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狂赚1131亿,雷军打了所有人的脸

李迎
2025-11-21 11:21

偶尔打打逆风局,才能证明实力有多强。

一、小米汽车首次实现盈利

昨天,小米发布了第三季度财报,数据十分亮眼。

财报显示,小米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为1131.2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25亿元增长22.3%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小米集团第三季度财报

在利润方面,小米2025年第三季度经营利润为151.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0.41亿元增长150.1%

经调整净利润为113.1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62.52亿元增长80.9%,较上一季度的108.31亿元增长4.4%。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超199%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36氪

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283亿元,其他相关收入7亿元。

此外,本季度小米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首次实现单季度经营收益转正,实现单季经营收益7亿元。

卢伟冰在曾业绩电话会上透露,“小米汽车预计本周完成全年35万台的年度交付目标。”

回顾今年小米汽车的成绩,可以说每个月都有新的突破。

今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车共交付了81302台车,同比增长197.7%,环比增长7.2%。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36氪

今年10月的新势力品牌销量榜中,小米汽车交付突破4万台,位居第五,和蔚来处于同一水平线。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盖世汽车

目前,小米汽车前三季度累计交付已突破26万台总交付量超过40万台

除了交付量持续上涨以外,小米汽车扭亏为盈,还离不开小米汽车超高的毛利率。根据今年第二季度新势力品牌的毛利率数据,小米的汽车毛利率已经达到26.4%,同比增长了11个百分点。

此外,在趋势图中,小米汽车从去年第四季度起,就已经超越特斯拉、理想等品牌,领先多数新势力,达到头部水平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36氪

回顾今年,小米汽车的处境并不轻松。然而,在持续的质疑声中,它几乎每个月都有销量和利润上的突破。

这或许也反映出小米的基本盘十分扎实,用户对该品牌的信任度很高,不会被舆论轻易动摇。

二、小米股价继续下跌

财报中的收入一路看涨。然而,资本市场的表现却是另一番景象。

自今年6月起,小米股价整体持续下行,累计跌幅已超过30%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证券时报网

据了解,这并非小米一家的困境。

近期,全球科技股市场普遍承压。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证券时报网

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第一是是芯片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

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存储芯片价格就持续上涨。有数据显示,到2025年10月,关键芯片的单月价格涨幅高达21%

这直接挤压了小米手机业务的利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这部分增加的成本很难完全转嫁给消费者。

与此同时,汽车业务也受到模拟芯片涨价的冲击。行业巨头在2025年进行大幅调价,涨幅普遍在10%到30%之间

由于每辆汽车需要使用大量此类芯片,导致小米汽车的核心部件成本显著上升,这让尚未实现稳定盈利的造车业务面临更大挑战。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凤凰网

第二是是政策红利消退带来的市场压力。

此前,地方政府的“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有效拉动了汽车、手机等产品的消费。不过,随着这些补贴逐步退出,部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可能会推迟相关的购入计划。

更直接的影响来自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的变化。2024-2025年购车仍享受全额免征,但从2026年开始,减免力度将减半

这意味着,购买一辆25万元的新车,消费者需多支出约1.25万元的税款。

尽管小米承诺为部分用户提供购车补贴来对冲影响,但这本身也构成了额外的成本负担。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南都周刊

除了市场大环境的影响,小米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汽车交付慢。

比如YU7上市不到一天,订单就突破24万辆。但小米汽车工厂全部投产后,年产能也只有约30万辆。

这意味着,光是消化现有订单就要花上近10个月。因此,标准版YU7的交付周期被拉长到53-56周——等车要超过一年。

这么久的等待,让不少准车主担心车辆交付跨年可能要多交购置税,还害怕因为技术更新快,自己拿到车时已经落后。

这种焦虑逐渐转为对品牌的不满,也给竞争对手制造了机会。今年7月,甚至有其他品牌的销售在社交平台上公开“挖墙脚”,承诺可以为转单的用户报销定金。

其次是舆论风波带来的影响。

一方面,此前被曝光的重大交通事故,让不少人对小米汽车的安全性产生疑问。另一方面,小米在宣传上的高调风格,也引发了一些公众的信任危机。

例如,SU7 Ultra选配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就被部分车主和评测人质疑是“样子货”,认为实际导流散热效果远不如宣传所说。

