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炮轰OpenAI,事情越闹越大

李迎
2025-10-13 09:52

马斯克:OpenAI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

埃隆·马斯克又一次将炮火对准了他曾经参与创立的OpenAI。

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直言不讳地指责:“OpenAI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并称他们“窃取了慈善机构的资金并将其用于自己的经济利益”。

这番激烈的言辞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让这位曾经的联合创始人变得如此愤怒?这场看似个人恩怨的争执,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理念冲突和商业博弈?

图片图片

图源:X

一、马斯克为何如此愤怒?

要理解马斯克的愤怒,我们首先需要回顾OpenAI的创立初衷。

2015年,马斯克与山姆·奥特曼等人共同创立了OpenAI,其最初定位是一个非营利性研究实验室,目标是确保人工智能的发展能够全人类受益,而非落入少数巨头手中。

当时的OpenAI承诺将开源其研究成果,防止AI技术被少数公司垄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OpenAI的战略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2018年,马斯克因与团队在公司发展方向上的分歧而离开董事会。

随后,OpenAI进行了一次重大的结构调整,成立了营利性子公司,并与微软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后者向OpenAI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的资金。

这一转变引发了外界对OpenAI是否已背离其初衷的质疑。曾经的开源承诺逐渐被闭源商业模式所取代,奥特曼领导的OpenAI似乎走上了一条与最初使命截然不同的道路。

从非营利研究机构到微软的“闭源、利润驱动的事实子公司”,OpenAI的转型堪称彻底。

图片

图源:微博

马斯克与OpenAI的核心分歧在于:AI技术到底应该为谁服务?

在马斯克看来,OpenAI已经彻底背离了其创立时“确保AI造福全人类”的初心,转而成为一家为微软等科技巨头利益服务的营利性企业。

有网友称“它不应该是个非营利组织吗?”马斯克则用“100分”表情包表示赞同,表明他依旧觉得OpenAI应坚持最初的非营利定位。

图片

图源:X

然而,OpenAI的领导层显然有着不同的看法。

面对马斯克一直以来的批评,奥特曼和其他OpenAI高管坚持认为,公司目前的结构仍然与其使命一致,即开发安全且有益的AI。

他们辩称,与微软等巨头的合作和大规模资金投入是开发先进AI技术的必要条件,而这些技术的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人类谋福祉。

这场争论实际上反映了AI领域一个更为根本的张力:在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的AI研发领域,非营利的理想与商业的现实之间该如何平衡?

二、双方多次闹上法庭

理念分歧最终升级为法律冲突。马斯克对OpenAI的不满已不仅限于口头批评,而是转化为一系列法律行动。

2025年9月24日,马斯克旗下的xAI第六次起诉OpenAI,指控其非法挖走两名核心工程师并窃取商业机密。

xAI声称,这两名工程师都是由同一名OpenAI招聘人员挖走,且OpenAI此举是“系统性窃取商业机密计划的一部分”。这已是马斯克对OpenAI的第六次法律挑战。

此前的诉讼包括:2024年2月指控OpenAI已转变为“微软的闭源事实子公司”,8月指控微软和OpenAI涉嫌垄断,11月扩展诉讼范围至OpenAI前董事会成员。

以及2025年3月要求阻止OpenAI全面转型为营利实体,8月联合社交媒体平台X起诉苹果与OpenAI,指控二者结成非法合作关系扼杀AI市场竞争。

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非第6次起诉)

面对马斯克的持续法律攻势,OpenAI也已展开强力反击。

2025年8月13日,美国加州奥克兰联邦地方法院法官拒绝了马斯克要求驳回OpenAI反诉的请求,正式裁定该反诉进入审理程序。

OpenAI的反诉文件指控马斯克“长达数年通过官司、社群贴文和公开发言等方式,中伤OpenAI形象并构成骚扰”,其目的是让其创立的xAI获益。

昔日良好的私交已荡然无存,奥特曼曾在X平台上公开表示:“马斯克的起诉是在捣乱,他一辈子缺乏安全感令人同情”。

目前,美国法院已正式安排双方互诉案件将于2026年3月在加州奥克兰联邦法院开庭审理。

AI算力黑马狂飙:拟融资70亿,预计明年收入超150亿

尽管争议不断,OpenAI在商业和技术上的进展却是有目共睹的。

在最近的OpenAI DevDay中,公司宣布ChatGPT现在可以直接在对话界面中调用第三方App,如Spotify、Canva、Zillow等。

这一更新意味着,ChatGPT正式从“对话工具”跃升为“操作系统”。用户不再需要打开网页、切换应用、复制信息,只需一句话,ChatGPT就能自动完成一系列任务。

奥特曼还透露,OpenAI将开放SDK(开发工具包)预览模式,允许开发者创建自己的ChatGPT应用,年底前将推出ChatGPT App目录。

然而,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支持。据报道,OpenAI今年已签下价值约1万亿美元的运算能力资源合约,远超该公司营收。

