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砸66亿在香港买楼,阿里震惊行业
为了全球化,一切付出都值得。
阿里和蚂蚁砸66亿设立香港总部
阿里又有大动作了,不过这次不在内地,而是落在了香港。
日前,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共同宣布:花费约72 亿港元(相当于 66 亿元人民币),买下香港铜锣湾港岛壹号中心的多层写字楼,作为两家企业的香港总部。

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据了解,该笔交易是2021 年以来香港规模最大的写字楼买卖,其影响力非同一般。

图源:香港文汇报
而从两家企业在香港深耕二十多年的经历来看,这次布局绝非一时兴起的投资,而是其长期发展规划的必然落地。
时间拉回1999 年,当时阿里刚成立,就先在香港设立了财务和法律部门,为后来的业务拓展打下了基础。
后来,香港从国际金融中心慢慢向全球创新科技中心转型,阿里的布局也跟着同步推进。
2005 年,淘宝来到香港,帮本地的零售商和中小企业把货卖给内地消费者,搭起了一座电商桥梁。
2014 年,阿里云业务落地香港,建了第一个海外数据中心,为当地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
2019 年,已经在纽约上市的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完成了第二上市。当时,马云直言,“在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重要里程碑——就是回家,回香港上市”。

图源:微博
2024 年,阿里还改成了双重主要上市,成了首家同时在纽约和香港都有主要上市地位的中国科技公司。
此外,近年来,阿里的电商业务也在香港稳步推进。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9月,淘宝中国香港站宣布投入10亿元人民币,推出限时满额包邮到港服务,覆盖超10亿件商品;92%商品支持官方直运,菜鸟自提点及自提柜增至800个,约400家提供夜间及周日营业。
就像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说的那样,“自1999年成立以来,阿里巴巴一直深耕香港市场。作为一家全球科技企业,香港为我们提供大量专业人才、稳健的资本市场、创新的文化氛围,以及与全球紧密相连的优势。”
而这次买下地标写字楼,更是直接体现了阿里对香港经济和营商环境的信心,后续阿里将以香港为理想的大本营,持续拓展国际业务。


图源:香港文汇报
和阿里巴巴一样,蚂蚁集团在香港的布局也有清晰的思路,简单说就是先扎根本地,再输出到全球。
2017 年,蚂蚁和香港本地伙伴一起推出了电子钱包 AlipayHK(支付宝香港),运营至今已服务超过 450 万活跃用户,在香港电子支付市场占据不小的份额。

图源:AlipayHK App
这种深入本地的服务,为后来的技术落地铺好了路。随着香港的创新中心地位越来越稳固,蚂蚁也加大了投入。
2025 年 4 月,蚂蚁旗下的蚂蚁数科拿到了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重点企业伙伴”称号,还把海外总部设在了香港。
在此基础上,蚂蚁也在与本地伙伴共同探索如何把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前沿技术应用在实际产业里,进一步加大在香港的战略投入。
蚂蚁集团董事长井贤栋表示,“蚂蚁集团正积极参与香港创新枢纽的建设,深度融入大湾区发展。香港浓厚的创业氛围,以及其连接中国与全球市场的桥梁作用,让我们对加码香港充满信心。
按照蚂蚁的计划,未来企业将持续加大在香港的投入,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壮大本地团队。蚂蚁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支撑起整个集团的全球化战略落地,更为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贡献力量。
如此看来,无论是阿里还是蚂蚁,此次斥资购置办公区,核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在香港市场推进更深入的业务布局,并为后续全球化发展铺路。
2.巨头杀入香港市场,为全球化铺路
这几年,香港得益于在国际市场上强大的影响力,已慢慢形成了一个覆盖电商零售、本地服务、科技基础设施的数字经济圈。
而这样的国际化优势,也吸引了大量巨头前来布局。
除了阿里巴巴与蚂蚁,京东同样选择在香港展开长期深耕。
早在2015年,京东就在香港开设了物流和电商相关业务分支,积极布局本地市场。
2018年,京东物流在相关的直邮仓、保税仓正式投入运作,标志着其在港仓储物流体系从 布局进入实战阶段,能更高效地承接本地及跨境物流需求。
2023年,京东快递宣布港澳快递服务全面升级,通过在香港、澳门开设多个快递运营中心,实现全环节自营与拣运环节优化,大幅提升了末端配送效率与服务稳定性。
2024年9月,京东宣布加码布局香港市场,初期投入15亿,重点用于降低用户商品价格、物流补贴、服务优化。同时,京东明确表示,对香港市场的长期投入上不封顶,展现出长期布局的决心。
2025年3月,京东快递港岛运营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标志着京东快递在香港的快递网络覆盖能力和服务效率迈上新台阶。
同年8月,京东物流旗下JD Express Investment I (Hongkong) Limited成功获得香港认可经济营运商计划(HKAEO Programme)的AEO认证,增强了其在港作为优质物流服务商的竞争力。

京东物流供应链香港产业基地 图源:京东
前不久,京东还宣布正式完成对香港佳宝食品超级市场的收购。同时,京东集团与华润隆地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宣布京东MALL香港首店将落户湾仔华润湾景中心大厦,预计于2026年开业。

图源:华润隆地


图源:华润
很明显,从物流到电商、从线上到线下、从基础服务到本地生活,京东正在加快对香港市场的拓展节奏,且布局维度不断丰富。
在这一系列动作中,京东始终将其核心的供应链优势发挥到最大化,积极利用并深化本地化运营经验,让业务落地更贴合香港市场实际。
对京东来说,全球化是长期战略布局。刘强东曾公开表示,“是否国际化,直接决定了京东未来的生死。”
而香港,正是京东开展全球化布局过程中,避不开的重点区域。
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的重要枢纽,香港既有成熟的商业环境、便利的跨境贸易条件,也能为京东提供练兵场,在这里验证的供应链模式、零售融合经验,未来可进一步复制到其他海外市场,让京东的全球化道路走得更顺畅。
对阿里、蚂蚁、京东这些企业而言,杀入香港市场不是单纯的业务扩张,而是链接全球资源的关键一步。
3.商业布局不能只抓一头
在数字经济时代,用户需求更趋多元、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巨头们早已不能只抓一头。
换句话说,巨头们既不能困守单一业务赛道,也不能局限于某一区域市场,多业务拓展和跨区域布局已成必然选择。
从业务维度看,巨头们正加速打破边界,从核心领域向更多场景延伸。
以京东为例,其不再只聚焦电商与物流,而是主动切入外卖、酒旅等生活服务赛道,通过整合供应链优势,将“小时达”的高效履约能力从商品拓展至餐饮、酒店预订等领域,进一步覆盖用户从购物到生活的全需求。
阿里也同样动作不断,在巩固电商基本盘的同时,一方面加码云计算与人工智能,通过技术输出服务更多企业客户;另一方面布局本地生活、健康医疗等板块,试图用生态协同构建更稳固的业务壁垒,避免因依赖单一业务陷入增长瓶颈。
同样的,从市场维度看,只守着内地市场也早已不够,向全球延伸成为巨头们的共同选择。
从内地到全球,这不仅是业务规模的简单扩张,更是在寻找新的增长空间,对冲商业风险。
这样既能给国内业务找到新的出路,也能为以后把生意做到更多国家积累经验,最终实现全球化布局,把商业蛋糕越做越大。
商业布局从来都有规律可寻,巨头的每一个动作背后,其实都藏着长远的打算。而接下来,他们还会在全球市场上有什么新动作,走出怎样的道路,让我们拭目以待。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