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网红张萌带货翻车,把保健品当药卖,被网友骂惨了

电商行业
2025-10-16 18:10

1.作家张萌配药式直播,引发巨大争议,被骂到关闭评论区

在直播间购物,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否则很容易掉入不良带货主播设置的陷阱中。

近期,拥有多重光环的作家张萌(非演员张萌),就因直播中涉嫌违规销售保健品,引发舆论质疑。

公开信息显示,张萌身兼畅销书作家、青创品牌创始人、职业拳击手等身份,在快手、小红书、抖音分别有36.2万、68.2万、111.4万粉丝,这为她的带货之路积累了扎实的人气基础。

图片

图源:快手

图片

图源:小红书

但很快,她精心打造的“专业”人设,却因在直播间将保健品当作药品推销,一步步走向崩塌。

据澎湃新闻透露,张萌直播间主推的9款产品(含NatureU奈启优深睡片、23WELL女性守护胶囊、Kiwiherb新西兰双效清肺液等)中,77%属于“非食健字”产品,即普通食品或膳食补充剂,却被她多次暗示具有治疗功效。

图片

小红书直播截图 图源:澎湃新闻

不仅如此,这些产品还普遍存在适用年龄矛盾、副作用提示缺失等问题。部分标注“食健字” 的产品,甚至无法查询到对应的国家批准文号,合规性存疑。

为吸引消费者购买,张萌在直播中时常会采用配药推销方式。比如,面对一位36岁、患有乳腺结节和甲状腺结节的观众,她不仅用“身上多发,未来肺也得长”的表述制造焦虑,还直接给出解决方案,“一个是排某毒,另外一个是姜黄素,一定要买Pro版,各买3瓶”。

为了规避平台的监管,张萌打造了一套模糊宣传话术。她从不直接提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名称,而是用“高某血、高某压”“小糖人”等替代词,却仍将其与具体产品强绑定。

比如,她多次以亲属为例,“我爸现在高某血某压都彻底OK了,都不需要服药了”“我爸也是小糖人,但他现在控制得非常好了,今年体检,大白就一直问他你确定你是小糖人吗,我估计他快停药了”,随后便顺势推荐小金瓶、姜黄素、排某毒糖糖膏等产品。

图片

小红书直播截图 图源:微博

若有消费者追问产品成分,她要么敷衍了事,要么转嫁责任。此前讲解姜黄素Pro、德国罗伊氏乳杆菌帕米奥等产品时,她或让观众自行上网查询,或以团队看不懂产品英文为由,回避包装上的关键说明,相当不负责任。

更夸张的是,她还制定了“点灯牌才回答问题”的规则,面对消费者咨询,常以“不点灯牌不回答”倒逼观众互动;为提升客单价,又频繁用“3 盒以下没什么作用”“按疗程买才有效”等话术,诱导消费者多下单。

面对平台监管,张萌也有明确的应对方式,一旦消费者追问药品功效,她便只引导“点击右上角进群”或“私信萌姐小助理”,将流量转移至私域。

但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这种“收割式” 带货早已引发不满。去年有网友质疑其售卖补剂的合理性,今年 7 月更有网友吐槽被割韭菜,揭露她靠书籍筛选人群、拉人进群贩卖焦虑,再通过直播卖货的闭环模式。

目前,随着张萌近期被多家媒体曝光带货争议,她的口碑也一落千丈。面对网友的批评声,她已开启评论防护功能,暂避舆论风波。

当然,从法律层面看,张萌的行为也已涉嫌违规。根据《保健食品监督管理条例》,保健食品需取得“食健字”批准文号,经国家安全性、功能性审查后方可销售;普通食品或膳食补充剂(“非食健字”)严禁宣称保健功能及疾病治疗效果。

另外,《广告法》也明确规定,保健食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声称替代药物,不得利用代言人作推荐证明。

