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突然减持圆通,套现8亿走人

电商行业
2025-07-01 09:12

马云意识到,阿里只有放下包袱,才能走得更远。

1.阿里减持圆通,套现8.47亿元

阿里又开始“断舍离”了。

日前,圆通速递发布公告称,阿里旗下杭州灏月在2025年4月3日至2025年6月26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公司68,935,068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转让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2%。

图片

图源:圆通速递公告

公开信息显示,本次减持前,杭州灏月持股11%,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9.08%,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持股0.54%,三者合计持股20.62%。

本次减持后,杭州灏月持股比例变为9%,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股还是9.08%,浙江菜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持股仍是0.54%,三家一共持股18.62%。

图片

图源:圆通速递公告

也就是说,此次完成变动后,杭州灏月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由20.62%变动至18.62%。

乍一看,这一持股比例的下降幅度不算明显。但实际上,当上述减持股份计划执行完毕,杭州灏月可以通过减持股份套现8.47亿元,实现可观的资金回笼。

在阿里的战略转型期,这笔资金或将注入电商和“AI +云”两大核心赛道,带动业务实现突破与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阿里今年第一次减持圆通。

今年3月份,杭州灏月宣布减持圆通速递,套现金额高达9.51亿;5月8日,圆通速递发布公告表示,杭州灏月于2025年5月7日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了所持公司2146万股,占圆通总股本的0.62%,成交额约2.67亿元,自此杭州灏月及一致行动人持股比例降至20%左右。

而在最新一轮减持后,阿里的持股比例再度降低,但仍以18.62%的持股比例保持着第二大股东地位。

通过这几次减持,阿里实现了不小的财务回报,还成功保留了对圆通的影响力。这种“部分退出但保留话语权”的策略,对阿里来说,显然是一举多得。

把时间线拉长,其实可以发现,阿里近期减持动作极为频繁,圆通不过是其众多减持对象之一。

5月8日,万达电影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旗下关联公司杭州臻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臻希)拟通过集中竞价与大宗交易这两种方式,减持万达电影的股份,减持不超过2941万股,占万达电影总股本的比例不超过1.3927%。

图片

图源:万达电影

以万达电影当时的股价以及减持数量来计算,杭州臻希完成减持后,预计可套现超3亿元。

除圆通、万达电影外,近两年阿里还相继减持了快狗打车、B站、陌陌、网易云音乐等长期亏损的非核心业务,借此回笼了大规模的资金。

当然,就阿里当前的战略布局而言,减持算不上其资本运作的全部,阿里还通过出售高鑫零售、银泰百货,转让丽人丽妆股权等方式,进一步优化了资产结构与业务布局。

具体来看,去年年底,阿里巴巴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同意将自身所持有的全部银泰股权,以大约74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出售给由雅戈尔集团以及银泰管理团队成员构成的买方财团(该交易涉及的银泰股权占比约为99%)。

图片

图源:阿里巴巴港交所公告

今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宣布子公司及New Retail与德弘资本达成交易,以最高123亿元人民币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

两个月前,丽人丽妆发布公告称,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杭州灏月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4月29日采用协议转让的方式,拟将持有的7038万股(占总股本17.57%)股份全部转让给北京琳琅焕彩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转让单价设定为6.90元/股,经计算,本次交易的总金额约为4.86亿元。

图片

图源:丽人丽妆公告

不管是减持非核心业务,还是出售新零售资产,或是转让旗下公司股权,阿里都是为了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往前走。

2.阿里全面瘦身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阿里近两年来的主要任务。

这期间,阿里集中调配诸多资源,围绕电商、“AI+云”两大核心业务,进行布局和发力。

比如,阿里在今年2月份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该投入规模超出了过去十年的总和。目前,宝马、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行业领军企业已与阿里巴巴在AI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关系。

再比如,淘宝首页“闪购”频道联合饿了么发力外卖,目前日订单量已突破6000万;前几天,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全员邮件宣布,饿了么与飞猪将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属于阿里的“远场电商+近场零售+酒旅服务”的超级入口正在形成。

图片

图源:淘宝

用吴泳铭的话来说,这是阿里从电商平台走向大消费平台的战略升级。饿了么、飞猪继续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业务决策执行上与中国电商事业群集中目标、统一作战。

过去,阿里的业务布局就像散落在各处的拼图碎片,相对分散,协同起来困难重重,时常陷入协同效应不足的尴尬境地。

这种“大公司病”,导致部门间信息流通不畅、资源难以共享,整体运营效率受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形成强大的合力。

但随着阿里明确电商、“AI+云”两大核心发展方向,开始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优化业务布局,对冗余业务进行精简或重组,这种现状也在慢慢改变。

结合前文各种优化资本结构的行动来看,阿里不断变卖旗下资产回笼资金,一边为公司的利润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改善了财务状况,一边为集团在核心业务拓展、技术创新等领域提供了资金保障,为集团发展“输血”。

通过一系列的资源整合与业务聚焦,阿里已将过去分散的业务力量拧成了一股绳,未来这一合力有望越来越大。

最新财报显示,2025财年,阿里巴巴营收达到9963.47亿元,同比增长6%;净利润达到1259.76亿元,同比大增长77%,创下历史新高。

图片

图源:阿里巴巴财年年报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阿里,已经看到了成效。接下来,其将如何进一步突破,值得持续关注。

3.在寒冬中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当前互联网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期,大厂们普遍面临增长瓶颈。

市场竞争加剧、用户红利消退、监管趋严等多重压力交织,使得曾经风光无限的大厂们集体陷入“中年危机”。

组织架构臃肿、决策效率下降、创新动能不足等“大公司病”症状愈发明显,不少企业甚至出现主营业务增速放缓、估值回调的困境。

在这样的行业共识下,不只阿里,美团也开始“去肥增瘦”,扩大核心业务布局,压缩非核心业务占比。

最新消息显示,美团旗下社区团购业务美团优选已开启全面调整,全国多个省市均显示暂停服务。同时,美团还宣布全面发力即时零售,这样的业务调整不只是为了及时止损,也是为了集中精力布局核心本地商业业务。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6月29日消息,圆通速递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发布公告,宣布阿里旗下杭州灏月在2025年4月3日至2025年6月26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方式转让公司68,935,068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转让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2%。杭州灏月此次套现总额为8.47亿元。本次减持股份计划已实施完毕。
本次权益变动不会导致阿里创投、菜鸟供应链在圆通速递拥有权益的股份数量发生变化。
阿里大举减持圆通速递。
阿里要抛弃圆通了?
9月28日消息,企查查数据显示,9月28日,浙江四港联动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滕亚辉,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含互联网数据服务;人工智能公共数据平台;数据处理和存储支持服务;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国内货物运输代理;国内集装箱货物运输代理;国际货物运输代理等。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上海圆通蛟龙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同持股。
2月17日晚间,圆通速递发布公告,公司董事局同意提名胡晓女士担任公司董事,任期自2021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十届董事局任期届满之日止。截至2月18日收盘,圆通速递收涨,报价元,最新市值为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圆通速递2020年12月11日晚公告,公司当日收到证监会出具的批复,核准公司非公开发行不超亿股新股。该批复自核准发行之日起12个月内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