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动真格了,亲自挂帅搞电车架构研发

李迎
2025-10-31 11:32

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一、小米汽车成立架构部

最近,小米汽车内部调整了组织架构,增设了一个全新的一级部门:架构部主要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下一代技术架构的思考定调

新部门直接向雷军汇报,成员包括部分研发部门负责人与核心骨干。

整车研发负责人崔强进入架构部,原电动力负责人王振锁接替崔强,负责整车研发。

在汽车行业中,该职能大多由二级部门或项目组承接,向CTO或研发总监汇报。

小米汽车此次将该职能提升为一级部门,由雷军亲自挂帅,反映出小米对前沿技术研发的重视。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浏览器

通常来说,一个汽车平台至少会推出3款以上车型,存续3-5年

一代技术平台会决定车企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销量,对初创汽车而言,算得上直接决定命运。

此外,由于产品开发、验证与量产都是长周期工作,技术定调通常会提前5-8年进行。

以小米SU7为例,该车在2024年正式上市,在2021年就开始筹备。

因为是小米的第一台车,在筹备阶段,雷军曾邀请国内外工程师没日没夜地开会,目的是打通语言壁垒,为产品定调。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浏览器

目前,小米汽车在自研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在电池方面小米自研了磷酸铁锂材料专利,利于提高电池的压实密度和导电性,后续目标是制造出锂离子电池,进一步满足长续航电动汽车的需求。

在底盘方面,在已公布的预研技术中,小米超级四电机系统峰值马力达到2054匹,并支持“圆规式”掉头等复杂操作,采用的48V线控技术,使制动响应速度提升了40%。

此外,自研的全主动悬架不仅可用手机控制,其调节速度据称是空气悬架的100倍,能有效抑制车辆起步和刹车时的抬头与点头现象。

这些技术支撑小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但是要想继续往前走,还需要更多差异化、市场化的自有技术。

因此,为“技术”单设一个架构部,不仅体现了小米汽车提升品牌技术硬实力的决心,更是来自未来市场的压力。

二、深陷营销魔咒的小米

小米汽车从“出生”起,似乎就一直伴随着“营销”二字。

回顾小米首款汽车SU7上市,10分钟内大定突破6900台,2小时破万的数据,体现市场用真金白银给这辆新车投票,关于小米汽车的热议也连续多日登上社交平台热搜。

可以说,小米汽车的出场是极为高调的。

此后,“雷军亲自给车主拉车门”“雷军雨中交车”的话题,拉近了创始人和车主之间的距离,让更多人对小米产生亲切感,打造了良好的品牌口碑。

在销量和声量的双重作用下,小米汽车一经上市就站稳了脚跟。

对于“营销”,雷军也曾在访谈中谦虚回应道,“自己莫名被包装成了营销之神”,让采访人帮忙辟一下谣。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哔哩哔哩

这时,小米汽车的风评尚佳,对于小米的营销方式,网友多以调侃为主。

直到今年,小米汽车在舆论上两极反转,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安全问题。

今年4月,一起小米SU7在高速行驶中爆燃并造成三人死亡的悲剧登上热搜,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推向舆论中心。小米官方随后发布通报,详细梳理事件经过,最终舆论普遍将事故原因归为“驾驶人操作不当”,使风波暂告一段落。

然而仅隔数月,在成都天府大道,又一起小米SU7碰撞后起火的事件再度引发广泛关注。事故现场,多名路人试图施救,却因车门无法从外打开而导致救援失败。

针对这起事件,小米官方至今未作出公开回应。

由此,“小米SU7门把手设计是否合理”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进而引发对小米汽车整体安全性的广泛担忧。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微博

第二,质量问题。

今年5月,多名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媒体反映汽车的大灯与翼子板接缝处存在鼓包、翘边现象,按压时出现上下起伏,影响外观整体性。

事后,有专家表示,原因是翼子板设计尺寸偏大,导致与车灯装配过紧,阳光照射下,热胀冷缩后出现缝隙,属于“设计制造汽车经验不足”引发的问题。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新浪财经

随后9月,小米SU7又因辅助驾驶功能在某些极端场景下识别和处理不足,存在碰撞风险,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要求进行召回

连续出现的产品问题,反映出小米汽车在整车制造与系统可靠性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也促使公众重新审视其作为一款成熟“汽车”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三,营销反噬。

