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机器人被怀疑是真人假扮,何小鹏现场扒衣,打脸网友
质疑就是最好的认可。
一、小鹏机器人被质疑藏真人
仿生机器人越来越像人了。
昨天,在2025年小鹏科技日上,何小鹏掏出了4项黑科技,展示在“物理AI”领域的四大核心研发成果,其中包括全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
现场,IRON机器人首次以女性形态示人,凭借高度仿生的外观设计与“猫步行走”般的流畅步态,迅速成为焦点。

图源:谷歌浏览器
在上台到站定的过程中,该机器人的行走姿态高度拟人化,其扭腰摆臀的节奏感,脚踝落地的自然缓冲,身体肌肉的运动走向都酷似真人。
当晚,“小鹏机器人是真人假扮吗”词条迅速冲上热搜。

图源:微博
各平台网友纷纷开始扒机器人的细节,指出“耳朵轮廓”“衣物褶皱”“呼吸起伏”等疑点,质疑该机器人由真人套皮假扮。

图源:抖音
随着舆论不断发酵,今天中午,何小鹏对此做出了回应,他表示“这真的是让我们机器人团队既高兴,又哭笑不得,总有人不相信这个世界变化如此快。”

图源:微博
同时,小鹏官方拍摄了一支一镜到底的无剪辑视频,展示了内部的晶格肌肉、谐波关节、核心控制器等纯机械构造,证明内部空间无法容纳真人。

图源:微博
对于网友提出的几个关键质疑点,何小鹏也做出了回应。
比如机器人头部两侧疑似耳廓的地方,其实是两组麦克风阵列,解决了机器人听觉的问题。
肩膀上的衣服褶皱,其实是运输固定器,以及一些晶格肌肉与控制器。
此外,从机器人走路过程中,还能明显听到电机旋转和散热的声音,这也进一步证实了IRON机器人并非真人。
而此次舆论发酵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点。
第一,小鹏在设计IRON机器人时采用了大量的仿生细节。
何小鹏称,全新一代IRON是最拟人的人形机器人,拥有“骨骼—肌肉—皮肤”的类人构型,包括仿人脊椎、仿生肌肉、全包覆柔性皮肤、头部3D曲面显示、仿生灵动双肩、实现22个自由度的灵巧手。
以机器人的腿部动作来说,其走路时小腿先外摆再内收,形成了独特的外八+猫步模式。这种步态在人类中常见,但对于机器人而言,需要很高的关节灵活性和控制精度。
第二,“恐怖谷效应”作祟。
当机器人与人类在外表、动作上高度相似时,人类会对机器人产生负面情感反应。
前不久,宇树科技发布了新一代Unitree H2人形机器人,首次配上了拟人仿生脸,也有部分网友表示这个仿生脸有点吓人。

图源:微博
这反映出当机器人技术跨过某个门槛时,大众的心理接受度需要时间去适应。
二、从造车到“造人”
会上,何小鹏提到“虽然只短短的几十步,小鹏机器人团队走了7年。”
何小鹏对机器人赛道的关注,最早始于2016年。有知情人士透露,他“几乎每年都会认真调研一次机器人方向”,还曾经去宇树与创始人王兴兴长谈。
2020年,何小鹏正式出手,斥资1亿美金收购了赵同阳创办的多够机器人(Dogotix),并成立鹏行智能,负责探索小鹏的机器人业务。

图源:36氪(Dogotix)
不过,由于理念不合,原来的鹏行智能核心团队最终出走。
2023年,何小鹏从英伟达挖来米良川负责机器人业务。
同年,小鹏发布双足机器人PX5,这也是小鹏汽车首款人形机器人。

图源:知乎
在宣发视频中,这款机器人的步态设计就开始向人类靠近。比如腿部设计上,PX5采用了“直腿”、大跨步的行走方式,这种行走方式更节能,同时也比“弯腿”机器人的行走设计更难。
2024年11月,小鹏发布第四代机器人,并正式将其命名为“Iron”。

图源:新浪财经
这款机器人已经具备了完整的拟人形态,应用了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以及天玑AIOS。
今年,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相比于上一代,又有了一些技术更新。
在智能上,Iron搭载了3颗图灵芯片(2250TOPS算力)和第二代VLA,构建“VLT+VLA+VLM”高阶大小脑组合,可实现对话、行走及复杂交互。
在能源上,这次的Iron首发应用全固态电池,兼顾轻量化、超高能量密度与安全性,并遵循“隐私数据不出机器人”第四法则。
目前,小鹏汽车已在广州建立小鹏首个具身智能数据工厂,以提供更多数据供机器人训练。
此外,何小鹏表示,“2026年年底,小鹏目标实现规模量产高阶人形机器人。”反映出他十分看好小鹏机器人的未来。
三、下一个特斯拉?
从汽车到机器人,这种发展模式与特斯拉高度相似。

图源:谷歌浏览器
何小鹏曾经表示,“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机器人正是其继AI+智驾、全球化之后的‘第三成长曲线’。”
而从汽车切入机器人,也是一个顺理成章的选择。
一方面,智能驾驶正是具身智能的最小实现单体,汽车领域的“感知-决策-执行”的技术链条,与机器人高度同源。
人形机器人与汽车智驾,能够在同源架构中互相促进进化。
以特斯拉为例,其机器人擎天柱就复用了特斯拉FSD系统的大部分算法。
另一方面,汽车和机器人在供应链方面也有协同的空间。
汽车领域的大部分核心零部件,比如动力电池、传感器、芯片、激光雷达、散热系统等,都可以运用到汽车领域,降低机器人的成本。
比如这次Iron,就复用了小鹏汽车上的720°鹰眼系统。

图源:谷歌浏览器
今年10月份,特斯拉宣布推迟机器人的量产计划,原因是机器人的手部设计仍存在问题,且商业化落地不理想。
看到特斯拉在机器人布局上的阻碍,小鹏机器人在未来发展上的潜在风险也值得注意。
首先,盈利状况值得关注。
从小鹏汽车公布的2025第二季度财报来看,小鹏Q2总收入182.7亿元创新高,同比增长125.3%。
同时,小鹏当季汽车交付量为103,181辆,同比激增241.6%,创历史新高,总体势头不错。
不过,营收增速跑输交付量增速,似乎预示着低价车型正在重塑收入结构。这种“以价换量”策略虽能抢占市场份额,却为利润空间埋下隐忧。
其次,高端化转型受阻。
目前,小鹏主要有7款车型在售。

图源:小红书
根据2025年1月到9月的销量数据统计,M03是目前的销量支柱,该车型12万左右。而后是P7+和G6,起售价分别在18万以上和17万以上。

图源:汽车网
可以看出,小鹏目前的销量依赖于中低端车型,在高端市场相对乏力。
最后,新型产业前景不明。
目前,小鹏机器人尚未产生实质收入,处于持续烧钱的状态。
相比于特斯拉,小鹏更为激进,开辟的战线更多。在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的基础上,小鹏还加入了飞行汽车这一同样烧钱且商业化遥远的赛道。
这无疑极大地分散了资源,增加了财务风险。
当前,各类新兴产业异军突起,众多科技巨头都想抓住机会,站在下一个风口。
而至于最后的赢家是谁,这还需要时间慢慢检验。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