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累计亏损超1300亿,李斌不装了,官宣拿下迈凯伦大单

科技头版
2025-09-05 19:06

李斌:有信心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

李斌首次证实蔚来与迈凯伦合作

提到豪华跑车,很多人会想到法拉利、兰博基尼,但还有一个品牌同样顶尖——迈凯伦。

据了解,迈凯伦是英国高端跑车品牌,与法拉利、兰博基尼并称“超跑三巨头”,整体风格偏向低调奢华,车型售价普遍在200万元以上,限量版车型如Elva 更是突破千万级别。

watermark,image_d2F0ZXJtYXJrLnBuZz94LW9zcy1wcm9jZXNzPWltYWdlL3Jlc2l6ZSxQXzEy,g_south,t_55,x_1,y_20

图源:迈凯伦中国官网

谁能想到,一直被业内称为“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有一天能与迈凯伦这个超跑界的传奇品牌达成了合作。

近日,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首次对外确认了与英国超跑品牌迈凯伦的技术合作,并透露第二季度由此带来的技术服务收入已达数亿元。

李斌表示,“公司的主要股东阿布扎比收购了迈凯伦,我们向迈凯伦输出了一些技术,这部分业务构成了对外技术服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这也向我们解释了蔚来与迈凯伦是如何“牵手成功”的。

2023年,阿布扎比政府基金先后两次对蔚来进行战略投资,总投资额约33亿美元。交易完成后,阿布扎比持有蔚来已发行及发行在外股份总数的约20.1%,稳居第一大股东位置。

今年,阿布扎比投资集团完成对迈凯伦的收购,成为迈凯伦的重要股东,并将其与初创公司Forseven合并。

据了解,在此前阿布扎比宣布迈凯伦与Forseven合并时就曾表示,公司将借助其在蔚来的投资,获取更多电动化和前瞻技术。

如此一来,蔚来和迈凯伦的合作便如同顺水行舟,水到渠成。

根据合作协议,蔚来与迈凯伦的技术合作涉及多个前沿领域。

蔚来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与CYVN Holdings的子公司Forseven Limited达成了技术许可协议。该协议授予Forseven使用蔚来电动汽车平台相关的技术、解决方案、软件及知识产权,用于研发、制造、销售及进出口以Forseven品牌销售的车型,并提供售后服务。

合作不仅限于技术授权。蔚来还将为迈凯伦混动车型开发基于4680大圆柱电池的动力电池,预计2026年小批量量产。此外,双方还重启了46105大圆柱电池的研发,未来可能用于更高性能车型。

另外,李斌提到,今年第一季度已有相关收入计入,第二季度则更多一些。“不过,这部分收入目前并不稳定。”

这个数据我们可以从蔚来最新发布的财报中了解到。

财报显示,蔚来今年第二季度的其他销售额为28.726亿元,较2024年第二季度增长62.6%、较2025年第一季度增长37.1%。

图片

图源:蔚来汽车公告

蔚来在财报中称,二季度其他销售增幅主要源于以下因素:二手车销售收入增长、技术研发服务收入增加,以及随着用户数量持续增长,零部件、配件及售后服务业务销售额的同步提升。

虽然技术服务收入目前存在不稳定性,但这只是合作初期的正常现象。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成熟,相信这部分收入将会逐渐稳定并持续增长。

其实,这种向国外品牌输出技术的合作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新时代,中国汽车弯道超车的戏码正在上演。

此前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合作,被业内称为“中国汽车工业里程碑”事件,小鹏代表中国车企做到了技术反向输出。

2023年7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将联手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两款B级纯电动汽车。无独有偶,大众旗下豪华品牌奥迪也与上汽集团签署战略备忘录,奥迪将通过推出全新的电动车型,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

目前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蔚来与迈凯伦的合作,是中国汽车技术输出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亏损阴影下的突围,蔚来走到了关键时刻

行业进入洗牌期,没有车企敢说稳坐钓鱼台。蔚来同样如此。

今天的蔚来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在亏损的阴影下,开启了一场又一场艰难却又势在必行的突围之战。

近日,蔚来汽车披露2025年二季度财报,净亏损为人民币49.948亿元(6.972亿美元),此前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蔚来一季度净亏损为67.5亿元‌,加上二季度的50亿,蔚来这半年来又亏损了约117亿。

图片

图源:蔚来汽车公告

2016-2025Q2这十年间,蔚来的累计净亏损超过了1300亿元。

如何实现盈利,在洗牌期活下来成为了蔚来当前最为紧迫、最为关键的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何时盈利这个问题,李斌心里已经有了底。今年3月,李斌表示,2025年是蔚来的技术大年、产品大年、基建大年,再加上管理方面会坚决地降本提效,蔚来有信心经营情况逐季改善,实现四季度盈利。“我们整个团队还是非常有信心的,也很笃定,我们坚决会做到这一点。”