这类争议哪怕后续有澄清或补救,也容易在用户心中留下“宣传大于实际”的印象,进而影响品牌口碑。

三、小米公关“一把手”换人

一直以来,雷军都是小米的一块招牌,在舆论偏向正面的时候,创始人的魅力能快速拉近消费者和品牌之间的距离。

但是,当负面事件出现后,雷军会成为被追责的第一责任人,如今的小米的负面舆情很大程度也直指雷军本人。

上周末,雷军连发数条微博,重申小米汽车安全设计理念,语气强势,一改以往的亲切随和。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雷军微博

原因可以追溯到去年4月,雷军在访谈中提到“一辆车好看是第一位的”。

这句话在几经传播过后,被网友认为是“小米汽车重颜值轻安全”,结合今年小米汽车出现的重大事故,不少人质疑小米汽车忽视安全标准。

对此,雷军终于忍不住站出来反击了。

近期,小米SU7 Ultra“挖孔机盖”纠纷案再次开庭,引发广泛关注。

庭审中,小米法务部提交了多达84页证据进行辩护,并提出“雷军发的微博不算数,他不懂结构”等引发热议的观点,强调创始人个人言论不能代表官方承诺。

面对可能的高额赔偿,连号称千人团队的法务部也不得不“背刺老板”,在庭上切割雷军与品牌的责任边界。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什么值得买(目前雷军微博已删除)

几乎同一时间,小米公关体系也迎来人事变动。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被曝转岗,不再负责公关事务。

消息称,多位科技公司公关负责人已参与面试,预计小米公关一号位将很快迎来新人。

王化在任期间,以其活跃的社交媒体风格,形成独具特色的“网红式辟谣”,成为小米公关的重要标签。他的调岗,或许也意味着小米对外宣传策略的调整。

在汽车行业,公众期待的是更权威、中立和可信的声音。经历交付延迟、宣传争议等一系列风波后,小米或许正重新思考如何与公众沟通,升级其公关体系。

从法庭到舆论场,从产品到人事,小米的整体打法正面临调整。

在智能汽车这个更大的战场上,它需要更稳健的姿态,更清晰的边界:让小米归小米,雷军归雷军,车归车。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5月25日消息,针对哲库关停事件,在小米会议上,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自研芯片的投入决心不会动摇,要充分意识到芯片投入的长期性、复杂性,尊重芯片行业的发展规律,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做长期奋斗10年、20年的准备;此外,芯片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终端产品的竞争力、用户体验。
3月25日消息,据澎湃新闻报道,在小米发布后的媒体电话会上,小米总裁王翔谈到了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在第四季度有所下滑的原因。王翔表示,一方面,全球面临的“缺芯”问题已波及到小米
11月19日消息,在昨晚的小米媒体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透露,Xiaomi SU7 Ultra订单仍在增长。小米SU7 Ultra量产版预售价为81.49万元,将于2025年3月正式发布。此前小米SU7 Ultra量产版小订订单显示,10分钟突破3680台。
小米第三季度发布后,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副总裁兼CFO林世伟等高管出席了随后举行的电话会议,解读要点,并回答了数位的提问。
8月19日消息,小米最新指出,根据Canalys数据,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保持第三,市占率为13.8%。2022年6月,全球及中国大陆的MIUI月活跃用户数再创历史新高。截至2022年6月30日,小米AIoT平台已连接的IoT设备数达到526.9百万,同比增长40.7%。
小米绝对是值得关注的
小米Q1发布后的电话会议上,卢伟冰表示,造车业务会按照原计划进行,在时间进度上将符合或略超预期。
8月19日消息,小米集团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的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收入为人民币213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为人民币206亿元,其他相关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亿元。本季度,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毛利率为26.4%。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的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分部经营亏损为人民币3亿元。
8月19日消息,小米集团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为人民币455亿元,毛利率为11.5%。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240万台,同比增长0.6%。
5月27日消息,小米集团显示,智能电动汽车收入由2024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币1840万元增加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人民币181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共交付75869辆Xiaomi SU7系列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