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坐镇一线,京东的底气回来了
灵魂人物一旦归位,企业便有了主心骨。
刘强东深入一线,京东动作频频
创始人的回归,对于企业而言,往往是战略的再聚焦与战斗力的再激活。于京东而言,刘强东的回归正是如此。今年以来,刘强东始终以一种近乎“事必躬亲”的姿态,深入业务一线。而他的每一次现身,也都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露面,更是一次信心的传递与方向的锚定。
近日,当刘强东时隔18年,再次在京东品酒会上举杯、与用户共谈业务发展时,市场上的信号就已然明晰——那个熟悉的、充满战斗力的京东,正随着刘强东的回归,全面归来。

图源:京东黑板报

图源:电商派
在品酒会上,刘强东首先谈及了京东做酒旅业务的思考。他表示,不希望酒店进入价格战,不想让酒店从业者把价格进一步降低,最后卷到服务品质下降,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整个生态受到破坏。
因而,京东酒旅要做的,就是依托京东的供应链优势,创新联动酒店和酒品牌,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酒店住宿体验,同时也为酒店行业带来新的消费场景和增长空间。
事实上,在今年6月的一次分享会上,刘强东就透露了京东酒旅的发展方向。当时,刘强东表示,无论是什么业务,“京东整个集团只做供应链这一件事情,一脉相承,这是我们的逻辑。”
所以,在这一战略框架下,京东酒旅业务的核心价值在于供应链优化和管理,这也是京东旅行区别于其他旅行平台的差异化优势。
众所周知,传统酒旅行业存在诸如供应链环节多、成本高、效率低等痛点,而京东通过供应链优化,可以降低成本,从而为用户提供更优质和高效的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关于酒旅业务的探索,从2011年就开始了。当时,京东上线了机票预订业务,开始涉足旅游领域。同年,其还收购了酒店预订平台“今夜酒店特价”。
2014年,京东正式上线“京东旅行”频道,专攻酒店、机票等业务,并推出了“安心飞”四大保障承诺。2015年,京东以3.5亿美元重金投资途牛,成为其第一大股东,进一步深化了其在旅游行业的布局。

图源:百家号
时间来到2019年,京东上线了京东旅行小程序及公众号,并在酒店预订服务上与多家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2020年,京东与携程就用户流量、渠道资源、跨界营销、商旅拓展、电商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
但是,早期的京东旅行,更多扮演着流量分发以及交易平台的配角角色,缺乏核心供应链掌控力和鲜明的用户心智。因而,最终由于服务深度不足、品牌认知模糊以及资源整合有限,京东旅行未能跻身主流OTA阵营。
如今,京东经过多年的市场沉淀,已经具备强大的供应链网络。所以,这时候入局酒旅,京东将拥有更多的主动权和决策权,而不再受制于人。
除了此次的品酒会,前段时间,刘强东还回到了宿迁老家,在即将开业的京东折扣超市视察工作。随后,其又现身宿迁的京东全球培训基地,验收工作成果。

图源:新浪科技

图源:电商派
此后不久,刘强东又带领团队前往吉林长春,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合作洽谈,并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图源:电商派
总体而言,无论是深入基层门店,还是坐镇战略谈判,刘强东始终站在业务一线,为京东注入定力和信心。未来,在刘强东的持续带领下,京东或将书写更多的精彩篇章。
京东的野心不止国内
然而,国内的发展空间终究是有限的。因而,京东也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寻求新的增长空间。
今年4月,京东宣布欧洲线上零售业务将启动母婴和玩具品类国际品牌以及出海品牌招商。同时,其还在英国伦敦测试运营了线上零售品牌Joybuy。

图源:小红书
事实上,Joybuy早在2015年就作为京东的跨境电商平台上线,但因战略调整,其在2021年就暂停了服务。如今,随着海外物流仓和供应链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京东也有意重启Joybuy,力争在跨境电商行业分一杯羹。
除此之外,京东还通过对本地资产的收购,加速其在海外的布局。
今年7月底,京东集团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决定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向Ceconomy所有股东作出自愿公开收购要约,并且与Ceconomy签署投资协议。9月,京东集团正式通过全资间接附属公司JINGDONG Holding Germany GmbH发布要约文件,拟以每股4.6欧元的现金对价向欧洲消费电子产品零售商CECONOMY AG所有股东作出自愿公开收购要约。

图源:京东港交所公告
当完成这笔收购后,京东可以借助Ceconomy,快速获取成熟的线下零售网络、本土化品牌认知和供应链基础设施,从而避开从零开始的高成本长周期,迅速提升自己在欧洲消费电子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9月,又有市场消息传出,京东旗下基础设施投资与资产管理平台——京东产发,将与瑞士合众集团、高瓴支持的Eza Hill,从凯德腾飞房产信托手里,收购新加坡四处物流资产,交易价格为3.06亿新元,折算为人民币,约17亿元。
而这些本地资产的收购,能够迅速确立起京东在新加坡的物流体系,从而推动京东物流在全球的供应链布局。
整体来看,京东在海外的一系列动作,都清晰地传递出其在国内电商增速放缓、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对开辟新增长空间的迫切渴望和坚定决心。这不仅是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寻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远见。
互联网大厂,都在“二次创业”
然而,不止京东,在用户增长见顶、核心业务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阿里也秉持着创业初心,通过新业务的开拓,寻求新的增量。
今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在阿里内网发布题为《回归初心,重新创业》的帖子。他表示,“复刻‘湖畔小屋’是因为这是阿里创业的起点,它代表阿里巴巴永不止息的创业精神、永远对创新的追求。不是为了怀旧,而是要提醒我们所有人,今天阿里巴巴依然在创业。”
或许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创业初心,阿里推出了“淘宝闪购”业务,并联手饿了么,通过与品牌商家城市仓、线下门店合作的方式,打通天猫官方旗舰店和小时达的货盘及价格,为消费者提供万物皆可半小时达的即时配送服务。
从阿里巴巴官网“我们的业务”板块来看,淘宝闪购目前已经被纳入到阿里中国电商集团之下,与饿了么共同组成阿里的即时零售业务。

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近期,阿里还推出了高德扫街榜,填补了自己在本地生态闭环中的最后一块拼图——“到店”。据官方消息,高德扫街榜纳入了用户导航、搜索、到店、收藏等行动指标,将真实的导航到店行为与评价反馈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常规榜单容易被刷分、注水的问题,从而确保了榜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图源:高德地图
综合京东和阿里的新业务来看,本地生活正成为这两大电商巨头在存量竞争时代,寻求增量突破的关键战场。其中,一个以供应链拓展为核心,一个以生态协同见长,虽然路径不同,却殊途同归,都是在打造一个可以承接多元化消费的生态体系。未来,在二者的持续加码下,本地生活或许会呈现出一个不同于当下光景的新样态。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