二季度继续亏损的现状下,蔚来在四季度实现盈利的可能性似乎又少了几分。

不过,蔚来已经采取了不少行动“自救”。

先是电池降价。8月20日,蔚来突然官宣100kWh长续航电池包(兼容400V、900V平台)价格下调,整车购买版本直降2万元,从12.8万元下调至10.8万元。并且,此次降价适用于全系支持该电池的新车,比如ET5、ET5T、ES6、EC6、ET7、EC7、ET7签名版、ET9、ET9签名版。 

图片

图源:蔚来汽车

此外,8月29日蔚来还宣布全系车型标配电池升级为100kWh,整车起售价格保持不变,进而简化用户购车决策。

从乐道L90上市即降1.4万,租电方案17. 98万起步,全系不超30万;再到全新ES8标配即满配,相比上一代猛降8万。

对此,李斌在新款ES8发布会上表示,如果蔚来继续保持高价,很难参与市场竞争。新款ES8现在的成本比那时候(老款ES8)低很多,现在这个价格仍然有毛利,“老用户劝我不要太在乎他们的感受,蔚来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对于蔚来来说,实现四季度盈利的目标虽然艰巨,但并非遥不可及。关键在于蔚来能否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策略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总之,蔚来的突围之战已经打响,最终结果如何,我们拭目以待。

车企集体押注AI

2025年的战斗打响了,市场竞争只会更加激烈。从2024年到现在,高合汽车破产重组、哪吒汽车深陷危机、极越汽车“暴雷”……车企“淘汰赛”还在继续。

“价格战”是2024年国内车市的关键词之一。到了2025年,“价格战”似乎没有停下的意思。

为了从淘汰赛、“价格战”中突围,各大车企就要打好自己手中的牌。通过观察发现,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AI似乎成为了各大车企共同瞄准的未来战略高地。

先来讲讲特斯拉。在马斯克看来,特斯拉不是汽车制造商,而是一家以AI和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巨头。此前,马斯克也一直向市场给出信号,不要只关注当前卖车的核心业务,而要更多地关注未来的自动驾驶和机器人技术。

9月2日,特斯拉公布了“宏图计划”第四篇章,其核心内容是通过整合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和大规模制造能力,加速世界向“可持续富足”的方向转型,实现不受限制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类繁荣。

我们都知道,近年来,对于特斯拉来说,可谓困难重重。眼下看来,特斯拉是把宝押在了AI身上。

再来看看国内,比亚迪、吉利、长城、蔚小理等企业都在加速拥抱AI,把汽车和AI真正打通,深度融合。

近日,比亚迪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同时宣布加大对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领域的投入,报告期内,研发投入达到308.8亿元,同比增长53%。

吉利汽车方面,8月20日,吉利正式宣告智能座舱进入“AI时代”——通过统一的AI OS架构、统一的AI Agent、统一的用户ID,实现“人-车-环境”自主协同的智慧空间,并宣布未来将不再开发不具备AI能力的传统智能座舱。

智能化下半场,吉利汽车向市场传递了明确的信号。

另一边,长城汽车同样不甘示弱。此前,长城汽车CTO吴会肖表示:“长城汽车全面拥抱‘AI文明’时代,正在成为一家全球化的AI科技公司。为实现这一目标,长城汽车每年投入超百亿研发经费,预计到2025年累积投入超1000亿元。”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同样也是AI的忠实拥趸。

去年年末,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宣布理想汽车将从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型为“AI公司”,强调智能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认为,汽车将从工业时代的交通工具,进化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空间机器人。“理想汽车做的不是汽车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车化。”

李斌亦是如此,他认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成功离不开对AI的研发与运营能力的重视。一家成功的智能电动车公司,一定是一家成功的 AI 公司。

另一边,何小鹏也提到,未来10年要成为一家AI汽车公司。

布局人工智能技术,几乎成了车企们必然的战略选择。

总的来说,在这场由AI引领的汽车行业变革中,谁能够率先掌握核心技术、推出具有竞争力的智能化产品,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老板娘齐上阵,车圈营销卷疯了。
绝望边缘的李斌,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李斌:的钱都亏在明处,资产负债表非常干净。
危机再现,李斌不想重蹈覆辙。
作秀也好,模仿也罢,有人买单就是王道。
李斌:“先活下来最重要。”
CEO李斌发微博称,自己在京东总部和刘强东一起吃了顿京东外卖,两人一起试驾了ET9,刘强东感觉不错,当场下单。
李斌迎来至暗时刻
李斌明白,这或许是活下来的最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