由此可见,张萌直播间将“非食健字”产品暗示为“治病药”、虚构疗效案例、隐瞒产品认证信息等行为,显然触碰了法律红线。

在双11 消费旺季来临之际,张萌的带货翻车让不少消费者踩了坑,也再次印证网红带货不规范问题依旧严重的现状。

从行业角度看,张萌的带货翻车事件,正是当下网红带货行业“人设与行为脱节”问题的典型缩影。

一直以来,她以“作家”“创业者”的标签塑造专业、理性、可信的公众人设,超百万的粉丝量,也让大众在直播购物中给予她更多信赖。

然而,她在直播中暗示保健品具有治疗功效的行为,却与自身营造的“理性、专业”的形象严重相悖。

这告诉我们,网红带货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人设的包装,而是信任的积累。

对主播来说,人设不应是吸引流量的工具,而应是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一旦人设与行为脱节,再完美的标签也会被撕碎,最终只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断送个人带货生涯。

2.双11在即,平台和主播必须守好带货防线

在全民线上消费的浪潮中,网红带货早已电商新兴业态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日常百货到美妆护肤,从生鲜食品到家居家电,主播们通过镜头搭建起“即看即买”的消费场景,改变着大众的购物习惯,也推动行业规模飞速扩张。

然而,与这份高速增长相伴相生的,却是各类乱象的如影随形、丛生蔓延。从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到“秒杀”“低价”背后暗藏的消费陷阱;从售后维权渠道堵塞,到三无产品借直播渠道流入市场,消费者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网红精心包装的“消费圈套”。

这些乱象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更透支着整个行业的公信力,让本应便捷高效的直播购物,逐渐蒙上信任危机的阴影。

而随着双11 消费旺季的脚步日益临近,这场全民购物狂欢背后,更是暗藏着网红主播冲业绩、平台拼 GMV 的激烈博弈。

在流量与利益的双重驱动下,主播冲销量、平台拼GMV 的诉求愈发强烈,此前被曝光的虚假宣传、售后缺位、品类混淆等乱象,极有可能在这段关键期集中爆发,这不仅会加剧消费者的踩坑风险,更会进一步侵蚀行业的信任根基。

这种情况下,监管力量的主动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毕竟,带货乱象已积累多时,仅靠行业自我约束难以快速根治积弊,只有外部监管及时补位,才能为行业健康发展划定红线、守好防线。

具体来看,监管介入可从源头预防与过程管控两个方面切入。

一方面,提前对热门带货品类、高流量主播开展专项排查,梳理过往消费投诉集中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监管方案,从源头遏制乱象苗头;另一方面,借助技术手段实现对直播过程的实时监测,对虚假宣传、违规营销等行为及时叫停、快速查处,让监管不缺席、不迟到

与此同时,带货主播作为直播购物的核心参与者,更应在双11 期间规范自身行为,守住职业底线。

众所周知,主播的人设与影响力,本质上是粉丝信任的积累,而非透支利益的工具,无论是产品筛选、宣传话术,还是售后保障,主播都应秉持“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拒绝虚假宣传、拒绝三无产品,用合规经营维护自身口碑,也为行业健康发展注入正能量。

总之,只有监管部门主动作为、平台压实责任、主播坚守底线,三方形成合力,才能让网红带货摆脱信任危机,让消费者在购物旺季放心消费,也让行业在规范中实现长远发展。

在这里,李响也希望,在双11 到来之前,像张萌这样试图钻空子的带货主播,都能受到应有的惩处,还网红带货行业一片清净。

1、该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电商派观点或立场,文章为作者本人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相关阅读
直播带货从不缺直播间也从不缺带货“一姐”。
“铁头惩恶扬善”的、微博、快手账号显示被封禁。
虚假营销正在滚出
铁打的,流水的主播,这句话还真没说错。
“没有人能永远火,但永远有人正在火。
在春节的喧嚣逐渐散去后,一位街头葱油饼摊主竟意外地杀出重围,一跃成为网络“顶流”。
一茬又一茬冒出头的,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10月7日消息,各大明星网近日纷纷在开启团购带货直播,如祖蓝,范世錡,美食博主“乌啦啦”等,他们主要售卖的商品为快餐类像肯德基、麦当劳的团购套餐。直播间在线人数均近万,套餐补贴额度很大,单价不到两位数,很多团购套餐刚上价没多久便显示售罄。
点燃梦想,敢想敢干,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逆袭的中专生被封号,对虚假人设下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