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俱备,只欠小米汽车

电商君
2023-11-23 08:58
1.小米现金储备1276亿元

在经历过连续6个季度的下滑之后,小米终于回到巅峰。

近日,小米的市场动作不断,自研澎湃系统、小米汽车公示、发布季度财报,其中财报业绩的大涨,让诸多人侧目。

财报数据显示,小米三季度营收为709亿元,相较于营收的微涨,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的利润。

第三季度,小米实现净利润48.6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净亏损14.74亿元扭亏为盈。在非国际通用会计准则下,小米的经调整净利润为59.89亿元,同比增长182.9%。

format-jpg图源:小米官方公众号

具体来说,小米净利润实现暴涨的主要原因为降本增效和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此外,小米毛利率的提高,给市场带来了新的突破,第三季度,小米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16.6%,增加至22.7%。

与此同时,小米再次实现逆势增长。

行业整体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下降1%,由于厂商在二季度库存状况得到改善,并在三季度推出新品,因此出货量达2.9亿部。其中,小米实现了4150万部手机的出货量,并实现了2%的年增长。

在刚刚度过的双11中,小米更多拿下多个电商平台的榜单第一,双11全渠道支付金额超过224亿元,创历年大促新纪录。其中小米14系列,自10月31日首销至11月10日,全渠道总销量达到144.74万台,创下小米高端旗舰销量纪录。

format-jpg

图源:小米集团

众多的增长数据,最终转化为了小米手中越发富裕的现金储备。财报数据显示,小米手里囤积的现金也创下历史新高,截至 9 月 30 日,小米账上现金储备达到1276 亿元。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第三季度小米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2.0%,达到50亿元,其中投向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支出为17亿元,同比增长104.8%,环比增长21.4%。

今年 10 月,小米自研系统澎湃 OS 正式发布,被媒体多次公开肯定,相较于市场的赞誉,小米新系统的发布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战略“人车家全生态”浮出水面。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卢伟冰提到,“如果这个战略我们能把它做好了,我相信不仅在中国,在全球去做这个战略的话,我相信小米都会登上一个巨大的台阶。”

format-jpg

图源:小米集团

简单梳理一下,最近一段时间,小米的三大主营业务,手机业务、IoT业务和互联网服务收入都或重回增长,或稳定基本盘。同时小米现金储备1276亿元,净利润达到60亿,人车家全生态成为重要战略。

这一切的消息,都告诉我们,在小米汽车正式亮相之前,这家公司基本上已经做好了各个层面的准备。


2.小米汽车最新动向汇总

从雷军决定造车开始,外界对小米汽车便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的态度,距离原定的上市时间仅剩半年时间,有关小米汽车的消息又多了起来。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卢伟冰披露了小米汽车的最新进展。

首先,小米汽车2024年上半年量产的目标保持不变,整体的进度符合预期的。接下来小米汽车即将迎来第二次冬测。

截至9月底,小米汽车的研发人员已经达到3000人左右,投入力度还在持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小米汽车预期年销量每年10万台的市场传闻,卢伟冰也进行了澄清,雷军并未作过“小米汽车未来销量为10万台/年”这样的表述。

2021年3月底宣布时,雷军计划造车的首期投入为100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将投资100亿美元。据界面新闻统计,2022年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等新业务上的研发投入已经达到31亿元。今年小米一、二季度在汽车上的研发投入共25亿元,粗略估计三季度投入大致在16亿元。

以此计算,小米汽车在研发上累计投入约72亿元。

可以看出,在正式上市之前,小米管理层的整体态度依旧是十分谨慎的。但市面上关于小米汽车的各路消息,依旧纷至沓来。

11月15日,工信部发布了第37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公示,两款小米牌纯电动轿车出现在公示列表中,型号分别为SU7Max和SU7。

小米汽车的首张“定妆照”,也正式披露出来。

format-jpg

来源:工信部官网

可以看到,两款汽车的生产企业名称均为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此前行业消息显示,小米汽车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电动汽车生产申请批准,此次入列工信部申报目录,也间证实了这一观点,生产资质问题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

