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突然更名,阿里的野心彻底暴露
推陈才能出新。
世间万物的迭代,从来不是孤立的偶然,而是时代浪潮与内在逻辑共同编织的必然。
商业世界尤是如此,每一次品牌的蜕变、战略的转向,都是企业在时代坐标系中重新锚定自我、回应需求的探索。
从个体消费习惯的变迁,到行业生态的重塑,时间的指针始终推动着商业形态向更高效、更协同的方向演进。
饿了么更名
阿里构建全域本地生活生态的构想终于迎来关键落地。
近日,饿了么APP最新内测版本完成重大更新,不仅将应用名称正式变更为“淘宝闪购”,其核心标语也迭代为“外卖放心点,美食准时达”,精准传递即时配送的核心价值。

图源:电商派
目前,这一版本仍处于灰度测试阶段,仅向部分用户开放体验权限,全面上线时间暂未公布。
针对此次更名调整,饿了么客服中心工作人员回应表示,本次变动仅为品牌名称层面的优化,用户核心权益不受任何影响——包括历史消费数据、会员福利、隐私保护政策等均保持原样,平台配送运力也维持正常运转,商家入驻规模以用户实际体验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客服明确表示“淘宝闪购仍隶属于饿了么旗下业务”,且目前暂无相关配套平台活动同步推出,打消了用户对服务中断或权益变更的顾虑。
此外,饿了么骑手也已经更换了橙黑工作服。

图源:微博
对于饿了么的更名,网友们议论纷纷。
有的网友表示支持,“一直都感觉‘饿了么’这个名字有局限性,给人的直觉只能点吃的,本来起步早,后来被美团摁着锤,后来收购百度外卖,份额也是一直下降。‘淘宝闪购’好,什么都能买,‘闪’送的快。”“饿了么本身就不好听,其次,饿了么本来就是阿里的,之前内嵌在淘宝的闪购其实也是饿了么淘宝版,趁着这波热度流量,改名顺理成章。”


图源:微博
也有的网友表示不支持,“可是 饿了么更是深入人心啊”

图源:微博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更名的核心逻辑,在于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的战略定位重构:饿了么将彻底告别独立外卖平台的单一属性,转型为阿里“即时零售”生态的核心履约基础设施,通过与淘宝庞大的流量入口深度协同,加速推进“30分钟送万物”的全域即时配送目标。
可见,饿了么更名淘宝闪购的争议,本质上是阿里的战略需求与用户心智之间的一场权衡。
阿里深耕本地生活
阿里这次的调整并非突发之举,而是阿里多年来深耕本地生活领域的必然结果。
回溯阿里的本地生活布局历程,其全域服务的野心早已显现。
2008年,阿里率先收购口碑网,首次尝试打通线上线下的本地生活服务链路,为后续布局埋下伏笔;
2018年,阿里以95亿美元的大手笔收购饿了么,强势扩大在即时配送领域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完善本地生活服务矩阵。
然而,饿了么此后的市场表现未能完全达到预期,2023年末甚至传出“抖音将收购饿了么”的行业传闻,虽经当时的饿了么CEO俞永福明确辟谣,但也侧面反映出其发展压力。
截至2025年初,饿了么与行业头部玩家美团的市场份额差距已十分明显,在部分省市的市场占比仅为美团的20%,战略调整迫在眉睫。
而后,2025年成为阿里本地生活业务的关键转折年。
4月30日,由淘宝“小时达”升级而来的“淘宝闪购”正式亮相,饿了么全面承接该业务的供给端资源、运力支撑及技术研发工作,双方首次实现深度绑定;
5月,淘宝闪购在淘宝APP内获得一级入口资源倾斜,借助淘宝的流量优势,饿了么与淘宝闪购联合运营的单日订单量迅速突破1000万单,验证了流量协同的强大势能;
6月,阿里进一步优化组织架构,将饿了么、飞猪正式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虽保留其公司化管理模式,但在业务决策与执行层面实现“集中目标、统一作战”,标志着阿里电商平台正式向覆盖线上消费、本地生活、出行服务的大消费平台转型。
进入9月,阿里本地生活生态的协同效应持续放大:高德地图推出“高德扫街榜”,依托用户真实消费行为数据生成本地商家排名,并投入10亿元补贴鼓励用户到店消费,构建“发现-导航-消费”的到店服务闭环;
与此同时,淘宝闪购在上海、深圳、嘉兴三地率先试点到店团购业务,成功实现“团购 + 外卖”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并同步接入淘宝、支付宝、高德三大超级APP,形成“流量发现(高德)+ 交易履约(淘宝闪购)”的全域协同格局,三大流量入口的合力进一步凸显。

图源:阿里巴巴
再到如今,饿了么改名、骑手更换工服,可见,阿里在本地生活的业务从分散布局到全域协同的战略升级。
未来,随着淘宝流量优势与饿了么履约能力的深度融合,阿里在即时零售与本地生活领域的竞争力或将进一步提升,行业格局也有望迎来新的变化。
本地生活水深火热
如今的本地生活领域,早已不是单一平台单打独斗的时代,而是各大互联网巨头群雄逐鹿、贴身肉搏的竞技场,竞争激烈程度堪称白热化。
美团凭借早期餐饮外卖布局,构建起庞大用户基数与履约网络,业务延伸至到店团购、酒旅等领域,2025年初在多数省市市场份额超60%,部分地区达80%,稳居行业第一。
面对美团的强势领跑,其他玩家也并未示弱。
抖音凭借其庞大的流量池与短视频、直播的内容优势,近年来在本地生活领域加速布局,通过“直播带货+到店核销”的模式,迅速打开市场缺口。2024年,抖音本地生活业务GMV突破5000亿元,同比增长超150%,成为行业内不可忽视的“搅局者”。
小红书选择了走差异化“精选路线”,2025年9月借“马路生活节”推出168元年费“小红卡”,在三城落地数千合作门店,用户享九折优惠。2025年GMV增速达320%,“城市+探店” 搜索量月增超200%。

图源:小红书
京东也依托其强大的供应链能力,推出“京东到家”升级服务,聚焦即时配送,凭借“正品保障 + 快速送达”的标签,在中高端即时零售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拼多多则以低价策略切入社区团购领域,通过“多多买菜” 深入下沉市场,以高频的生鲜消费带动其他本地生活服务的渗透,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复杂性。
可见,本地生活领域的已经十分水深火热,这既是巨头们战略野心的碰撞,也是行业发展必然经历的阵痛。
阿里此次推动饿了么更名淘宝闪购,无疑是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但面对美团的生态壁垒、抖音的流量攻势,以及小红书的精准渗透等,其突围难度不言而喻。
最终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战略布局的合理性,更取决于能否真正平衡平台、商家与用户的利益,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保障服务质量与体验稳定。
毕竟,在这片竞争激烈的赛道上,只有真正创造价值的玩家,才能走得更远。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