅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为预制菜行业的规范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预制菜行业或许会在一系列变革中迎来更多的新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