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怒怼网友,彻底急了
网友:少点营销,多点真诚。
雷军的自信 ,似乎正在逐渐回归。尤其是在YU7全网首拆视频发布之后。
11月6日,有博主发布了小米YU7和Model Y的对比视频,并且从测试中得出结论,认为小米YU7在众多方面都远超特斯拉Model Y。随后雷军对这一视频进行了转发。
但有网友站出来质疑,甚至表示: “(小米)也就只敢和Model Y比。”
对此,雷军反问道:“您建议我们和哪款产品比比?”

图源:微博
雷军的这一回应, 有网友直呼霸气。
雷军的表态,再次将小米汽车直接置于与特斯拉对标的擂台上。 这不仅展现了小米的野心,更彰显了小米对自己产品的自信。
然而,对于雷军的这一举动,部分网友觉得是小米的营销,表示小米还是先好好提升产品的安全品质。
这么看来,大众还是没有从小米SU7车祸爆燃的事故中缓过来。在此背景下,雷军 对 小米YU7和Model Y 对比视频的转发,并没有打消大众对小米汽车品质的担忧,反而加剧了部分公众的质疑。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小米汽车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雷军回应小米汽车打败特斯拉
11月5日,一位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条特斯拉Model Y和小米YU7的动态对比测试视频。

图源:微博
在视频当中,小米YU7和特斯拉Model Y一个进行了四项测试,包括麋鹿测试、加速测试、制动测试,以及避震测试。
四项测试结束后,博主的结论是:“YU7麋鹿更稳,加速不落下风,刹车也更有安全感和舒适性。”在舒适性方面,博主认为小米YU7更是超越了Model Y。
但在测试视频的评论区中,相当一部分网友对此结果表达了质疑。
11月6日,雷军转发了测试博主发布的这条视频,并且配文称:“我仔细看了小米YU7这段驾驶性的评测视频。YU7 定位高性能豪华SUV,运动中兼容舒适,也欢迎更多行家和媒体朋友们详细评测。”
雷军的转发,让对小米汽车存有质疑的网友再次站了出来,表示:“(小米) 也就只敢和Model Y比。 ”
随后雷军回应道:“ 您建议我们和哪款产品比比? ”雷军的回答,让一众米粉直呼霸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雷军转发的评论区中,有网友表示:“跟头部比较就可以了,其他不必理会。”言外之意是,小米YU7的目标就是对标乃至超越特斯拉Model Y。
对此,雷军给予了肯定。毫无疑问,对标特斯拉、超越特斯拉,同样是雷军想做的。

图源:微博
这并不是雷军第一次直接展现自己在汽车行业的野心。可以说,雷军自从决定造车以来,所瞄准的对象一直就是特斯拉。
早在闭门共创会上,雷军的造车团队就明确了自己的目标:做豪华版的特斯拉,像素级对标特斯拉。
这一点,在小米的首款车——小米SU7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SU7标准版和Pro版直接瞄准了特斯拉Model 3。
在性能与续航方面,特斯拉是行业标杆。这也是小米汽车首先要突破的一点。为此,小米汽车在核心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上投入了大量研发,自研了高性能电机。小米SU7 Max版还采用了双电机全轮驱动,总功率高达495kW(约674马力)。
与此同时,小米SU7标准版实现了CLTC续航700km,比特斯拉Model 3 后驱版多了近100km。
在价格上,小米采取了更为激进的策略。在性能超越对标特斯拉车型的情况下,价格却更为实惠。
小米SU7的不同版本设定,都存在潜在的战略目标。标准版通过更低的价格吸引预算敏感的消费者,而Pro版则以与Model 3入门版相同的价格,提供了更长的续航里程,让消费者直观感受到“加量不加价”。 这样的市场策略,小米同样将其运用在小米YU7和特斯拉Model Y的对标上。
雷军在发布会上说:“特斯拉敢发战书,咱就敢比,我们小米就是不服输。”
从那时候起,小米汽车就已经和特斯拉彻底杠上了。
小米汽车的十字路口
对标行业top,是小米一贯的发展策略。就像小米手机对标苹果,如今小米汽车对标特斯拉,正是将自己在手机领域的那一套搬运过来了。
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是标杆。小米通过直接对标,可以快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高端、科技的品牌认知,这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借势定位”。
对于小米自身来说,对标特斯拉意味着在性能、续航、智能化等核心参数上有了清晰的追赶目标。
但这也给小米汽车带来了新的挑战。高调宣布对标行业top,这对一个初入汽车行业的选手来说,有着极大的风险。
一方面,消费者会以特斯拉标准来要求小米,任何不足都容易被放大;另一方面,初期小米不可避免地会被部分舆论视为“模仿者”,后续想再撕掉这层标签,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不过小米也在打造自己区别于特斯拉的创新之处。得益于此前在电子产品领域的耕耘,小米汽车深度整合了小米智能生态,支持米家设备无感上车,从而打造“人车家全生态”闭环。
从市场情况来看,此前,小米汽车的市场表现非常突出。尤其是小米YU7 1小时大定近30万辆的成绩,更是展现出小米汽车发展的强劲势头。

图源:微博
然而,自从小米SU7车祸事故以来,小米汽车的口碑急转直下。这场事故及后续的一系列事件,给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与信誉带来了巨大打击。
从当前的舆论风向来看,小米汽车正面临一场严重的信任危机。
这起事故引发了消费者对小米汽车品质的深切担忧。毫无疑问,这也影响着小米汽车的销售前景和市场信心。
或许正因如此,小米亟需通过积极的举措来打消消费者疑虑、重振市场信心。
近期发布的小米YU7全网首拆视频,以及与特斯拉Model Y的对比评测,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这一作用。雷军本人也亲自转发了这些内容,为传播助力。

图源:微博
雷军亲自下场为这些“硬核内容”背书,极大地强化了传播声量,也彰显了小米对自身产品的信心。
但市场对于小米汽车的质疑声,并没有那么快散去。小米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关键就在于,未来小米汽车能否顶住舆论压力,提供经得起检验的产品了。
2、电商号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发现文章、图片等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3、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info@dsb.cn