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大搞AI医疗,京东要上线1000个AI医生

吴昕
2025-07-29 09:17

刘强东:这事儿做好了,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京东。

1.京东:预计年底上线1000个AI医生

曾经,互联网问诊总是充斥着荒谬和不靠谱。

而随着今年DeepSeek等AI大模型的问世,“网上看病”逐渐成为热潮。

京东更是将医院搬到了App上。

2025年7月24日,京东健康宣布“AI京医”大模型产品体系全面升级,上线超过500个专家医生智能体,覆盖皮肤科、精神心理、中医等重点专科领域。

图片

图源:京东健康黑板报

至此,医生智能体数量和服务规模遥遥领先的京东,成为目前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平台。

图片

图源:京东App

但AI问诊到底靠不靠谱呢?

其实早在今年618前夕,京东就上线过一款AI问诊智能助手——AI医生“大为”。与其一同上线的,还有AI营养师“小晶”、AI药师“小方”、AI心理咨询师“小语”等专业角色。

图片

图源:京东App

现目前,所谓的AI医生更多地还是”健康助手“的定位。

并且对于一些常见的病症,京东AI医生的问诊结论与其他常见的AI智能助手差别不大。只是依托着自营药品供应链,AI医生大为会在最后提供买药方案链接到附近的药店,用户可以直接下单。

因此,用户常常走在对“AI医生”祛魅的路上,咨询常见健康问题,也许还是用自己顺手的AI助手更香。

但这次专家智能体的上线可以说是拉开了与其他综合AI助手的差距。京东上线的专家医生智能体不仅具备通用AI能力,更能基于医生本人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深度训练医生本人的“数字分身”。

用户与AI的互动不仅仅是简单的问答和咨询,还能解决后链路问题。比如,用户可以直接在线完成医药健康产品购买、检查预约等服务,真正享受到“一站式体验”。

但与其说是500个AI专家智能体,其实更像500个医生的智能AI助手,本质还是为医生问诊模式接入AI大模型,用以提质增效。

值得注意的是,这波操作不只是京东在玩。

放眼全国,也有越来越多医院和医疗机构正在加快部署AI大模型的接入。自今年年初DeepSeek引爆全网,已有超过100家三甲医院完成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AI逐渐参与到临床诊疗、医疗资源管理等核心场景。

“AI分担基础工作、医生聚焦核心诊疗”也正是京东给AI专家智能体会诊的定位。

据京东消息,京东京医平台上的专家数字分身能精准回应专家专业领域里的常见问题,并主动为患者预约门诊时间。

数字分身能对很多常规问题进行7×24小时高效解答,还会把关键信息整理成文档,使医生从重复咨询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接诊疑难病症上。

这还不是终点,京东已经放话,到2025年底要实现“AI千医计划”,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更多用户指尖。


2.大厂纷纷试水AI医疗

近两年来,AI医疗赛道在资本市场呈现“热赛道、冷融资”的特点。

2021年曾是AI医疗融资狂欢的顶峰。据CB Insights报告,2021年全球AI领域新晋65家独角兽,其中医疗健康赛道占比显著。仅第四季度,全球新增10家AI独角兽,其中3家就来自医疗健康领域。

图片

图源:CB Insights

但到2024年寒冬降临,多家AI医疗公司面临关闭或裁员的困境。

2024年11月,AI医疗独角兽Forward Health宣布停止运营,关闭所有诊所及应用,近200名员工失业。该公司曾获软银等投资超6.57亿美元,估值达10亿美元,但因成本过高、收入不足而倒闭。

“AI制药第一股”晶泰科技2024年也多次破发,股价较发行价下跌24%,2024年上半年亏损12.38亿元,反映行业盈利困境。 

要么裁员求生,要么悄然关闭,资本市场的变脸速度令人咋舌,无数PPT上“颠覆医疗”的豪言壮语化为泡影。

但淘汰了一部分,也留下了一部分。

东北证券披露的数据显示,2024年平均单笔医疗AI的融资金额较2023年翻了接近一倍。最大单笔投资来自腾讯、阿里、小米等,投注于专注医疗大模型的百川智能,高达3亿美金。

图片

 图源:百川智能

表明资本开始向头部集中,并更青睐具有颠覆性潜力的大模型技术。

从行业生态来看,资本市场的结构性泡沫风险依然存在。医药魔方披露的数据显示,2022年后行业整体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融资特征——早期天使轮和晚期Pre-IPO融资活跃,而成长期(B-D轮)融资较早期下降较多。

这种断层导致大量技术型企业难以跨越从原型验证到商业落地的“死亡之谷”。

但整体来看,AI医疗仍然是一个持续、稳健增长的市场,有着显著的增长空间。据东北证券披露,中国AI医疗行业规模在2025年将达到1157亿元,并预计在2028年达到1598亿元,2022-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0.5%。

先前大批独角兽走向关闭裁员,却正说明行业在进入相对成熟的落地阶段。

作为“血厚”的大平台,京东、阿里、字节等大厂纷纷布局健康赛道,进入AI医疗领域。

但不同于变现需求迫切的“独角兽”们,大厂往往将其作为战略逐步推进。

2019年5月,京东将京东大药房、药京采、京东互联网医院整合为“京东健康”独立子集团,同年完成高瓴领投的A轮融资,2020年12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把AI医疗写入公司战略。

图片

图源:京东

其自研的“京医千询”大模型支持AI药师、营养师等专业服务。以“AI诊疗助手2.0”为例,作为行业领先的智能辅诊工具,此前已实现99.5%的分诊准确率、120%的电子病历书写效率提升,以及90%的AI问题一次解决率。目前这套系统已和不少医院联手,让线上问诊更高效、更靠谱。

