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Air卖不动了,苹果计划减产百万
苹果的野心之作还是失败了。
一、iPhone Air减产百万台
还没卖,先减产。
10月18日,日本瑞穗证券发出消息:“苹果针对新iPhone的生产计划做出调整:iPhone Air因市场反应不及预期,年末或减产100万台。”
要知道,10月22日,iPhone Air才正式在中国大陆发售。
在这个节点上宣布减产,到底发生了什么?

图源:苹果官网
根据多家海外媒体报道,iPhone 17系列在海外上市后,Pro和Pro Max预订热度较高,发货周期多在2-3周,甚至更长时间。
此外,iPhone 17标准款的发货时间也需要等待3-4周。

图源:维基百科
相比之下,iPhone Air在预售阶段完全无需等待,首批现货仍有充足库存,这在近年苹果旗舰产品中较为少见。
除了媒体反馈,iPhone Air的销量数据也表现平平。

图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相较于iPhone16系列,iPhone17系列在中美上市后的十天内,整体销量明显上涨了14%。
其中,标准版销量上涨31%,涨幅明显;Pro和Pro Max版本也有12%的增长。
不过,在iPhone17系列的整体销量占比中,iPhone Air仅占3%,反映出市场对这款新品的购买欲较低。

图源:百度
上市之初,“史上最薄的 iPhone 机型”就成为了iPhone Air的核心卖点。
前几日,库克做客抖音直播间,介绍这款手机“非常轻,像能飞走一样。”
现在看来,“轻”的确不错,但“飞走的”似乎是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续航方面,有多个测试指出,iPhone Air的连续使用时间大约在12小时,明显低于iPhone 17系列其他机型。
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苹果推出了iPhone Air的专属MagSafe外接电池。

图源:百度
不过,背着电池包的iPhone Air比标准版还厚,显然违背了其“轻薄”的初衷。

图源:百度
在性能方面,相比于iPhone17标准版,iPhone Air的实用性能被阉割不少。
iPhone Air仅配备一颗后置镜头,采用4800万像素广角镜头,因为缺乏长焦和超广角镜头,实测中拍摄视角和创意都受到限制。

图源:中央通讯社
此外,iPhone Air 的内置立体声扬声器被拔掉,只剩下内置麦克风。
换而言之,iPhone Air 内置扬声器只在顶部配备,在追剧、看电影和听音乐的时候,立体音质会大打折扣。
如同原本是上下两颗喇叭,突然只剩下一颗喇叭在播声音。对比其他旧款iPhone,也会明显感受iPhone Air的音频表现降级。

图源:百度
Air的定位,原本是填补Pro与标准版之间的空档,让那些想要高端质感又不追求极致性能的用户多一个选择。
但是为了追求轻薄,苹果这一刀算是砍到了大动脉上。
在牺牲了性能和实用体验后,iPhone Air的起售价依旧在7999元。
“性价比太低”成为了市场不买账的主要原因。
二、iPhone Air成交额一秒破亿
西方不亮东方亮。
京东数据显示,10月9日京东“双十一”启动后,iPhone Air创下1秒成交额破亿的纪录。
10月17日,iPhone Air开始预售。截至目前,预约购买人数已经有33.2万人。

图源:京东截图
整体销量不景气,国内市场又为何火爆?
一方面是国内政策利好和平台优惠。
最近,恰逢国内“双十一”大促,平台提供多种优惠福利,叠加国补、以旧换新等官方政策,iPhone 17全系降价力度大。
在此期间,不少平台还会提供“免息分期”等福利,减少用户一次性付清的压力,进而调动用户的购买欲望,提高销售额。

图源:京东
因此,iPhone Air在国内市场有着天然的销售优势。
另一方面是国内eSIM的首次落地。
10月13日,国内三大运营商正式启动eSIM手机业务,业务刚上线,预约人数就突破了10万。

