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批劣迹网红重出江湖
翻车猝不及防,复出意料之中。
网红世界中,流量的浪潮永远汹涌且善变,有人凭一条爆款内容一夜爆红,也有人因一次失误迅速沉寂。
在这里,即便网红因言行失范、争议缠身被平台封禁,暂时从热搜榜单、推荐首页消失,也不代表他会彻底消失在大众视野里。
毕竟,网红生态的特殊性在于,记忆点远比合规性更难被抹去,或许是某句洗脑的口头禅、某个极具辨识度的动作,又或是那场让他陷入争议的事件本身,都会成为沉淀在部分受众心里的“符号”。
只要这些“符号”未被遗忘,一旦找到新的出口,他便能快速唤醒旧有流量,重新回到大众视线中。
1.劣迹网红走上复出之路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被平台封禁的网红们带着新身份、新玩法,在不同赛道重新找到了流量出口。
网红歌手那艺娜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据了解,那艺娜原名翟革英,1967年7月17日出生,是湖北荆门钟祥人。其早期以 “俄罗斯娜娜”的网名,虚构俄罗斯人身份发布视频吸粉无数,后因身份造假,账号被永久封禁。
2022 年,她用丈夫身份证创建“大中国娜娜”账号,同期发行单曲《爱如火》。后续因与 “三梦奇缘”等主播直播 PK 时发生争吵,意外带动歌曲走红,她也随之将账号更名为 “爱如火那艺娜”。

图源:微博
走红后,她陆续发行《爱如火 2.0》《恨如冰》等单曲,还参与了优酷《星电音联盟》,在大众视野中保持活跃。
今年5月底起,那艺娜开启“全国巡演之旅”,目前已在北京、上海、武汉、杭州等多座城市举办二十余场演出,且场场售罄。


图源:微博
不过,其杭州站演出曾被曝假唱,引发不小争议。当时她演唱《苹果香》时,播放的是童声版录音,口型明显不匹配,即便背对观众,歌声仍未中断,现场观众一度齐喊“退票”。对此,那艺娜回应称 “放错音频了,主打一个互动”。
8月7日,那艺娜发长文表示,为感谢首批观众支持,决定全额退还 5 月 23 日杭州首场演出票款,作为对首批观众的 “感恩回馈”,此事才告一段落。

图源:微博
可以看到,那艺娜早已完成了一场典型的“换壳复活”,从早年因身份造假被永久封禁的 “俄罗斯娜娜”,到借丈夫身份证重启账号、凭《爱如火》翻红的 “爱如火那艺娜”,再到如今开启全国巡演、场场售罄的歌手,她不断更换身份标签与发展赛道,加快自己的变现步伐。
与那艺娜一样,曾坐拥千万粉丝的网红主播郭老师最近也踏上了复出之路。
据了解,网红郭老师原名郭蓓蓓,1994 年出生,河北沧州人,账号昵称为 “迷人的郭老师”。
在过去的直播里,她经常语出惊人,其创造的“郭言郭语”,如 “集美们”“耶斯莫拉”“米hotel(猕猴桃)”等,为她吸引了大量关注。同时,她还会做出怪诞举动,进行浮夸自恋的反套路表演,凭借这种“疯癫”形象,郭老师的粉丝数量迅速突破千万。
不过,郭老师的内容常因存在低俗问题,被平台封号或下播。2021年9月2日,她的账号因违反社区规范,在多个平台遭遇永久封禁。
原本以为郭老师会就此彻底淡出互联网,没想到最近她却突然试水复出了。8月15日,“郭子的茶”奶茶店于沧州正式营业,开业现场排起长队,人气火爆。


图源:小红书
从网友的分享来看,“郭子的茶”饮品有四个系列,分别为冷泡茶、果茶、奶盖、咖啡,价格在10到18元之间。此外,店内还出售郭老师本人的周边,包括T恤、杯子、贴纸、手牌等等。
同时,为庆祝奶茶店开业,郭老师还特地发布歌曲《奶油粗莓》,向支持自己的粉丝传递感谢。

图源:微博
虽然郭老师无法再回到过去的直播赛道,但她的奶茶生意却凭借自身积累的粉丝基础,一开业就卖爆了。某种程度上,郭老师也算是找到了从“争议网红”转型“实体创业者”的新出路。
那艺娜也好,郭老师也罢,即便被平台永久封禁,也从未浇灭自己赚钱的野心。虽然她们的复出之路注定坎坷,但目前看来,也算是走通了流量变现的关键一步,在争议中拿到了实实在在的商业收益。
2.网红监管,不能松懈
放眼业内,试水复出的劣迹网红已经越来越多。
除了前文提到的那艺娜和郭老师,此前被称作“中老年妇女收割机”的秀才,近日也有了新动态。
在抖音账号“王老四”发布的视频里,“秀才”多次出镜,视频文案不仅打上了秀才的专属标签,甚至明确标注“和秀才老师合拍”,似乎要借他人账号回归大众视野。

图源:抖音
虽然抖音相关负责人表示,“秀才”的账号仍然处于封禁状态,不存在“借壳复活”的情况,但很显然,其正通过他人账号出镜、关联标签引流的方式,悄然试探回归的可能性。
另一边,曾因“虐狗风波”深陷争议的潘宏,最近也开始在B站活跃。他在B站的账号 @潘宏爱玩狗坐拥两百多万粉丝,该账号于近日集中更新了不少作品,单条播放量可达几十万,暴露出其复出的意图。


图源:B站
与那艺娜转型线下演出、郭老师跨界实体创业不同,秀才和潘宏的复出路径更偏向“换平台试水”,避开过往争议集中的主战场,在新平台借旧账号或关联账号慢慢恢复曝光,更偏向保守的试探。
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劣迹网红看似不同的复出动作,本质上都是在做出规避过往争议的新尝试。他们不再追求过往高调的流量曝光,而是将低调复出作为核心目标,希望通过场景与身份的双重调整,实现风险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从身份上看,他们也在悄悄调整定位。从争议网红转向演出歌手、店主、内容创作者,他们试图用新身份淡化负面标签,这种场景与身份的双重调整,本质都是为了绕开监管红线与公众质疑,在争议缝隙里继续挖掘流量价值。
但话又说回来了,劣迹网红本身并不是天生的“流量弃子”,但他们的争议底色从未改变,这种绕开监管、淡化负面的复出,本就不具备合规性与正当性,毕竟其过往言行或违背平台社区规范,或触碰公序良俗底线,即便换了场景与身份,争议根源并未消失。
他们能反复试探复出,无非是受众的猎奇心理与市场的流量焦虑,共同为其提供了生存土壤。
比如,部分受众对“封禁网红的后续动态”抱有窥探欲,愿意为相关内容驻足、讨论,无形中撑起了曝光度;
而一些平台或关联方为争夺注意力,对“借他人账号出镜”“旧账号更新”等擦边操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有争议就有热度”,热度又能间接转化为流量或消费。
这种劣迹网红复出的现状,并非良性市场该有的景象。
为了肃清行业乱象、维护健康的内容生态,网红监管体系仍需进一步细化监管边界。
举例来说,在封禁劣迹网红时,不能只停留在“封号”层面,更要建立跨平台信息共享机制,监测关联账号、相似内容,从源头阻断“换壳复活”的可能;同时也需引导市场拒绝为劣迹流量提供变现渠道,让合规创作者拥有更健康的发展空间。
或许这样,才能真正肃清劣迹流量的生存土壤,守住行业合规底线。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