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红集体跑路,一切都结束了
这场大逃亡背后,是许多普通人彻底破碎的网红梦。
1、杭州网红大撤退,一个时代结束了
曾经,杭州丽晶国际大厦是无数网红的“杭漂第一站”,这里诞生了许多普通人逆天改命的故事。
这座杭州最大的网红群租公寓,拥有近30万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可容纳6000多位住户。然而巅峰时期,杭州丽晶却发出过2万多张门卡,数万名为了网红梦想的小主播从这里开始一步步打拼,上楼睡觉、下楼直播就是他们的日常。

图源:抖音网友
回溯杭州网红经济的崛起,则始于2018年直播电商的爆发式增长。
当时,谦寻、无忧传媒等头部MCN机构纷纷在此扎根,大手笔地买地盖楼,打造属于自己的直播帝国;2023年,辛巴团队的强势入驻更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直播电商圈掀起滔天巨浪,直接带动了周边房租的飞涨。
一夜暴富的直播带货神话,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他们梦想着在这里一战成名,用镜头撬动属于自己的造富篇章。
然而,随着直播电商、短视频行业增速放缓,遍地捞金的故事早已是镜花水月,许多网红与MCN机构正从杭州“出逃”,当地租房市场也随之波动。
比如,见证了许多直播造富神话的杭州丽晶国际大厦,如今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繁华。
早些年,这里的租房市场异常火爆,单间月租基本在3000元起步,条件优越的房源甚至能达到4500元/月,还经常是一房难求。
而现在,杭州丽晶国际的空置房源林立,租金下跌超过20%-30%,却仍难觅租客。据丽晶楼下的房屋出租告示牌显示,至少有50套房源空房以待、正在登记招租,安居客上的这一数字则是147套。

图源:小红书网友
这样的遇冷,不止于杭州丽晶国际。
作为直播电商发源地的九堡板块,电商园区空置率飙升至接近40%,巅峰时日均三四万的快递量如今仅剩三四千;滨江、钱江世纪城等地直播产业繁荣地,也陆续出现头部主播、MCN机构离场撤离的现象,公寓空置率飙升至三成,写字楼“租一年送半年”的促销屡见不鲜。

图源:小红书网友
这些网红楼盘的沉寂,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转变,我们从头部主播的动向中也能嗅到一丝信号:
今年4月,快手头部主播辛巴以业务调整为由,率领辛选团队总部从杭州滨江迁回大本营;去年,“向太”陈岚、疯狂小杨哥先后退租位于杭州滨江、世纪城的办公楼;两年前,带货明星贾乃亮在钱塘江边豪掷7200万,买下杭州最具辨识度的一线江景大平层,之后也血亏卖掉了。
网红经济形势,似乎走向寒冬。

图源:小红书网友
当头部玩家的去留牵动网红经济的格局变化时,中小主播的选择便暴露出行业生态的真实景象。
不少怀揣着梦想的入行的00后年轻主播,接连遭遇流量下滑、调岗降薪的打击,月收入都不够付房租和生活成本。他们最终不得不选择撤离直播间,这直接带动了当地的网红公寓退租潮。
而血厚一些的中腰头部主播,也意识到过去“烧钱买流量、快速变现”的模式难以为继,纷纷开始探索行业流量泡沫破碎后的生存之道。
那么杭州这场声势浩大的网红大撤退,是意味着网红经济彻底凉了吗?
恰恰相反,曾经野蛮生长的网红经济,反而在大洗牌中迈向更成熟的发展阶段,亦是直播电商行业从“流量狂欢”到“价值内容”的必经之路。
2、直播带货红利消退,行业开始大洗牌
回顾过去,单纯追逐流量的畸形模式,让直播电商行业一度困于发展瓶颈。
凭借流量优势吃下带货红利的头部主播,往往以全网最低价为噱头吸引消费者,但也埋下了诸多隐患:虚假宣传、低价陷阱、售后无门、三无产品泛滥……这些精心包装的“消费圈套”,不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更透支行业口碑,让便捷高效的直播购物蒙上信任危机的阴影。
消费者的网购热情在一片阴影中逐渐消退,更关键的是,这种靠流量堆砌的虚假繁荣,终究难以长久。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杭州头部主播收入缩水60%,中腰部主播平均月薪下降30%,“不播没收入、播了不赚钱”的新人主播更是被迫离场。
一路高歌猛进的直播带货赛道,正在步入退潮期,“杭州网红大逃亡”也只是一个缩影,行业正在阵痛中走向分化与转型。
一些仍在行业中摸爬滚打的小主播,选择奔向生活成本更低的城市,或者转向具有门槛的垂直领域,开始沉淀下来做内容;头部主播及MCN机构则更看重供应链,比如辛选集团将重点业务迁回大本营后,选品成本降低25%、爆款率提升40%,有效降低了团队运营成本。

图源:小红书网友
当“全网最低价”的带货神话褪色,直播电商的战局已悄然转向更深层的供应链竞争,标志着行业正从喧嚣的流量争夺,步入以效率和韧性为核心的良性发展新阶段。
在这场商业本质回归的进程中,除了网红主播产生危机意识、转而注重价值内容,还有多方力量交织发力,共同重塑直播电商行业格局。
首先,品牌方开始“独立行走”。它们不再将命运完全寄托于头部主播,而是大力投入品牌自播,夺回定价权与用户连接。市场见证了太多“百万坑位费换回几十单”的惨痛教训,理性投入与长效经营正成为共识。
其次,头部机构开启“自我革命”。今年是AI大爆发的一年,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正广泛应用于直播电商。头部MCN机构如遥望科技,已果断缩减达人规模,将资源转向AI数字人直播与品牌代运营等效率模型;无忧传媒则与高校合作开设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合规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告别“流水线网红”的粗放生产。
还有,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经历多轮主播带货翻车的现实教育,消费者决策愈发冷静,从迷信“OMG买它”转向关注产品本身的价值、成分与口碑,盲目追随头部主播的消费狂热正在退潮。
最后,部门监管力度“持续收紧”。就拿杭州举例,其作为电商合规化标杆城市,已接连出台《网络直播营销活动负面清单》、《电商直播行业税务指引》等多项规范,虚假宣传、刷单、偷税漏税等行为被明令禁止,网红主播的违规成本飙升。
杭州的网红撤退潮,正是这场深刻转型必须支付的代价。
以小见大,整个直播电商行业,也需经历一场痛彻却必要的新陈代谢,挤出流量泡沫、沉淀内容价值。当低端制造流量的模式终结,留给未来的,将是一个更健康、更专业、也更具持续性的直播电商生态。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