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带货全是套路,双11内幕被彻底扒光
1.孙坚怒斥双11带货套路,行业内幕越扒越多
双11 又双叒叕来了,一场属于网红带货的狂欢已再次开启。
每年一到这个节点,满屏的“家人们”和秒空的库存,总让不少人在这样的氛围里忍不住剁手。
可当冲动褪去,仔细回想却不难发现,大促狂欢背后,其实暗藏着很多套路。
最近,演员孙坚在社交媒体平台公开吐槽,直播带货领域存在的诸多不合理现象。
作为常年活跃在镜头前的艺人,孙坚跨界涉足直播带货已有不短的时间。也正是这段亲身实践的经历,让他摸清了行业内不少猫腻。
在这些乱象里,最让孙坚看不惯的,是红包补贴背后的暗箱操作。
孙坚举例说,他自己掏20块钱给消费者发红包,可转头就发现,商家会悄悄把商品的台前售价往上抬,而其他达人要么不发红包,要么只发 5 块,最后粉丝拿到手的实际优惠,居然和他花 20 块投入后的效果没差多少。

图源:微博

图源:小里帮忙视频号

图源:微博
“我多花的 15 元去哪儿了?”所谓网红直播间里的红包补贴,感觉就像是一场虚假的数字游戏。
比这更离谱的是,不少网红的双标行为,实在让人难以容忍。
孙坚透露,很多网红主播平时在社交平台上,不是晒限量款豪车,就是晒高奢品牌包,一副不差钱的样子。
可一到直播带货需要自掏腰包给粉丝补贴时,这些人又会集体变脸,纷纷摆出没钱补贴的姿态。

图源:微博
一边是社交平台上挥金如土的高调人设,一边是一毛不拔的抠门做派,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孙坚直言看不懂。
而双十一期间的一次合作经历,更是让他彻底看清了这个行业。
有一次,他提前和某品牌约定好,直播时给消费者补20 元红包,结果临近开播,品牌突然临时取消补贴,理由是“其他达人反对”。
为了不辜负已经蹲守在直播间的消费者,孙坚只能无奈妥协,让商家先把商品价格提高20 元,再由他个人自掏腰包补上这 20 元红包。
回忆起这件事,他觉得相当委屈,“等于我花钱帮品牌和同行铺路,最后落个里外不是人。”

