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反攻张一鸣,阿里AI火力全开
阿里已经瞄准方向,随时准备出击。
1.阿里布局对话式AI业务,疑似对标抖音豆包
自从AI 成为科技巨头的必争之地以来,这场围绕未来的争夺战便日益升温,战场的火药味也随之愈发浓烈。
从底层模型参数到上层应用场景,大厂的身影贯穿始终,它们的每一次动作,都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可以迅速激起行业的涟漪。
市场消息显示,阿里旗下的夸克正悄然推进一项代号为“C 计划”的 AI 业务。该计划由夸克核心团队牵头主导,同时吸纳了阿里通义实验室多位高级别技术成员参与其中。
关于“C 计划”中“C”的具体含义,目前业内流传着两种主要猜测。
一种偏向功能定位,认为“C”代表“Chat”,暗示夸克可能会推出一款全新形态的对话式 AI 产品,直接切入当前火热的交互赛道。
另一种则更具竞争指向性,有内部声音指出,“C”取自经典游戏“吃豆人(Pac-Man)”,其“吞噬式竞争”的寓意不言而喻,暗指该计划的核心目标直指抖音旗下的豆包。

图源:游戏吃豆人
不过截至目前,对于“C 计划”的相关细节与外界猜测,阿里巴巴集团及夸克官方均未作出任何公开回应,这也为该计划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值得关注的是,夸克在阿里体系内的战略地位早已明确。
2023 年底,阿里 CEO 吴泳铭就将夸克与 1688、闲鱼、钉钉一同列为“阿里四个战略级创新业务”,这四大业务也被业内称为“阿里四小龙”。
按照吴泳铭当时公布的遴选标准,这四个业务均需满足三大条件:一是具备足够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二是拥有差异化的独特市场定位,三是高度契合用户需求趋势与集团“AI 驱动”的整体战略方向。
这三大标准不仅划定了阿里创新业务的核心赛道,也为夸克的发展设定了明确目标,从工具型应用向AI 驱动的服务平台转型。
而夸克的表现确实也没有辜负期待。一位阿里内部人士透露,2024 年以来,夸克在 AI 领域的落地进展与市场反馈,让集团核心管理层看到了其在 AI C 端市场突破的可能性,进一步巩固了其战略优先级。
吴泳铭本人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对夸克给予肯定。在今年2 月的集团电话财报会上,他明确表示,在阿里AI to C 领域(主要涵盖夸克与通义千问两大 APP)已看到明显的市场机会,并特别指出,夸克目前已是中国 AI 搜索领域用户量最高的应用,其在该细分赛道中占据领先地位。
今年3月,阿里巴巴更是对夸克进行了大升级,正式推出全新AI 旗舰应用“新夸克”。这款新产品依托通义大模型,通过“超级框”一次性整合 AI 搜索、AI 写作、AI 讲题、AI PPT、AI 健康助手等多种能力,为用户提供更流畅、更全面的一站式AI 服务体验。

图源:夸克
根据《2025年 AI 应用市场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超级框”正式推出后,夸克的 AI 搜索结果月人均使用次数达 65 次,远超友商。

图源:QuestMobile
如此看来,此次夸克推进的“C 计划”并非凭空启动,而是其 AI 战略布局的延续与深化。
根据可靠消息,目前“C计划”已在夸克内部秘密推进了很长一段时间,即将迎来阶段性成果。
接下来,随着夸克“C计划”推进,阿里有望填补C端对话式AI的布局空白,为后续技术商业化、生态扩张带来助力。
2.阿里不装了,野心已经摆上台面
近两年来,阿里将战略重心大幅向AI 倾斜,从技术研发到生态布局持续加码,不断争夺着行业话语权。
今年2月,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AI与云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纪录。
该消息一经放出,便在业内引发巨大震动。
这还没完,上个月,阿里巴巴在杭州召开了云栖大会。
会上,阿里再度释放了其在AI 领域的长期野心。当时,吴泳铭表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行业确定性事件,但这仅仅是阿里 AI 布局的起点,其终极目标是发展出能自我迭代、能力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并依托这一技术解决气候、能源、星际旅行等关乎人类未来的重大科学难题。

图源:阿里巴巴
同时,吴泳铭也披露了阿里的具体投入规划:阿里正在积极推进三年3800 亿的 AI 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且后续还会根据技术发展与业务需求,持续追加更大规模的投入,为 AI 研发与落地添砖加瓦。
从他的发言来看,阿里对AI 的野心远不止于实现 AGI,而是渴望成为超级人工智能(ASI)赛道的引领者。
如此野心之下,阿里要做的无非是一步步稳扎稳打,把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基础打好,再朝着超级人工智能ASI方向迈进。

图源:科技头版视频号
而在这个过程中,对话式AI 是不可忽视的关键一环。
数据显示,2025 年全球对话式 AI 平台市场规模预计达 917.62 亿元(人民币),中国市场规模也将达到 157.83 亿元。
据贝哲斯咨询预测,到2032 年,全球对话式 AI 平台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 1426.07 亿元,预测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稳定在 6.5%。
这一持续扩容的市场,显然值得阿里投入“重兵”。
于是我们看到,从2023年被定为集团战略级业务,到2024年推出“新夸克”强化 AI 能力,夸克在 AI 赛道上已经摸索出一条有效路径,逐步在用户群体中建立起“AI + 工具”的产品认知。
而如今夸克推出“C 计划”,目的正是在对话式 AI 这一赛道完成突破,让夸克不再局限于搜索工具的标签,而是通过更自然、更深度的对话交互,将 AI 能力渗透到学习、办公、生活服务等高频场景,真正从工具应用升级为智能助手。
当然,从行业角度看,对话式AI 领域早已是红海竞争。
抖音豆包凭借抖音的流量红利与内容生态,快速抢占大众用户心智;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讯飞星火则依托技术积累,在专业场景中形成差异化优势。
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阿里急需通过夸克的“C 计划”,在 C 端对话式 AI 领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核心阵地,既填补自身在该领域的布局空白,也为通义大模型的技术能力找到更直接的消费端落地场景,最终在 AI 时代的入口争夺中站稳脚跟。
换句话说,阿里或许是要通过“C 计划”,强化夸克的对话式 AI 核心能力,与豆包等竞品正面较量,以争夺对话式AI生态的核心入口地位。
对他们来说,谁能成为用户首选的对话式AI,谁就能掌握AI领域的关键话语权。
但话又说回来了,当前对话式AI 的竞争早已不再是单一功能的比拼,而是进入了以平台化生态竞争为主的新阶段。
某种程度上,各大对话式AI平台比拼的不再是“谁能回答得更准”,而是“谁能整合更多工具、链接更全服务、覆盖更广场景”“谁能构建起用户、开发者、服务商共赢的生态闭环”。
如此“生态化、平台化” 的行业趋势,早已形成不可阻挡的浪潮。这一浪潮下,阿里或许只有沉下心来,一点点构建起差异化的竞争壁垒,才能在对话式 AI 的生态战中实现突围。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