伴随着小米汽车的公示,正式上市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我们在多个招聘软件平台上可以看到,小米已开设多个汽车销售类相关岗位,如在北京招聘新能源汽车销售主管、小米汽车门店店长等;在上海招聘新能源汽车销售主管、小米汽车零售店长等;在南京招聘小米汽车零售店长等。

其中小米汽车零售店长的职位,年薪可达30万元左右。

format-jpg

招聘平台截图

与此同时,行业消息显示,小米汽车工厂也即将在12月开始批量生产。

有零部件供应商张海透露,小米汽车一期工厂内四大制造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车间均已建好,已开始小批量试生产,生产好的车都停放在总装车间。

另一个需要关注的内容是小米在11月宣布自研的“人车家”澎湃OS系统,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批机型的开发版系统推送,正式版系统会在12月开始推送。

format-jpg

图源:小米发布会截图

首批推送正式版的机型已经确定,小米14 Pro(厂包搭载)、小米14(厂包搭载)、小米MIX Fold 3、小米MIX Fold 2、小米13 Ultra、小米13 Pro、小米13、小米平板6 Max 14、小米平板6 Pro、小米平板6、Redmi K60至尊版、Redmi K60 Pro、Redmi K60将从12月开始推送,预计在2024年1月完成推送。

综合来看,目前小米汽车外观已经亮相,造车资质取得实质性进展,小米汽车工厂准备就绪,打通人车家的澎湃系统上线,小米汽车门店开始招人,店长年薪30万,高管也多次确认,明年量产上市。

种种消息汇总起来,关于小米汽车“造车”方面的问题,已经几乎不会再引起什么市场争议。而迈过造车这一门槛,摆在小米面前的,还有卖车、市场竞争、研发投入和供应链管理等诸多层面的新挑战。


3.一场必须打赢的战役

雷军曾说,小米汽车将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从行业竞争来看,小米汽车也是一场必赢的战役。

“汽车是百年赛道,只要看好汽车产业,任何时间都不晚。其他造车新势力布局汽车比小米提前6-7年,但小米的优势在于电子技术和用户体验上,2024年发布时间刚刚好。”

此次财报电话会议上,卢伟冰也再次提到了小米汽车的远大目标——希望花15年到20年的时间能进入世界Top 5。

format-jpg

小米发布会截图

值得关注的是,关于小米汽车的售卖渠道,卢伟冰进行了侧面回应。

在回答小米新零售战略的问题时,卢伟冰提到,小米的新零售业态不仅仅是对高端技术有支撑,它对我们全品类的发展都有支撑。

“尤其是随着小米汽车上市之后,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未来小米汽车的全渠道规划会全面融入到小米整体的新零售之中去。”

相信在未来,我们会看到在很多小米之家门店会为大家呈现完整的“人车家”生态。

目前来看,小米汽车进展顺利,其量产上市仅是时间上的问题。遍布全国各地的小米之家新零售门店,也将会为小米汽车提供助力。

但从市场竞争来看,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已从蓝海变红海,比如在广州车展上,不少车企已经将“5米”纯电车型的价格区间设置在20万元上下,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31.3万辆和627.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7%和37.5%,而2022年同期的增长幅度分别为126.9%和125.4%。

根据目前市场曝光的小米汽车配置和售价来看,小米汽车首款车型对标的很可能是特斯拉Model 3、小鹏 P7、蔚来ET5、智界S7等纯电轿车。

这样来看,在市场竞争方面,小米汽车的压力绝对不小,能否再次重现手机业务的辉煌,还需要雷军和小米拿出更多有力措施。

有意思的是,伴随着小米汽车的脚步越来越近,小米概念股相继迎来涨停潮,奥特佳、佳云科技、银宝山新、沃格光电、凯众股份等多只个股涨停。多家券商机构表示看好小米汽车产业链。

与此同时,小米还拥有一大群等候汽车产品到来的忠实米粉。在生态、渠道、流量共振等方面,小米也具备显著的优势。这些因素,将有小米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有力竞争者。

