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变脸,对华关税喊到155%
一、对华征收155%关税
“如果11月1日前无法达成贸易协议,将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额外100%的关税。”
在日前与澳大利亚总理安东尼·阿尔巴尼斯的一场会晤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大放厥词,就中美贸易议题释放了十分强硬的信号,称若中美贸易谈不拢,他将对华加征100%关税,叠加当前已实施的55%关税,总税率将达到155%,创贸易战以来最高威胁幅度。同一周,中国海关发布数据,宣布9月从美国进口大豆数量降为零。

特朗普威胁对华加征关税 图源:Business Today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达强硬态度之后,特朗普又话锋一转,表示相信会与中国达成“精彩的”、“公平的”协议,他的原话是“I think we will make a deal”。这种“一边挥舞关税大棒,一边自说自话”的表现,延续了他一贯的傲慢作风。
事实上,本月来,特朗普已多次对华发出加税警告,明确将关税作为协议谈判的筹码和施压手段。
10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从11月1日起,将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并称这一税率“远高于目前中方所支付的任何关税水平”,同时,特朗普还表示美国将开始对中国一些“关键软件”实施出口管制;
10月19日,他接受媒体访谈中又改口称两国“相处融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关税的措施“不可长期持续”,但短期内仍会执行;直至近日会晤,特朗普态度再度反转,将关税加码至155%。

特朗普此前称关税不可持续 图源:New York Post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多次变脸给全球贸易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而155%的超高税率足以从实质上中断中美双方的正常经贸往来。
不过,结合特朗普过往的反复无常的谈判风格,多数观点认为,美国的核心诉求仍是围绕关税施压争取更多利益,而非真的想要推动“脱钩”这一损人不利己的最坏结果。
后续来看,今年10月24日至27日,中美双方代表将在马来西亚举行经贸磋商,此前特朗普还表示计划于2026年初访问中国。届时,双方预计将在关税、农产品等问题上进行沟通,具体谈判结果或将直接影响全球技术、制造和消费品市场。

双方将在马来西亚进行经贸磋商 图源:商务部
二、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过,无论特朗普及美方在关税问题上打什么算盘,其图谋大概率是要落空了。毕竟这类戏码并非首次上演,回顾历史经验,美国多次加征关税都未达到预期效果。
2018年,特朗普依据所谓“301调查”挑起对华贸易战,先后对约36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高额关税,甚至扬言“贸易战好打且容易赢”,试图通过极限施压减少贸易逆差、推动制造业回流。
但结果却是特朗普率先发起的关税拉锯战让美国市场本身遭到了反噬。2018年的贸易战打了一年,最后打出美国近250年来最大的货物贸易逆差纪录,总额达8913亿美元。

美国货物和服务贸易逆差走势图图源:美国人口普查局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今年2月以来特朗普发动的关税战中,美国也没拿到什么好处。
美国高盛集团此前发布的研究报告就显示,尽管特朗普多次强调关税成本是由美国的贸易伙伴承担,但事实是今年以来,美国关税政策已导致美国核心个人消费支出上涨0.44%,并将使通胀率在12月升至3%。
另外,高盛强调称,“如果近期已经实施和未来将要实施的关税对价格的最终影响与今年早些时间实施的关税相同”,那么美国消费者将成为成本转嫁的最终承担者,面临更高的消费支出。其测算显示,到今年年底,美国消费者可能要承担高达55%的关税成本。

美国消费者承担过半的关税成本 图源:IDN
除此之外,关税对美国市场的影响还蔓延到了就业领域,最新发布的美国就业数据指出,8月非农就业人口仅增加2.2万,远低于市场预期的7.5万,失业率升至4.3%。连续第四个月上升。
总而言之,特朗普关税闹剧打不服中国,反而导致美国消费者承压,就业市场受挫,简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历史早已证明,逆经济规律而行的单边主义终将自食恶果,如今的美国,不过是在重复这条注定走不通的老路。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