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突发大动作,阿里轰动全网
阿里的野心,超乎我们想象。
传阿里启动“千问”项目,全面对标ChatGPT
全球AI应用的顶级牌桌上,或将迎来一位重磅玩家。
有消息传出,阿里巴巴正在秘密启动“千问”项目,基于Qwen最强模型打造一款个人AI助手——千问APP,全面对标ChatGPT。
据悉,“千问”项目被阿里核心高管视为“AI时代的未来之战”,希望借助Qwen的开源技术优势赢得竞争。

图源:阿里巴巴
此前,阿里的重心主要放在B端AI市场,通过阿里云向各行各业提供模型API服务。例如,今年上半年,NVIDIA、Arm、AMD、联发科技等多家头部芯片厂商成功适配Qwen3,满足移动终端和数据中心场景的AI推理需求;华为官方也宣布昇腾支持Qwen3全系列模型部署,等等。
然而,随着Qwen性能的持续优化和提升,以及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阿里已经不再满足于AIToB市场。阿里管理层也敏锐地洞察到,AI竞争的终局必将是用户规模的竞争,单纯依赖B端无法形成完整的生态闭环。因此,他们决定将Qwen的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为面向消费者的应用和工具,从而开辟新的增长曲线,建立新的品牌认知。也就是说,阿里已经不再满足于做“幕后工作者”,而是要亲自走到台前,成为这场AI技术浪潮中的引领者。
据阿里官方消息,通义千问在2023年就已经开源,截至目前共开源300多个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同时,国际调研机构沙利文的报告也显示,2025年上半年,阿里通义是我国企业选择最多的大模型。
眼下,通义大模型也已经覆盖了不同大小的“全尺寸”及LLM、编程、图像、语音、视频等“全模态”,能够灵活适配不同场景,参与代码开发、硬件制造、智能座舱、药物研发和太空探索等,服务客户超百万。此外,除了国内市场,通义千问还支持119种语言和方言,向全球用户开放。

图源:阿里巴巴
正是看到了通义千问模型的逐渐成熟,以及其在全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阿里管理层才有了决心和信心,逐步打开AIToC市场,直接触达消费者群体。
前段时间,夸克正式上线对话助手,其采用Qwen最新闭源模型,用户在夸克APP首页点击助手模式或右滑即可进入。除了常规问答之外,夸克对话助手还集成了深度搜索、拍照搜题、AI写作等核心功能,甚至可以调用扫描、修图等各类工具。至此,夸克便成为了国内首个将搜索能力与对话体验融为一体的AI产品。

图源:夸克APP
说回此次的“千问”项目。据知情人士透露,阿里巴巴计划首先更新iOS和安卓平台上现有的通义应用,并将其更名为“Qwen”。未来几个月内,阿里巴巴将逐步在包括淘宝网在内的多个平台上添加智能代理AI功能,以支持购物体验。最终目标是将Qwen打造成一个功能齐全的人工智能代理。知情人士还表示,阿里巴巴还计划推出海外版本,实现全球扩张。
据了解,过去几个月,阿里巴巴就已经投入公司内部100多名开发人员参与Qwen的改造,而这也是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9月份透露的对人工智能领域额外投资的一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有知情人士称,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将出任阿里集团副总裁,负责AITo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彼时,就有消息传出,许主洪正在筹备一个规模超百人的顶级AI大模型研究团队,推动前沿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解决方案的转化。

许主洪
这样看来,关于AIToC业务的开发,阿里巴巴其实早有打算且一直在默默进行着。
整体来看,阿里的AI战略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转移。早期,其以Qwen大模型为技术基石,率先在AIToB领域深耕,通过云服务向企业输出强大的AI能力,并逐步构建起坚实的竞争壁垒。
然而,当大模型技术日趋成熟,当企业应用场景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一个更为广阔、更具想象力的市场——AIToC,也就是消费者端,便成为了技术发展的必然延伸。这并非简单的业务扩张,而是一次战略升级,它意味着阿里将亲自下场,打造能够直接触达亿万用户的智能终端与应用,将抽象的算法能力,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能对话的智能伙伴。
这种从赋能生产力到提升生活品质的跨越,是AI技术从“可用”走向“好用”乃至“爱用”的关键一步,也是其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的必经之路。
AI是阿里巴巴的重要发展叙事
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向前的今天,人工智能已经不是个遥远的概念,而是驱动行业变革、重塑竞争格局的核心引擎。对于阿里巴巴而言,AI不仅是一项前沿技术,更是已经深度融入其血脉,成为引领未来发展、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叙事。
从战略资源的持续倾斜,到管理层在公开场合的频繁发声,阿里巴巴对AI的重视不言而喻。他们清晰地认识到,在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的时代,AI是解锁数据价值、赋能千行百业的“金钥匙”。无论是电商领域的智能推荐、精准营销,还是云计算的算力支撑、智慧城市的高效运营,亦或是物流网络的系统优化,都离不开AI技术的辅助。
今年2月,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AI与云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这也将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纪录。
4月,马云现身杭州云谷园区,并在阿里云新财年启动会上发表演讲称,“高科技绝不仅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应该呵护人间烟火。科技人员的责任,不是让AI取代人类,而是应该让AI解放人类、更懂人类、服务好人类。”

图源:电商派
5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510阿里日”亲友见面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公司未来三至五年的核心战略方向——“电商”与“云+AI”,并强调AI技术将成为所有业务的核心驱动力。蔡崇信表示,阿里巴巴将全面推动AI技术与各业务板块的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突破行业边界,探索新的用户入口,增强市场竞争力。

图源:阿里巴巴
9月,在2025阿里云栖大会上,吴泳铭表示,阿里巴巴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将会持续追加更大的投入。同时,为了迎接ASI(超级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到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图源:阿里巴巴
近期,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上,吴泳铭再次强调,AI技术向“通用人工智能(AGI)”加速演进,最终将实现“超级人工智能(ASI)”。面向这场智能化革命,阿里巴巴正在加大投入打造超级AI云,以全栈AI能力推动开源开放和技术普惠。

图源:阿里巴巴人工智能治理研究中心
从阿里巴巴管理层的多次公开发言,我们可以了解到,AI已经成为阿里巴巴描绘未来发展蓝图时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代表着技术的突破,更承载着阿里巴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在智能时代的延续与升华。在AI这条赛道上,阿里巴巴也正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行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发展新篇章,也为整个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贡献着“阿里智慧”。未来,随着Al技术的不断突破与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阿里巴巴的AI叙事也或将更加精彩,值得市场持续关注与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阿里巴巴,京东、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大厂也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码布局AI发展。显然,这已经不再是零星的试探,而是一场关乎未来的战略总攻。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玩家的涌入,AI这条赛道将不再是一家独秀的独角戏,而是一场群雄逐鹿的世纪大赛。而竞争的加剧,势必会带来阵痛,但其更是技术创新、时代发展的催化剂。
同时,在这场竞逐中,或许也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进化的玩家。而我们,作为这个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也正站在一个由代码和数据构建的、充满无限可能的新世界入口。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