在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的双重拷问下,小米汽车的高调营销无异于空中楼阁。

从“董事长亲自开车门”到“雷氏发言”,舆论风向的转变,根本原因在于,当产品质量无法支撑营销时,华丽的包装会引发公众反感,甚至遭到流量反噬。

今年10月,官媒一篇《小米之“祸”》的文章,彻底把小米推上风口浪尖,明确指出小米目前的模式存在“高级模仿+低价压制”的弊端过度侧重营销而非产品本质,以及在生态建设中可能压榨供应链和抑制创新等问题。

这似乎也预示着,这场持续一年的“小米热”该降温了。

随着新能源快速发展,不少科技公司纷纷跨界造车。

但是,入局了就应该明白:在汽车这个容错率极低的行业,“对产品质量和安全保持敬畏”永远应该放在第一位。

因此,此次小米汽车将架构部放在一级部门,一方面是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或许也表示小米在科技研发上的真诚态度。

三、小米汽车的未来

目前,小米汽车旗下一共有两款车:SU7和YU7。

在上个月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中,小米汽车销量达到4万台,位列第八名,环比增长33.33%。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新浪财经

此外,经了解,小米汽车业务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首次实现扭亏为盈,营运利润预计介于7亿至10亿元之间,标志着小米造车业务正式迈入盈利通道

这反映出整体市场依旧对小米保持信心,不过能否真正赢得长期信任,这取决于小米后续能否生产出优质产品。

当前,新能源市场呈现出“2+2+N”的市场格局。

第一梯队是特斯拉、比亚迪两家“双寡头”。

其中,特斯拉作为外资车企代表,上海超级工厂年产能超100万辆,依托4680电池、FSD智驾及一体化压铸技术,单车成本较传统车企低30%。

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车企代表,凭借“技术鱼池”和全产业链优势,占据了国内主要市场份额。

第二梯队是华为和宁德时代,特点是“不造车,却控制车”。

其中,华为旗下的ADS 3.0智驾系统合作车企超20家,鸿蒙座舱渗透率超80%,每辆车收取3000元“数字税”。

宁德时代的动力电池市占率达到43%,麒麟电池装机量占高端车型70%,几乎主导了行业电池标准与成本定价权。

第三梯队是新势力和转型后的传统车企,也是竞争压力最大的一个梯队,面临着资金投入、技术差异,以及市场认可度等多方面的问题。

因此,抢占市场份额只是第一步,小米的挑战远未结束。

当营销的潮水退去,一场关于技术、安全与口碑的硬仗,才真正开始。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7月3日消息,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在直播间透露,小米汽车已经在纽北租用了办公室,一共2780平方米,预计明年年初开始启用。
7月3日消息,小米创办人、董事长兼CEO在直播间透露,小米汽车目前国内排队的人实在太多,所以这两年先优先把国内的交付问题解决以后,大概2027年才会考虑出口。
6月17日消息,小米集团创始人在“活力中国调研行”活动上表示,“小米汽车工厂目前每月能生产两三万辆车,工厂实现了高度自动化,绝大部分工序都由机器完成。”
6月3日消息,在小米投资者日上,透露小米汽车业务预计将于今年三四季度盈利。
4月1日消息,小米集团董事长在微博发文称,小米汽车3月新增15家门店,全国65城已有235家门店;截止3月31日,全国已有127家服务网点,覆盖全国75城。4月计划新增33家门店,预计新增保定、德州、德阳、汕头、湘潭、柳州和马鞍山等7城门店。
3月18日消息,小米集团董事长在微博表示,小米汽车2025年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
3月18日消息,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在微博发文称,刚刚交付了第20万辆小米汽车
2月13日消息,小米集团创办人对公司市值升穿万亿元表示,会努力工作,但万一短期股价有波动,“波动不要骂我就好”。在元宵节直播中谈及公司市值,他自言没有任何掌控力;股票涨了很高兴激动,但另一方面压力山大。他在直播中提到,小米汽车已经交付16万辆车,覆盖全国,上海、杭州、苏州是前三名,连续4个月每月交付超两万辆,比设计产能已经提升了一倍。他希望网友和准车主多点耐心,交车前要保证质量。
1月4日消息,在微博发文称,小米汽车工厂已开放对外参观预约。“我们将在2025年逐步开放参观,点击小米汽车App社区-官方-顶部banner,填写报名信息并选择参观时间。我们将在小米汽车App公布入选名单,并电话方式通知。”还表示,“为保证参观质量,每场参观限定20组客人。每周六14:00-17:00。我们提前一个月公布可预约时段,本月可预约时段为1月11日、18日、25日场次。”
11月20日消息,小米集团董事长在2024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作为产业代表发言称,目前AI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小米各个业务板块,其中小米汽车的端到端全场景自动驾驶将在下月底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