图源:微博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孙坚这是不想在这行混了吗?居然敢这么直白地戳破行业内幕。
但事实上,他对此毫不避讳,反而直接放话表示,“我不混网红圈不怕得罪人,大不了不干了”“直播电商这个行业绝对玩不下去”,完全没给自己留余地。
某种程度上,孙坚的吐槽不只是个人情绪的宣泄,更捅破了双11 带货生态里长期存在的矛盾,将直播带货行业藏在流量背后的问题揭露出来。
对消费者来说,直播间里的优惠早已变了味。先涨价再发券、红包补贴被商家悄悄抵消、复杂满减算到头疼……看似能薅羊毛,实际却是被套路牵着走,一次次踩坑后,对直播带货的信任度越来越低,连带着对双 11 的热情也渐渐冷却。
对品牌而言,日子同样不好过。为了蹭网红流量,不仅要支付高额坑位费和佣金,还得被迫压低利润搞“专属低价”。
可即便花了钱,真正能转化成品牌口碑的少之又少,反而陷入不投流没曝光,投了流没利润的死循环,长期下来甚至影响产品研发和品质投入。
而孙坚作为带货主播,真心给粉丝让利,却被商家和同行的套路裹挟,最后只能自己吃亏。
若这种乱象持续蔓延,消费者、商家、带货主播都会陷入得不偿失的困境,消费者没拿到真优惠,商家没赚到好口碑,主播没留住真粉丝,到最后只会伤害直播带货行业的信任根基。
长此以往,直播电商行业只会越来越乱。
2.要让套路退场,让诚信归位
事实上,除了孙坚吐槽的乱象,直播电商行业还藏着不少让人防不胜防的套路。
套路一,“折扣”是假,抬价是真。这是直播间最常见的障眼法,分两种情况让消费者误以为占了便宜。
一种是先涨后折,不少商家会在双11 大促启动前一周,悄悄把商品日常价抬高,比如某件卫衣平时卖 199 元,大促前先涨到 299 元,等到活动当天再打出“八折优惠”,最终售价 239 元,比平时还贵 40 元,消费者被折扣字样吸引,很少对比原价,很容易掉进陷阱。
另一种是协议控价,部分主播会和品牌私下约定,要求品牌给其他直播间的定价不能低于自己,以此营造全网最低价的噱头。
但实际上,这个最低价只是人为操控的结果,比商品真实成本价仍高出不少,消费者根本没拿到真正的实惠。
除此之外,有的商家会在双11开始前提高原价,大促当天再进行打折促销。“先涨价后折扣”的套路在直播间已经是惯常的伎俩。
同时,直播间也可能是通过协议定价的方式,操纵竞争对手定价,来让自己达到“全网最低价”的目的,而“最低价”实际上往往不低。
套路二,保价承诺成空头支票。每逢双11,保价都是平台和商家吸引下单的重要卖点,可真到需要理赔时,承诺往往形同虚设。
商家和平台为了规避保价义务,总会找各种理由拒绝,有的说大促专属优惠券不在保价范围,消费者刚下单,第二天商品用券后降价50 元,申请保价却被驳回;有的把保价细则藏在商品详情页最底部,字体小到几乎看不清,消费者发现降价后才知道有“7 天内仅保直降、不保券后价”的限制;还有的让客服反复推脱,“正在核实”“需要等3个工作日”,最后拖到保价期结束。
套路三,买返红包全是限制。为了让消费者多下单,主播常喊“买就返 20 元红包,下次可用”,可这红包想用上却难如登天。

图源:微博
首先是支付方式限制,用平台购物金付款不返、花呗或信用卡分期不返、选择“先用后付” 也不返,只有用银行卡全额支付才能拿到。
其次是使用时间限制,红包有效期大多只有3 天,有消费者买的是预售商品,付完款要等 15 天才能发货,结果红包到期了,商品还没收到,根本没法用。
最后是商品品类限制,返还的红包往往只能买指定品类,比如买护肤品返的红包,只能用来买零食,消费者用不上,红包最后只能过期作废。
套路四,利用虚假库存逼单。直播间里,主播总会拿着商品喊“最后 30 单了!库存马上清零!”“再不拍就没了!”,营造出紧迫感,逼消费者冲动下单。
可实际上,所谓“库存紧缺”大多是假的,有的下播后去商品链接看,库存依然显示有货,甚至还能正常下单;有的消费者抢到后,商家却以“库存报错”为由发消息,“实在抱歉,没货了,您申请退款吧”;还有的把库存分批次放,主播喊“没了”之后,过 10 分钟又说“刚补了 20 单,最后一波”,反复用缺货噱头刺激消费。
这些带货乱象和套路若长期得不到整治,显然会扭曲行业竞争逻辑,用心做产品、诚信给优惠的品牌和主播没流量,靠套路骗下单的反而活得好,最终让真正用心的参与者举步维艰,也让消费者对直播电商越来越失望。
双11本不该是套路的竞技场,它最初的意义,是用集中促销让消费者享实惠、让优质品牌拓市场,是连接供需的桥梁,而非消耗信任的陷阱。
当薅羊毛变成防套路,当真心让利变成数字游戏,被毁掉的不只是双11的口碑,更是大众对“优惠”“诚信”的基本期待。
毕竟,直播电商的长久生命力,从不在花哨的套路里,而在货真价实的诚意中,双11需要各方共同守护,才能形成可持续的消费信任生态。
一句话概括,只有让套路退场、让诚信归位,双11 才能真正回归初心,直播电商行业也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