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骑手苏星颜塌房,摆拍卖惨被封号,彻底凉凉
苦情外卖员人设漏洞百出,被流量反噬只是时间问题。
1.“凌晨四点送外卖”的苏星颜翻车了
“有时候上网真的很无助,完全分不清到底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出这样的吐槽,字里行间的迷茫与困惑,相信不少人都深有共鸣。
最近几年,不少网红靠着卖惨赚足眼泪与关注,转头就被扒出全是精心设计的摆拍剧本,人设崩得猝不及防。这样的戏码,在网络世界里早已见怪不怪。
这不,这两天,又有一个靠摆拍卖惨博眼球的网红翻车了,他就是顶着“骑手”身份把网友耍得团团转的“苏星颜”。
据了解,“苏星颜”是视频账号“苏星颜努力中”“小颜拼搏中”发布者的网名,其真实身份为杨某,他因摆拍卖惨短视频牟利,已被山东青岛公安机关处以行政处罚。



图源:小团有话说公众号
根据公安部网安局8月15日发布的消息显示,“苏星颜”自6月14日起,通过“苏星颜努力中”“小颜拼搏中”等账号,接连发布了数十条视频。
在这些视频中,穿着美团骑手工服的“苏星颜”,时常对着屏幕哭诉自己的“悲惨经历”,他时而感慨“后悔没好好读书”,用哽咽的语气诉说学历不足带来的生存困境;时而描述“凌晨四点送外卖”的艰辛,镜头里的他一脸疲惫,仿佛刚刚奔波归来;时而流露出“一个差评一天白干”的委屈,疯狂渲染着外卖配送的压力。

图源:小红书
这些充满细节的“卖惨”内容,戳中了不少网友对底层劳动者的共情点,他们被视频里的“真实感”打动,纷纷留言安慰,甚至主动转发扩散。
就这样,“苏星颜” 迅速引发海量网民关注和讨论,相关话题在多个视频平台持续发酵。
可没想到,走红没几天,“苏星颜”就动起了割韭菜的心思。
7 月下旬,眼看视频热度一路飙升,“苏星颜”立刻趁热打铁,发布了一条题为《视频上了1000多万大热门,我究竟做对了什么》的视频。

苏星颜同款视频 图源:视频号
在视频中,他推出了“下单99元面膜就送短视频课程”,明里暗里诱导网友添加他的个人账号,希望借助高涨的人气售卖课程,快速进行流量变现。
本以为能借此大赚一笔,没想到“苏星颜”却被平台打假了。
8月7日,美团官方对“苏星颜带货卖课”事件做出回应称,经核实,“苏星颜”2025年3月24日注册成为美团众包骑手,仅上线3天,送达10单外卖:3月27日6单,7月5日1单,8月1日3单,其余时间均无上线跑单记录。
也就是说,“苏星颜”的视频均为虚假摆拍,其为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刻意编造悲惨境遇,误导网民关注和同情,进而通过带货、卖课牟利。
这种借着“网红骑手”身份卖惨博眼球的行径,不光让个人丢掉了诚信,更给整个骑手群体的形象抹了黑,还容易误导网友、激化公众情绪对立、破坏社会秩序,对网络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此前,平台已对“苏星颜”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证据固定,并报送给主管部门依法追责。最新消息显示,“苏星颜”系列账号被全网封禁,山东青岛公安机关也对其处以行政处罚。

图源:齐鲁晚报抖音账号
表面上看,“苏星颜”是为了生活拼尽全力的真诚骑手,但实际上,他在视频里描述的一切都是精心包装出来的,这样把大批网友耍得团团转的他,如今落得这般下场,也算自作自受。
2.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成为虚假摆拍重灾区
近年来,随着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企业的快速发展,新就业形态群体持续扩大,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大量涌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可是,在这一群体被更多人关注、其劳动价值被广泛认可的同时,一些不和谐的现象也悄然滋生。
放眼各大社交平台,不难发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逐渐成为虚假摆拍视频的“重灾区”。
打开各类短视频平台,时常能刷到这样的内容:凌晨的街头,骑手顶着寒风蹲在路边啃冷馒头,镜头怼着冻得发红的手指,配文“为了家人,再苦再累也值得”;暴雨天里,网约车司机浑身湿透地坐在驾驶座上,对着镜头叹气“跑了一天就赚几十块,还被投诉绕路”……
这些充满生活实感的视频内容,往往能迅速戳中大众的共情点,收获大量点赞与转发。
也正因如此,诱使不少人争相复制这类剧本。


苏星颜和博哥视频脚本雷同 图源:九派新闻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这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又为何成为了虚假视频的“主角”?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
一个是,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往往自带“接地气”的标签,他们的工作场景与大众生活紧密相连,更容易让网友产生“身边人”的代入感。
比如,外卖骑手穿梭在城市街巷、网约车司机奔波于早晚高峰,这些日常画面本身就带着真实的生活气息,而“辛苦”“不易”“为生活打拼”等关键词,又精准契合了大众对劳动者的情感认知。

而虚假视频创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点,用精心设计的“苦难剧本”放大情绪张力,用“草根逆袭”的虚假叙事制造戏剧冲突,以此快速收割流量。
再一个,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这类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人设”,本就更容易实现流量转化。
从“苏星颜”的案例中,我们也能看到,在他的账号靠“卖惨”“博同情”积累起一定粉丝后,“苏星颜”便顺理成章地推出了相关课程,搞起了线上卖课。而网友出于对“劳动者”的好感与信任,往往更容易为这些商品或服务买单。
更有甚者,会利用大众对行业的不了解,编造“平台压榨”“规则不公”等虚假信息,一边煽动情绪一边引流,将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利益。
还有就是,从监管难度来看,新就业形态的工作特性也给虚假视频留下了可乘之机。
本身骑手、司机的工作时间灵活、场景分散,其真实的工作状态难以被实时核查。
就像前文提到的苏星颜事件,其“凌晨送餐”,究竟是真实工作记录还是深夜摆拍?“他被投诉”,是确有其事还是凭空捏造?这些细节往往难以快速考证,这才致使“苏星颜”捏造的虚假内容在网络上传播许久,直至引发大规模争议才被平台和有关部门关注到。
对于想要钻空子、靠卖惨博关注的人来说,新就业形态群体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违法终究是违法,存在这些行为的创作者,注定只有一个结局——被限流、被封号、被处罚。
3.整治虚假视频,铲除流量套路
不过,眼下这类乱象屡见不鲜,仍需多方合力共同整治。
对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自身而言,无论是记录工作日常还是分享生活感悟,都应坚守诚信底线,不被流量裹挟、不为利益造假。真正能打动人心的,永远是那些带着温度的真实瞬间,而非刻意设计的“苦情戏”。
而平台作为内容传播的重要关口,必须扛起监管责任,要建立更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对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视频加强真实性核验。
同时,广大网友也应保持理性与警惕,不被情绪牵着走,做到积极参与监督,对发现的虚假视频及时举报,共同维护清朗的网络空间。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是城市运转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故事值得被看见、被尊重,但绝不该被消费、被利用。
希望有一天,苏星颜这类事件不再发生,互联网世界能多些真实的温度,少些刻意的套路。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