这些交易包括与AMD达成的一项最高可达3000亿美元的芯片协议,以及与英伟达甲骨文等公司的类似供应合约。

这些巨额支出引发了外界对OpenAI财务可持续性的质疑。

美国金融服务公司DA Davidson的分析师卢里亚指出,OpenAI“根本没能力签下这些合约”,今年可能会亏损约100亿美元。

投资人尤其担心,美国经济增长是由AI数据中心相关支出所支撑,而这种投入是否能带来相应的回报,仍有待观察。

三、理想与利益终究难以平衡

马斯克与OpenAI的故事,折射出当今AI发展中理想与利益的复杂纠葛。

一方面,AI的发展需要巨额资金投入,离不开商业公司的参与;另一方面,这项颠覆性技术又确实需要确保不被单一利益集团所垄断。

从共同创始人对簿公堂,到前董事会成员公开批评,OpenAI的内部纷争展现了AI企业在平衡理想与现实、公益与商业之间面临的挑战。

随着AI技术日益成熟,类似的争论只会有增无减。

另一方面,马斯克与OpenAI的纷争发展到今天也已远非单纯的个人恩怨,而是两大AI巨头激烈市场竞争的缩影。

自2018年离开OpenAI后,马斯克创立的xAI已迅速崛起,凭借其巨大影响力吸引大批来自谷歌、OpenAI和微软的精英人才。

在最新一轮融资中,xAI投后估值达到2000亿美元,推动马斯克个人身价超过5000亿美元,使其成为AI领域不可忽视的巨头。

未来,二者将不可避免地正面碰撞。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AI这条赛道跑到最后,很难说最后的“武状元”会花落哪家公司。

不过,前OpenAI董事会成员Helen Toner近日发布的公开贴文,也为这场争论增添了新的注脚。

Toner首次详细谈及自己离开OpenAI后的立场,称公司在政策事务中存在“不诚实与恐吓战术”,并附上了一份来自OpenAI的传票副本,指其“通过法律手段向前雇员施压”。

Toner表示,她仍然认可OpenAI部分技术进展,但强调这些亮点掩盖不了公司在内部治理上的问题。

“有时很难用一句话概括我对OpenAI的看法,他们确实在做一些很棒的事。但他们在政策层面的不诚实与威胁行为,真的令人担忧。”

无论如何,这场争论的核心问题——如何确保强大的AI技术能够真正造福全人类而非少数利益集团——值得每一个关心技术和社会发展的人深思。

或许,在理念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才是推动AI健康发展的关键。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OpenAI奥特曼:让我们做朋友吧,AGI太重要了,不能让小恩怨妨碍我们。
个人情感先放一边,当务之急是赚钱。
时至今日,OpenAI也玩起了价格战。
7月13日消息,马斯克于当地时间周三在社交媒体上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公司xAI,公司目标是理解宇宙的真实本质。xAI定于周五在线上举办活动,这一由马斯克领导的团队将在线回答提问。根据xAI官网,团队成员曾在DeepMind、OpenAI、谷歌研究院、微软研究院、特斯拉及多伦多大学供职,由现任人工智能安全中心主任Dan Hendrycks担任顾问。该公司正在湾区招募技术人员。据介绍,该公司是一家独立于X公司的公司,但将与X、特斯拉和其他公司密切合作。
9月8日消息,《时代》周刊日前发布了首届全球百大AI人物,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Open AI CEO萨姆·奥特曼等被评为全球AI领袖。
马斯克花钱消灾
能用钱解决的事对马斯克来说就不叫事。
10月4日消息,《福布斯》实时富豪榜显示,美国东部时间10月1日,马斯克的净资产达到5001亿美元,比全球第二大富豪、美国软件公司甲骨文的创始人埃里森的个人资产多近1500亿美元,成为全球首位身家突破5000亿美元的富豪。不过,随着特斯拉股价在当天美股尾盘涨幅收窄,马斯克的身价也回落到约4991亿美元。
打!就得这样,谁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