当然,关于小米汽车究竟如何,这个答案揭晓的日期也越来越近。有行业人士指出,或许明年4月的北京车展,将是小米汽车亮相的一个窗口。

万事具备,只欠小米汽车。四五个月之后,智能汽车行业将上演一场好戏。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3月26日消息,小米CEO雷军今日在微博发文表示,智能电动汽车,本质上就是“汽车x电动x智能”。智能化将成为这个时代的决胜点。小米从2010年开始进入智能手机市场,目前已是全球前三大手机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AIoT平台,无论是OS、AI、机器人等都积累了非常全面的技术能力,这些能力都将逐步应用于汽车上。智驾+智舱+生态,将会成为小米汽车参与竞争的技术制高点。
9月24日消息,国泰海通发布研报称,维持小米集团-W FY2025E-FY2027E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891/6418/7584亿人民币;维持经调整净利润预测为454/681/836亿人民币。小米汽车稳定交付,大家电维持竞争优势,手机新品发布或成重要催化。该行维持小米目标价77.5港币,维持“增持”评级。
5月20日消息,天风证券研报称,预计小米发布自研芯片后,国产手机高端竞争格局或开始加速变化,头部具备自研底层硬件能力的手机厂商市占率提升或是小米估值提升的核心逻辑之一。目前来看小米手机、OS、芯片层面的多年自研和投入已逐渐开始兑现,此外手机、OS、芯片的协同效应正在汽车业务持续发展下推动,例如自研芯片或在手机以外的产品端使用,系统的优化规模效应或跨平台体现。预计小米2025-2026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9亿元和855亿元人民币,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9月26日消息,在2025雷军年度演讲活动结束后,小米集团董事长、CEO雷军与媒体对话。雷军直言,手机市场的竞争难度超过了汽车,在强大同行的压力下,小米早就放弃了速胜的可能性,在整个手机市场,尤其中国手机市场,小米打的就是持久战。“从过去的5年看到,小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雷军指出,“小米最强大的是,时间是小米的朋友,小米是长跑型选手,时间越长小米越强大”。“我们要在各个维度不留死角,我们一定要有决心做六边形战士,在每一个维度去看我们跟对手差别在哪里。”雷军表示。
9月26日消息,花旗发表研报指,小米集团推出最新旗舰手机Mi 17,令人印象深刻。此外,小米汽车正式推出客制化服务,有望进一步提升电动车平均售价/利润率。花旗认为,Mi 17规格强大、设计出色且电池容量大,极具竞争力,有望在4千至6千元售价区间获得市场份额,较佳的产品组合可能稳定毛利率压力,接下来的智能手机出货数据可能支持双位数增长。下一催化剂包括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电动车新版本发布。花旗予该股“买入”评级。
雷军表示对当下行业激烈的竞争环境“做好了充分的各方面的准备”。
3月9日消息,《中国企业家杂志》日前发布了小鹏汽车CEO、董事长何小鹏的专访,谈到了当前车市竞争、公司发展及小米汽车相关话题。当谈及雷军和小米汽车时,何小鹏表示:“我们有过很多交流,我觉得压力不大也是不可能的。小米小米的优势,雷总把小米的优势用好,就大有机会。”
7月3日消息,海通国际发表中国汽车行业报告,内地各大车企陆续公布6月销量。展望下半年,随着监管力度持续加码,该行认为价格战或将逐步收敛,竞争焦点将转向服务升级、质量与价格平衡及技术叠代。该行指,小米汽车6月销量超2.5万辆,按月回落约3000辆。YU7于6月26日上市,18小时内锁单逾24万台;当前主要压力在交付端,工厂二期产能释放节奏将成关键变量。该行预计YU7年底单月交付有望破4万辆。
1月21日消息,对于“小米造车造晚了”的问题,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回应:“晚有晚的好处,有后发优势。小米从小‘卷’到大,我相信能在‘极度竞争’的汽车领域最终胜出。”在雷军看来,未来十年是硬核科技引领的十年,小米要用10年时间成为全球新一代硬核科技引领者。
9月26日消息,摩根士丹利称,凭借优质与高性价比,相信小米17系列销量将强劲,并助力加速小米提升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分析师Andy Meng等人在报告中表示,小米已在其电动汽车业务中启动专属定制服务。尽管初期月产仅40辆,但相信该服务将成为其一项核心竞争优势。一旦新电动汽车工厂的利用率提升,该模式预计推广至大多数车型,帮助小米维持稳健的新订单流。维持超配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