图源:百度
iPhone Air是目前国内首款纯eSIM机型,不少用户为了尝鲜,选择赶一波潮流。
而国外的eSIM业务推行时间较早,在2022年,美国市场就已经推出完全取消实体卡槽的iPhone。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海外市场对iPhone Air的反应较为冷淡。

图源:百度
值得一提的是,iPhone Air虽然减产,但iPhone 17系列的其他机型预计产量均会上调。
9月份上市以来,iPhone 17标准版和Pro版的市场销量都表现强劲。
截至今日,在京东手机热卖榜上,这两个版本分别处于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图源:京东截图
相比于iPhone 17标准版和Pro版的全球爆火,iPhone Air的销量火爆集中在特定的渠道与区域,呈现出明显不平衡的现象。
因此,官方减产100万台,只在特定地区对Air补货,是避免中后期库存压力的必要动作,也便于将资源拿去生产更受欢迎的机型。
三、时隔9年,苹果又成了“弄潮儿”
10月15日,有消息称,华为Mate 80系列将在11月发布,或将成为成为首款支持eSIM的国产手机。
10月16日,OPPO宣布全新发布的OPPO Find X9系列将推出支持eSIM的版本,开售时间为今年11月。
此外,vivo、小米等其他国产品牌也在快速跟进eSIM业务。

图源:百度
这一次,苹果又成了第一家“吃螃蟹”的公司。
遥想9年前,iPhone 7系列上市,全系宣布取消3.5mm耳机接孔。

图源:百度
这个决定在当年饱受争议。
对此,苹果当年给出的回应是:3.5毫米耳机孔技术实在太古老了,堪称恐龙级的,上次有重大改进还是50年前,取消3.5毫米耳机孔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这么做只是为了方便给iPhone增加大量新技术。

图源:百度
后来,据媒体采访,苹果高管给这个决定补充了更多细节。
当时苹果研发了新的摄像头系统,但是之前在摄像头附近的显示屏和背光驱动电路干扰了这套新系统。
于是,苹果将驱动电路放到了耳机孔附近,结果又干扰了包括耳机孔在内的其他元件。
在调整中,工程师发现取消耳机孔以后,Home键能新增Taptic Engine压感引擎,手机加大电池容量,还能支持IP67防水防尘。
最后,苹果内部一合计,在iPhone 7系列的设计中取消了耳机孔。

图源:百度
后来,“取消耳机孔”成了各大厂商手机设计的趋势。
推出产品,更带动了潮流。
在制造需求这方面,苹果是老行家。
当年和iPhone7同步上市的还有AirPods,凭一己之力,苹果催生了无线耳机的市场。

图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AirPods的每年营收稳定增长,预计2026年营收增加2.4%,累计总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
现在看来,“取消耳机孔”的决策,苹果没有做错。
回到这次iPhone Air上市,多家手机厂商能在苹果开团后秒跟,反映出国内其实并不缺少eSIM这项技术。
今年2月份,小米15 Ultra在全球上市,已经成功配置eSIM技术。由于国内没有eSIM的运营生态,这款机型仅在海外支持eSIM。

图源:新浪科技
早在2017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就尝试推出eSIM业务。
2021年,工信部印发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也提出要“推动嵌入式SIM卡(eSIM)”。
然而在2023年,eSIM申请业务被叫停。

图源:IT之家
一方面是eSIM技术不成熟,存在泄露用户信息、病毒感染等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是eSIM加剧了运营商的竞争,用户可以在各个运营商之间随意更换,导致运营商维护用户变得困难。
因此,eSIM在国内的发展被腰斩。
直到今天,eSIM技术才重新进入大众视野。
可以说,在全球销量不佳的背景下,iPhone Air能在中国市场爆火一把,是布局,也是机遇。
不过,市场瞬息万变。
在2025年的尾声,预计有大批国产竞品上市,并且均搭载eSIM技术。
当eSIM变得不再新鲜,最后市场承认的,依旧是产品的硬实力。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