更贴心的是服务闭环:当你深夜不适,AI问诊后能立刻下单送药——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京东健康即时零售已与全国超15万家药店门店建立合作,为490多个城市的用户提供送药上门服务。

而阿里则走“生态连接”路线,侧重“生态连接+早筛技术”。

2014 年,阿里认购中信21世纪增发新股,从而获得控股权,随后将中信21世纪正式更名为“阿里健康”。2015年马云提出“Double H”战略,阿里健康成为集团AI医疗旗舰,此后持续推出达摩院医疗AI、阿里云通义星尘等垂类模型。

此外,阿里系公司蚂蚁集团发起“百大AI名医”计划,为肿瘤、慢病领域名医打造智能体矩阵,把顶尖医生的经验“复制”给浙江上千家医疗机构。其“AI健康管家”串起3000+医院资源,像一位随身健康顾问:从AI中医诊疗到抑郁自测,30多项服务“一站式搞定”。

相较于前两位巨头的早早布局,字节的行动集中在今年爆发。

就在今年7月,字节跳动首款独立AI医疗助手App“小荷AI医生”正式上线,依托抖音9亿用户流量实现“科普视频→跳转咨询”闭环;同月,字节投资60亿元建设中关村“AI旗舰医院”(2029年启用),设800床位,推动“线上咨询→线下诊疗”协同。

值得注意的是,从变现能力与生态协同分化看,京东健康在营收和净利润规模上占据明显优势,可以说是商业模式落地最成熟的。

2024年京东健康商品收入达487.96亿元,占总营收的83.9%,而阿里健康同期医药自营业务和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总收入138.3亿元,占总营收达96.89%。

字节则未拆分医疗健康商品收入,可能因该业务处于早期阶段或未达到披露门槛。

如今,AI 医疗仍被视为长坡厚雪赛道,但资本已从“广撒网”进入“精准卡位”,估值回调、融资轮次断层与退出收紧成为行业新常态。

目前行业仍处在泡沫与革命交织的转型期,当资本狂欢退潮后,最终留存并蓬勃发展的,必将是那些扎根临床场景、构建价值闭环的务实创新者。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3月25日消息,日前,京东健康发起“疫情当前 爱不隔离”在线公益义诊活动,联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呼吸科和心内科专家开展在线公益义诊。活动期间,用户打开京东京东健康App搜索“抗疫联合义诊”即可免费向多家三甲医院的名医问诊咨询。此外,京东健康推出电话问诊、多人音视频问诊等服务,并将问诊服务嵌入智能音箱等智能设备中,方便老年人操作。
京东健康开启肝炎服务专项行动,携手业内专家打造肝炎防治专区,用户只需在京东京东健康APP搜索“世界肝炎日”,即可直接进入活动专区。
1月4日消息,据报道,自2021年12月30日起,广州市医保城镇职工参保人员,以及医保局认定有效期内的门诊特定病种参保人员,均可在京东APP/京东健康APP使用医保个账及医保统筹的复诊购药服务。目前,京东健康支持的线上医保报销慢特病种包括肝硬化、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克罗恩病、骨关节炎等20个病种。在此基础上,京东健康还支持医保个账购药服务。
近日,京东健康举办“京东大药房罕见病关爱中心上线一周年 暨 京东健康罕见病全生态服务战略发布会”。
对此,京东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京东健康的非控股股东锁定期只有6个月,早在今年6月8日就已解禁。而京东健康招股书所披露的为期1年的股票锁定期仅针对其控股股东。根据京东健康的2021年中业绩公告显示,其母公司京东集团持股京东健康67.49%,为京东健康的控股股东。而截至目前,京东集团并没有减持京东健康的计划。
京东健康618理疗机品类累计销售榜单显示,家用中频电理疗仪、红蓝光治疗仪在今年格外受到消费者青睐。累计榜单显示,以科技带动生活的科普菲销售额拿下冠军,业内知名品牌鱼跃、仙鹤紧随其后获得亚、季军。为此,京东健康已携手国内外近3万个医疗器械品牌,全方位守护消费者健康美好生活。现在登录京东APP搜索“京东健康618”为父亲挑选好礼,即可享受满减、价保等权益,还有买贵双倍赔、每满300减50等多重惊喜!
1月10日消息,据雷峰网消息,一位接近京东人士透露,京东健康近期正在积极筹备布局线下医美市场,项目负责人或是京东健康消费医疗业务部杨文罡。杨文罡加入京东时间并不长,此前是医美问诊平台“美大夫”创始人。另外,一位新氧相关人士透露,2024年年底,京东健康相关团队多次调研线下医美行业,其中包括新氧集团的线下医美诊所。
12月20日消息,京东健康日前发布一款自主研发的创新技术产品“手机测血压”,这是国内首款以智能手机为载体的、多模态技术应用血压检测产品,其测量精度符合国际标准,已取得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认证。有了这款产品,用户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不需要额外的检测设备,就可以快速、便捷、及时地测量血压。目前,“手机测血压”已在京东APP和京东健康APP同步上线,打开APP搜索“测血压”即可使用。
两大标准体系首批覆盖冬虫夏草、人参以及蛋白粉、益生菌等15个核心品类、共计31个细分标准。
6月3日消息,京东物流天津供应链近日联动京东健康京东物流总部供应链,邀请天津约50家医药客户共同召开了健康招商会。会上京东健康介绍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行业政策和合作权益;京东物流总部供应链相关业务负责人带来了健康行业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